标题:琼瑶 与诗经《木瓜》的不解之缘 内容: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国风 卫风 木瓜》“你将木桃投赠我, 我拿琼瑶作回报。 ”原来“琼瑶”的笔名就出自诗经的这首《木瓜》。 诗经女孩高中的时候,最喜欢读的就是琼瑶阿姨的作品,一个暑假将琼瑶作品读了个遍。 如今再看琼瑶作品和为人,她的一生,可谓是践行《木瓜》这首诗的“典范”呢! 我们一起来看! 一、《木瓜》说的什么意思? 《木瓜》算是诗经里流传最广的一首诗,它的主题很明确,即以相互赠答表达深情厚意。 “投木报琼”这个成语虽然不如同样来自诗经的“投桃报李”那么有名,但是含义相对于后者深了许多。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 ”木瓜:落叶灌木,果似小瓜。 投,投掷,此作赠送,给予。 报,报答。 琼琚,佩玉名,古代的饰物。 后边“琼玖”、“琼瑶”同此。 意思什么呢? 你将木瓜投给我,我将回报你珍贵的佩玉。 你送我的是木瓜,我回报的却是佩玉,价值太不相等了。 为什么这么做呢?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我回报东西的价值要比受赠的东西大得多,这体现了一种高尚的感情,不仅仅是爱情,也有友情等。 这种感情看重的是心心相印,是精神上的契合,因而回赠的东西无所谓价值高低,表明我对你情谊的珍重。 所以说“匪报也”,并非是为了回报,而是表示我和你想好。 所以,“投我以木瓜(桃、李),报之以琼琚(瑶、玖)”,其深层的含义应当是:虽然你赠送给我的礼物为木瓜(桃、李),而其实你的情谊已经比琼琚(瑶、玖)还珍贵;所以我以琼琚(瑶、玖)相报,亦难尽我心中对你的感激,爱慕之情。 是不是有“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的既视感? 这首诗语句具有极高的重叠复沓程度,不要说每章的后两句一模一样,就是前两句也仅一字之差,并且“琼琚”、“琼瑶”、“琼玖”语虽略异义实全同,而“木瓜”、“木桃”、“木李”据李时珍《本草纲目》考证也是同一属的植物。 那么,这三章如此高的重复,是为了什么呢? 当然是为了表示作者珍视这种情谊。 平鑫涛林婉珍一家二、琼瑶践行《木瓜》的一生诗经女孩高中的时候,最喜欢读的就是琼瑶阿姨的作品,一个暑假将琼瑶作品读了个遍。 那时候就在想,取了“琼瑶”这么诗情画意的名字的“琼瑶”阿姨,现实中到底是怎么样一个女子呢? 少不更事,情窦初开,我们很容易陷入阿姨为我们织就的爱情这张网中。 “琼瑶”之于我们,不仅仅是个名字这么简单,更是我们美好的青春时光。 如今再回过头来看,“琼瑶”阿姨这一生都是践行《木瓜》这首诗的“典范”呢! 不信你看! 1964年,平鑫涛和夫人林婉珍(前左一)在新台北大饭店宴请皇冠作家,琼瑶(前左二)就是在那场活动上第一次出现。 第一,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琼瑶阿姨本名陈喆,中国当代著名作家、编剧、影视制作人,中国电影文学学会会员。 琼瑶之所以成名,必须要感谢她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个人——皇冠杂志社社长平鑫涛。 琼瑶那时候只是一个高考两次落榜,结婚有娃,生活拮据,靠写文章补贴家用的普通女子,25岁那年,琼瑶以自身经历为素材写的长篇小说《窗外》,得到了当时《皇冠》杂志社长平鑫涛的青睐,为此平鑫涛专门去车站接她,邀她到台北接受电视专访。 对于这一次见面,琼瑶在自传《我的故事》写道,“我第一次见到鑫涛,后来,他告诉我,他一生贫苦,立志要成功,所以工作得像一头牛,牛不知道什么诗情画意,更不知道人生里有轰轰烈烈的爱情。 直到他见到我,这头牛突然发现了他的织女,颠覆了他的生命。 ”她把自己的爱情说的一见钟情,命中注定一样。 假如当时俩人不是已婚的状态,诗经女孩是举双手双脚赞成的。 但是当时平鑫涛的妻子林婉珍的《往事浮光》中,对于俩人第一次见面,并不如描述的这样美好,平鑫涛还吐槽琼瑶眉毛吓人。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这里的琼瑶真的是一语双关了。 第二、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爱情一旦开始, 就停不下来。 随后,琼瑶为了写作方便,搬到了平鑫涛的隔壁。 这样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俩人有了更多的交集。 琼瑶搬过去之后,平鑫涛每天下班都开车去琼瑶家串门,出国也会买一大堆衣服给琼瑶。 琼瑶穿了新衣服会让平鑫涛去看,家里挂了平鑫涛最爱的红色窗帘。 俩人的暧昧逐渐升温。 琼瑶不知道平鑫涛已婚么? 当然知道,但是面对这样 的情况琼瑶是如何想如何做的呢? 她在《我的故事》中写道,“鑫涛,他成为我生活中相当重要的一个人。 他是我的出版人,也是我的经纪人;他是我的读者,也是我的评审;他是我的朋友,也是我的老板;他是我小说的支持者,也是我梦想的实现者……我们开始受彼此的影响,我变得依赖他、信任他、顺从他。 ”注意,这个时候平鑫涛还没有离婚。 为了“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琼瑶甚至当年以“我的三个孩子有爸爸,她的孩子也有爸爸,四个小孩都有温暖的家。 如果改变现状,大家就都不幸福了! ”的说法,要林婉珍接受她的存在。 行,你不让位,那你接受我的存在,我们共侍一夫也好,怎么也好,对于平鑫涛的特殊关怀,她无以为报了,只能委曲求全,永占为好了! 今天把这首诗如此解释,不知道多少人要骂诗经女孩了! 的确,我们但凡行为做事的前提条件,必须以道德为准则,以法律为准绳。 “投桃报李”也好,“投木报琼”也好,所有行为的前提是合理合法,否则就不是佳话,而落人以话柄了! 三、诗经女孩评说《木瓜》一诗,古往今来人们赋予了它太多美好的意义。 但是从今天诗经女孩为你带来的分析看来,凡事都有两面性。 我们不赞同琼瑶阿姨这种践行的方式,但是我们也要分析原因,毕竟,琼瑶阿姨是胜利者,她占有了平鑫涛,最终俩人结了婚,永以为好了。 琼瑶阿姨之所以胜利,诗经女孩认为有以下两点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1、懂得投其所好! 送人礼物, 要懂得投其所好。 平鑫涛也是一个文人,热爱文学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他的梦想是作出版。 琼瑶一开始送什么? 送的是她的作品,她写的稿子。 琼瑶在自传里写道,“鑫涛,他是个标准的实行家。 他也有很多的梦想,他会把这些梦想一个个去实现! 他很努力地工作,用很多心思去计划如何突破、如何进步、如何改善。 他就像一堆燃烧的煤,是原动力。 他不能忍受“停止”或“后退”。 他永远在前进,每个未来、每种事业,对他都是挑战,他就一个劲儿地往前冲、冲、冲! 在冲的时候,他偶尔会碰头,碰了头也没关系,他转个方向再冲、冲、冲! 反正,非冲到他的目的地不可! ”面对这样一个冲劲十足的男人,站在他的背后默默付出支持他的林婉珍,与琼瑶相比,输就输在了相夫教子上。 平鑫涛是一个是永动机,不停的在前进;林婉珍却在一直原地踏步。 而琼瑶是个造梦者,她把他的理想,一件件的变成真实的刊物,影视剧和金钱。 2、懂得察言观色! 你送的礼物别人是否收下,并且满意,要懂得察言观色。 不可否认,林婉珍是一个贤妻良母,婚后努力承担责任、扶持丈夫的事业、养育子女辛苦付出。 为了丈夫吃条鱼,跑遍了台湾的菜市场。 可是林婉珍也是一个不解风情不懂得察言观色的人。 据她的孩子平珩形容:“当年父亲经常跑去香港收账,回来总会买一些花花绿绿比较新颖的服装给母亲,但是母亲会说:‘这么暴露、这么艳的衣服就怎么好意思穿’……”平鑫涛丧气之余,索性拿了一些衣服送给琼瑶。 琼瑶则欢天喜地地穿上,跑来找平鑫涛问“好不好看”。 林婉珍在《往事浮光》里也提到琼瑶秀衣服这一点。 别人买了,好看不好看,穿上是最起码的尊重。 而在这点上,琼瑶做的要好很多。 琼瑶《我的故事》中描述的车祸事件,平鑫涛带着琼瑶和她的妹妹,妹夫出去玩,路上遭遇了车祸。 处理完伤口后,男人躺在病床上非常懊恼自责,但琼瑶安慰他说:“听着,这只是一个意外! 不要因为车子是你开的,你就有犯罪感! 人生,意外的事件总是会有的! 你用不着抱歉难过! 没有任何人会怪你,所以,请你千万千万不要怪自己! 还有,回到家里以后,你一定要听我的,我会告诉爸妈,车子是我开的! 如果他们知道是你开的车,你了解我妈,你以后别想再踏进我家大门了! ”男人30多年后公开当时心迹:“那么的体谅,那么的温暖,我无言以对,心中有一个声音:这辈子我们不会分离了! ”你看,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这样的察言观色,温柔以待,没有男人会抵挡的住! 送礼也是,送什么重要,送到心坎上更重要呀! 从《木瓜》这首诗,我们看到了琼瑶《木瓜》似的这一生,她的命运就如“琼瑶”一样,美玉送到了合适的地方,发挥出了最大的光芒。 我们说,琼瑶在婚姻过程中固然有不对的地方,但是也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希望大家能辩证的看待问题,并从诗经女孩的分析当中,悟出一点什么道理,我就心满意足了。 也欢迎大家留言发表自己的看法呀! 参考书目:《诗经三百首大师导读》《我的故事》琼瑶《往事浮光》林婉珍 发布时间:2024-09-01 07:30:15 来源:阅天下 链接:https://www.haidaliao.com/html/71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