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农历有什么忌讳 内容: 每次看到元旦之后各大商场宣扬已进入下一个属相,真的是如鲠在喉,浑身不自在。 我们传统文化真的遇到了很大的传承危机。 对农历的初步认识我们中国人对农历都不会陌生,毕竟每个人都要过年,也就是农历年。 即使对农历再不了解的人,也都知道农历每个月的十五是月亮最圆的一天。 而公历就跟月相不匹配,所以总感觉公历少点意思。 既然说到农历,一定与二十四节气分不开。 小时候《自然》课,背二十四节气,感觉每个节气的名字都取得非常美,很有诗意。 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后来学《地理》课,对古人的智慧更是顶礼膜拜。 每年的春分,是太阳直射赤道的时点,此时昼夜等长(此后太阳直射点向北回归线移动,逐渐昼长夜短);夏至则是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的时点,是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 秋分也是太阳直射赤道的时点,昼夜等长,此后直射点向南回归线移动,天气渐凉。 而冬至日则是太阳直射南回归线的时点,是一年中夜晚最长的一天。 学到这里,深深惊叹,我们甚至在上古时代,就已经把太阳、月亮的运行规律计算得如此精确! 农历是我们民族的瑰宝,值得我们骄傲。 我们常称农历为阴历,其实农历是阴阳合历。 所谓阳历就是根据日相的变化周期(地球公转)为一年,不参考月亮的运行规律(公历就是阳历的一种)。 所谓阴历就是以月亮的阴晴圆缺的运行周期为1个月,不参考太阳的运行规律。 而我们的农历则是既参考月相的变化周期,又参考日相的变化规律,通过设置闰月的方式以使平均历年与日相相适应。 体现了农历的科学性,也显示了我国农耕文明的高度发达。 农历是非常意思的,每个月的天数是以月圆月缺为准的,大月30天,小月29天,不固定。 我有个邻居,是大年三十晚上出生的,所以如果某一年腊月只有29天的话,实际上那一年他是没有生日的(其他月份最后出生的其实也一样)。 农历的简要历程农历在我国古代是非常重要的,需要它来指导农业生产,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也凝集了农耕文明的高度智慧。 根据《史记》以及相关史书的记载,我们现在使用的农历的雏形,是在尧时期由掌管天文的官员根据日月星辰运行的规律,推算制定出来的。 更有其他文献说农历的起源,可以追溯到黄帝。 到了汉代,通过立杆测影的方式确定各个节气的日期,将二十四节气纳入历法。 所以,汉代基本奠定了农历的基本法则和模型。 从而也带动了农历新年习俗的发展和农耕文明的传承。 而我们国家推行公历,是推翻清朝建立民国之后才开始的,其实也仅有百年的时间。 写在最后在农耕文明简单逐步被工业文明替代的今天,虽然我们对农历怀着很崇高的敬意,农历本身也蕴含着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底蕴。 但不得不说,农历的计算规则、设置闰月等非常深奥,小时候听大人说“三年两不闰三年两头闰”等等规则,是非常复杂的。 所以,即使以后我们国力昌盛,我们的民族文化再次成为世界主流,回到使用农历的可能性也微乎其微,因为公历的优势就是简单和通用。 但我们坚信因自身蕴含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农历也将经久不衰,甚至有被发扬光大的一天。 #头条创作挑战赛# 发布时间:2025-11-20 08:48:26 来源:阅天下 链接:https://www.haidaliao.com/html/673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