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我能听到植物的悲鸣,每次路过花店,都像走进屠宰场 内容: 我叫林默。 一个普普通通的平面设计师,每天的工作就是把甲方的“五彩斑斓的黑”变成现实。 但这只是我的A面。 我的B面,是一个秘密。 一个荒唐到我自己都觉得像精神病的秘密。 我能听到植物的声音。 不是那种“风吹过沙沙作响”的物理声音。 是它们的意识,它们的情绪,它们的……悲鸣。 这种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是在我二十六岁生日那天,被一场高烧毫无征兆地砸进我脑子里的。 那天以后,我的世界就成了一个永不散场的、植物的悲惨世界。 尤其是花店。 每次路过,都像走进一座活体屠宰场。 “好渴……根要断了……”“我的叶子! 谁剪掉了我的叶子! 好痛! ”“救命……我不想死……”无数尖锐、虚弱、绝望的哀嚎像潮水一样涌进我的大脑,把我的神经搅得一团乱麻。 那些被剪掉根茎,插在漂亮花瓶里的玫瑰、百合、郁金香,在普通人眼里是浪漫和美好的象征。 在我这里,它们是一具具正在缓慢走向死亡的残尸。 它们的“尖叫”最为凄厉,带着对生命被骤然斩断的震惊和剧痛。 所以我从不走那条有花店的街。 我宁愿绕远路,多走十分钟,挤一身臭汗,也不愿意靠近那个美丽的、对我来说却无比恐怖的地方。 我的女朋友,小艾,对此完全不能理解。 “林默,你到底怎么回事? ”她今天第N次问我这个问题,语气里带着压抑不住的烦躁。 我们约好了去看电影,她非要拉我走那条“近路”。 那条路中间,开了一家名叫“花点时间”的网红花店。 我站在街口,死活不肯再往前迈一步。 “我就是……不喜欢那家店的装修风格。 ”我胡乱找了个借口,眼神飘忽。 小艾气笑了。 “不喜欢装修风格? 林默,你上周也是这么说的,上上周说那家店的灯光刺眼。 你能不能找个像样点的理由? ”她双手抱在胸前,一脸“我看你还能编出什么花样”的表情。 我看着她,嘴巴张了张,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我该怎么说? 说那家店里成千上万的植物正在对我发出求救信号? 说那些娇艳欲滴的花朵正在哭喊着“好痛”? 她会以为我疯了。 “就是不喜欢,没有为什么。 ”我只能硬着头皮耍无赖。 小艾的耐心显然已经告罄。 “行,林默,你真行。 ”她深吸一口气,转身就走,高跟鞋敲在地面上,每一下都像砸在我的心上。 “你去哪儿? ”我下意识地问。 她没回头,声音从前面飘过来。 “回家! 电影我不看了! 省得碍了您林大设计师的眼! ”我站在原地,看着她的背影越来越远,心里一片冰凉。 周围人来人ag,车水马龙,但我感觉自己像被孤立在了一个真空罩里。 不远处,那家“花点时间”门口,一个女孩正抱着一束向日葵,笑得灿烂。 而在我的耳朵里,那束向日葵正在发出微弱的、濒死的呻吟。 “阳光……好刺眼……我想回家……”回家? 它们的家,是那片被阳光和雨露滋养的土地。 而不是这个冰冷的、即将被送往另一个陌生地方的花束里。 我闭上眼,感觉一阵眩晕。 这场高烧,到底给了我一个什么样的“礼物”? 这他妈的根本就是个诅咒。 回到家,迎接我的是一片死寂。 小艾没回来。 我打开冰箱,里面空空如也,只有一瓶快过期的牛奶。 也是,我们已经冷战快一周了,她大概早就回自己家住了。 我瘫在沙发上,打开手机,想给她发个信息。 打了一行字:“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 ”又觉得太苍白,删掉。 又打:“我能解释吗? ”更可笑了,我自己都解释不清。 最后,我什么都没发,把手机扔到一边。 房间里没有任何植物。 一盆都没有。 刚有这个能力的时候,我还养过一盆绿萝。 那是我和小艾一起从花鸟市场买回来的。 那时候,我还不知道,把它从温暖湿润的大棚里带走,对它来说是一种怎样的折磨。 “水……我需要水……”“这里好干……我的叶子要枯了……”“泥土太硬了,我的根伸不开了……”它每天都在我耳边絮絮叨叨地抱怨,像个病恹恹的老太太。 我按照网上的教程,给它浇水,给它松土,给它晒太阳。 它的抱怨声小了一点,但依然没有停止。 直到有一天,我加班到深夜才回家。 一进门,就听到那盆绿萝发出了有史以来最虚弱、最绝望的哀鸣。 “我要死了……我要死了……”我冲过去一看,才发现阳台的窗户没关,晚上的冷风把它的叶子吹得蔫头耷脑,了无生气。 我手忙脚乱地把它搬回屋里,给它浇了温水。 但已经晚了。 它的“声音”越来越微弱,最后,彻底消失了。 那一刻,我感觉自己像个刽子手。 我亲手“听”着一个生命在我的疏忽下走向死亡。 从那天起,我扔掉了家里所有的植物。 我甚至不敢去逛公园,不敢去走林荫道。 我把自己关在一个钢筋水泥的壳里,以为这样就能获得清净。 可我忘了,这个世界,植物无处不在。 写字楼下的绿化带,马路中央的隔离花坛,甚至公司前台那盆半死不活的发财树。 它们都在说话。 大多数时候,是痛苦的呻吟。 “尾气好难闻……”“那只狗又在我身上撒尿! 滚开! ”“这个花盆太小了,我快喘不过气了! ”我成了这些痛苦的唯一听众和垃圾桶。 第二天上班,我顶着两个巨大的黑眼圈。 部门主管,一个叫罗姐的女人,踩着十厘米的高跟鞋“哒哒哒”地走到我工位旁。 “林默,这个海报不行,颜色太暗沉了,客户要的是那种……你知道吧? 眼前一亮的感觉! ”她把一张打印稿拍在我桌上。 我拿起来看了一眼。 是一个楼盘的开盘宣传海报,主题是“住在花园里”。 背景图就是一片郁郁葱葱的草坪和盛开的鲜花。 我看着那张图,耳朵里又开始嗡嗡作响。 仿佛能听到那些被P上去的花草在尖叫。 “别碰我! ”“放开我! 我的根! ”我揉了揉太阳穴,强迫自己把那些声音驱逐出去。 “罗姐,我觉得这个色调挺高级的,绿色代表生命力,深色调更有质感。 ”“高级? 客户要的是卖房子,不是搞艺术展! ”罗姐的嗓门拔高了八度,“你看看人家小李做的,多喜庆! ”她指向不远处另一个设计师小李的屏幕。 大红大紫的配色,金光闪闪的字体,俗气得像城乡结合部的开业庆典。 但我知道,这才是客户想要的。 “行,我改。 ”我把那张打印稿揉成一团,扔进垃圾桶。 垃圾桶里,有同事早上吃剩的苹果核。 它也在发出微弱的、腐烂前的最后悲鸣。 “好冷……我要烂掉了……”我快疯了。 中午吃饭,我一个人躲在楼梯间啃面包。 手机响了,是小艾。 我犹豫了一下,还是接了。 “喂? ”“林默,我们谈谈吧。 ”她的声音很平静,平静得让我心慌。 “好。 ”“晚上七点,在我们第一次见面的那家咖啡馆。 ”说完,她就挂了电话。 我捏着手机,面包也吃不下去了。 我知道,这大概是最后的审判了。 我们第一次见面的咖啡馆,叫“绿野仙踪”。 讽刺的是,那家店里也摆满了各种各的植物。 我提前半小时到了,选了一个离植物最远的角落。 但没用。 那些琴叶榕、龟背竹、天堂鸟,它们的声音像一张无形的网,把我牢牢罩住。 “灯光太烤了……我的叶子好干……”“那个服务员刚才撞了我一下,好痛……”“我想下雨……”我点了杯冰美式,一口气灌下去半杯。 冰冷的液体顺着喉咙滑下,似乎能暂时麻痹我过载的神经。 小艾准时到了。 她穿了一件白色的连衣裙,没有化妆,看起来有些憔悴。 她在我的对面坐下,沉默地看着我。 “小艾,我……”我开口,想道歉。 “林默,”她打断我,“你是不是……有什么事瞒着我? ”我愣住了。 “你最近很不对劲。 ”她继续说,“躲着我,躲着朋友,整天魂不守舍的。 你讨厌花,讨厌植物,甚至连西蓝花你都不吃了。 ”她的眼睛里充满了困惑和担忧。 “你是不是……病了? ”我看着她,心里涌起一股强烈的冲动。 我想告诉她真相。 我想把这个压得我喘不过气的秘密全部倒出来。 也许她会相信我呢? 也许她能帮我呢? “我……”我的喉咙发干,心脏狂跳。 就在这时,一个服务员端着一盆小巧玲珑的茉莉花从我们桌边走过。 那盆茉莉大概是刚从外面搬进来的,带着一股清新的香气。 但在我耳朵里,它正在发出惊恐的尖叫。 “别碰我! 放我下来! 这个地方好陌生! ”那尖叫声如此刺耳,像一根针狠狠扎进我的太阳穴。 我“啊”地一声,捂住了耳朵。 “林默? 你怎么了? ”小艾被我吓了一跳。 “没事,没事……”我放下手,脸色惨白,“就是……头有点疼。 ”我刚才那点勇气,瞬间被这突如其来的刺痛击得粉碎。 看吧,我就是个疯子。 一个会在咖啡馆里对着一盆茉莉花大惊小怪的疯子。 小艾看着我的眼神,从担忧,慢慢变成了失望,最后,是一种近乎怜悯的疏离。 “林默,”她轻轻地说,“我们……还是先分开一段时间吧。 ”“你需要自己冷静一下,想想到底要什么。 ”“我……也需要。 ”她说完,站起身,没有再看我一眼,转身离开了。 咖啡馆里悠扬的爵士乐还在响着。 窗外,天色渐渐暗了下来。 我一个人坐在那个角落里,感觉自己被全世界抛弃了。 连同那些植物的哀鸣一起。 分手后的日子,过得浑浑噩噩。 工作,吃饭,睡觉。 两点一线,像个设定好程序的机器人。 罗姐大概是看我可怜,没再怎么为难我,大部分“俗气”的活儿都给了小李。 我乐得清闲,每天对着电脑屏幕,把那些植物的图片调成黑白色。 仿佛这样,就能把它们的声音也关掉。 周末,我把自己关在家里,拉上所有窗帘,拒绝一切光源和声音。 但那些声音是关不掉的。 它们从墙壁的缝隙里,从下水道里,从我想象不到的任何角落里钻进来。 楼下花园里的樟树在抱怨天气太热。 隔壁王大妈养在阳台上的多肉在喊渴。 我感觉自己快要窒息了。 我开始失眠,大把大把地掉头发。 镜子里的我,眼窝深陷,面色蜡黄,像个提前步入中年的枯槁男人。 我去看过心理医生。 一个戴着金丝眼镜,看起来很儒雅的中年男人。 我没敢说我能听到植物说话。 我只说我最近压力很大,总是幻听,听到一些奇怪的尖叫声。 医生很耐心地听我说完,然后给我开了一堆镇定和安神的药。 “林先生,你这是典型的焦虑症伴有听觉过敏。 按时吃药,多出去走走,放松心情,会好的。 ”我拿着那一大包药,走出医院。 医院门口有一片小花坛,里面种着五颜六色的三色堇。 它们的声音不大,是一种细细碎碎的、认命般的呢喃。 “就这样吧……反正也活不了几天了……”“那个清洁工昨天踩断了我的姐妹,下一个会不会是我? ”我把药揣进口袋,突然觉得很可笑。 药能治好我的焦虑,但能治好我的“超能力”吗? 我不想再这样下去了。 我需要一个出口。 一个能让我喘口气的地方。 我开始在网上疯狂地搜索。 “能听到奇怪的声音怎么办? ”“世界上真的有超能力吗? ”“植物有意识吗? ”得到的结果大多是把我引向精神病医院的官网,或者一些神神叨叨的玄学论坛。 直到有一天,我看到一个帖子。 发帖人是个匿名的ID,他说他能感受到木头的“情绪”。 他说他是个木匠,每次触摸一块木头,都能感觉到它生前的“记忆”。 是长在向阳的山坡,还是阴冷的山谷。 是被风吹断的,还是被雷劈中的。 帖子下面一堆嘲笑他的,说他小说看多了。 但有一个回复,引起了我的注意。 “也许,你只是频率和它们对上了而已。 万物皆有频率。 ”回复的人叫“深谷幽兰”。 头像是一株长在悬崖上的兰花。 我鬼使神差地给他发了私信。 “你好,我好像……也有类似的情况。 ”我以为会石沉大海。 没想到,半小时后,他回复了。 只有一个地址,和一句话。 “如果你真的觉得困扰,可以来这里找我。 ”地址是城郊的一个植物园。 一个我从来不敢涉足的地方。 我在那个地址前犹豫了整整三天。 去,还是不去? 去,可能又是一次失望,甚至会被当成。 不去,我就只能继续待在这个无声的牢笼里,被那些悲鸣折磨到死。 第四天早上,我从床上爬起来,看着镜子里那个半死不活的自己。 我下定了决心。 死马当活马医吧。 我打车去了那个植物园。 正是初夏,植物园里绿意盎然,生机勃勃。 但在我听来,这里简直是个大型的声音灾难现场。 成千上万种植物的“声音”交织在一起,像一场永不休止的交响乐。 有喜悦的,有痛苦的,有安详的,有烦躁的。 我感觉我的大脑像一个被塞爆了的硬盘,随时可能宕机。 我捂着耳朵,按照地址,跌跌撞撞地找到了一个偏僻的角落。 那是一个不对外开放的研究区,门口挂着“游客止步”的牌子。 一个穿着灰色布褂,头发花白的老人正在给一株兰花浇水。 他的动作很慢,很轻,像在对待一件稀世珍宝。 “你好,请问……是‘深谷幽兰’吗? ”我试探着问。 老人回过头,看了我一眼。 他的眼神很清澈,像一汪古井,仿佛能看透我所有的伪装和不安。 “你来了。 ”他说,声音很温和。 他就是耿大爷。 一个在植物园工作了四十年的老园艺师。 我跟着他走进一间玻璃花房。 花房里很温暖,也很安静。 奇怪的是,这里的植物,它们的声音都很……平和。 没有尖叫,没有抱怨,只有一种类似满足的、轻轻的哼唱。 “坐吧。 ”耿大爷指了指一张竹椅。 他给我倒了杯茶,茶香里也带着一股植物的清气。 “说说你的情况吧。 ”我看着他,深吸一口气,把憋在心里几个月的话,一股脑地全说了出来。 从那场高烧开始,到花店的屠宰场,到和小艾的分手,再到每天被各种悲鸣折磨得快要崩溃。 我说得语无伦次,说到最后,甚至带上了哭腔。 一个快三十岁的男人,在一个陌生老人面前,哭得像个孩子。 很丢人。 但我顾不上了。 耿大爷一直安静地听着,没有打断我,也没有露出任何惊讶或者嘲笑的表情。 等我说完,他才慢慢开口。 “孩子,你这不是病,也不是诅咒。 ”“你只是……能听到它们的心跳了而已。 ”“心跳? ”我愣住了。 “对,心跳。 ”耿大爷指了指花房里的植物,“它们和人一样,有生老病死,有喜怒哀乐。 只不过,它们的表达方式,我们大多数人听不到。 ”“那你……”“我听不到。 ”他摇了摇头,“但我能感觉到。 我跟它们打了一辈子交道,我知道它们什么时候渴了,什么时候病了,什么时候开心,什么时候难过。 ”他站起身,走到一盆看起来平平无奇的蕨类植物前。 “你看这盆铁线蕨,它喜欢湿润,但又怕涝。 水多了,根会烂掉,它会‘难受’。 水少了,叶子会干枯,它会‘口渴’。 ”“你听到的那些悲鸣,其实就是它们在用自己的方式,表达自己的需求和痛苦。 ”我呆呆地听着。 这些道理,我似乎懂,又似乎不懂。 “可是……太吵了,我受不了。 ”我说出了最核心的痛苦。 “那是因为你一直在抗拒。 ”耿大爷一针见血。 “你把这种能力当成负担,拼命想把它推开。 你越是抗拒,它就越是像噪音一样刺耳。 你有没有试过……去倾听? ”“倾听? ”“对,不是被动地接收,而是主动地去听。 去分辨它们的声音里,到底在说什么。 ”他把我带到一盆兰花前。 就是他刚才浇水的那盆。 “你听听它,它在说什么? ”我集中精神,去“听”那盆兰花。 它的声音很轻柔,像一阵微风。 我仔细分辨着。 那声音里,没有痛苦,没有抱怨。 好像是……一种满足? “它在说……‘好舒服’? ”我不确定地说。 耿大爷笑了。 “是的。 因为我刚刚给它浇了它最喜欢的、储存了三天的雨水。 它的根很舒展,叶子很滋润,它现在很‘开心’。 ”我怔住了。 原来……植物的声音,不全是悲鸣。 “你之所以总听到悲鸣,是因为你遇到的,大多是处在痛苦中的植物。 ”耿大爷说。 “花店里的花,被斩断了根,生命进入倒计时,它们当然会哀嚎。 ”“路边的绿化带,每天吸着尾气,被行人踩踏,它们当然会抱怨。 ”“你办公室那盆发财树,被放在一个不见天日又通风不良的角落,它不‘喊救命’才怪。 ”他竟然连我办公室的发财树都知道。 我感觉他就像一个什么都懂的先知。 “那我该怎么办? ”我像抓住救命稻草一样看着他。 “学着和它们相处。 ”耿大D说,“从‘听懂’开始,然后,试着去‘回应’。 ”“回应? ”“比如,你听到有植物喊渴,你就给它浇点水。 听到有植物嫌花盆太小,你就给它换个大点的盆。 ”“当你开始回应它们的需求,你会发现,它们的声音会发生变化。 那些刺耳的噪音,会慢慢变成和谐的乐曲。 ”“这不仅是在帮它们,也是在帮你自已。 ”“你在拯救它们的同时,也在拯救你自己。 ”那天,我在耿大爷的花房里待了整整一个下午。 我第一次发现,原来安静地和植物待在一起,可以是一件这么舒服的事情。 离开的时候,耿大爷送给我一盆小小的多肉植物。 “它叫‘熊童子’,很好养。 你试试看。 ”我捧着那盆小多肉,心里很忐忑。 我怕我又会“听”死一个生命。 “别怕。 ”耿大爷看穿了我的心思,“它很皮实。 而且,它会告诉你它需要什么。 ”回家的路上,我把那盆“熊童子”放在副驾驶座上。 我试着去倾听它。 它的声音很微弱,像个刚出生的婴儿。 咿咿呀呀的,听不清具体内容,但能感觉到一种懵懂的好奇。 它在好奇这个移动的铁盒子,好奇窗外飞速掠过的风景。 没有痛苦,没有恐惧。 我心里的一块大石头,好像悄悄地落了地。 我开始尝试耿大爷说的方法。 第二天上班,我破天荒地给公司前台那盆半死不活的发财树浇了水。 它已经很久没人管了,叶子都黄了。 我刚把水浇下去,就清楚地“听”到它发出了一声满足的、长长的叹息。 “啊……终于……有水了……”那声音虽然虚弱,但不再是绝望的呻吟。 我心里,竟然涌起了一丝小小的成就感。 中午,我没去楼梯间,而是去了公司楼下的小花园。 我找到一棵被烟头烫伤了一块树皮的香樟树。 我能“听”到它在隐隐作痛。 我从口袋里掏出纸巾,把那块伤疤周围的脏东西擦干净。 虽然没什么实际作用,但我想让它知道,有人在关心它。 它的“痛呼”声,似乎真的减弱了一些。 我开始像个巡视领地的国王一样,每天在公司和家附近的几条街道上溜达。 我“听”到哪棵树的枝桠被风刮断了,就打电话给园林处。 我“听”到哪片花坛被乱停车压坏了,就找物业去投诉。 我甚至开始随身携带一个小喷壶。 看到路边有蔫掉的小草,就上去喷几下。 同事们都觉得我疯了。 “林默最近是不是受什么刺激了? 天天跟花花草草过不去。 ”“可不是嘛,昨天我还看他对着一棵树念念有词呢。 ”我不在乎。 因为我发现,当我开始“回应”那些声音之后,它们真的变了。 那些刺耳的噪音,渐渐变得可以分辨,可以理解。 我不再是被动地接收痛苦,而是成了一个可以提供帮助的倾听者。 我失眠的毛病好了很多。 虽然还是会听到各种声音,但它们不再让我感到烦躁和恐惧。 更多的时候,我像在听一个社区广播。 东家长,西家短。 “今天阳光真好,晒得我骨头都酥了。 ”——来自一棵梧桐树。 “那个小孩又想摘我的花! 还好他妈妈把他拉走了! ”——来自一丛月季。 “下水道堵了,我的根都泡烂了,谁来管管啊! ”——来自一棵绝望的柳树。 我甚至从一棵活了几十年的老槐树那里,“听”到了很多关于这条街道的陈年旧事。 比如,哪个位置以前是个池塘,哪家店以前是个书店。 我的世界,在以一种奇怪的方式,变得前所未有的丰富和立体。 我那盆“熊童子”,被我养得很好。 它的小“爪子”肥嘟嘟的,毛茸茸的,非常可爱。 它每天都在我的窗台上,用它那婴儿般的“咿呀”声,跟我打招呼。 “太阳出来啦! ”“你回来啦! ”“水,甜甜的! ”它是我在这个嘈杂世界里,最稳定、最安心的慰藉。 有一天,罗姐又扔给我一个活儿。 “林默,这个,城西那个湿地公园的宣传册,你来做。 ”又是和植物打交道的活儿。 但这一次,我没有再感到排斥。 我花了一周的时间,泡在那个湿地公园里。 我没有急着去拍照,去找素材。 我只是在里面走,去听。 听芦苇在风中唱歌。 听睡莲在水面做梦。 听水杉林讲述它们从远古走来的故事。 我把这些“听”来的故事,都融入到了我的设计里。 我用的不是鲜艳的色彩,也不是夸张的字体。 我用最朴素的线条和颜色,去还原植物最真实的样子。 每一页,都配上了一段我“翻译”过来的、植物的“心声”。 “我喜欢风穿过我身体的感觉,像爱人的抚摸。 ”——芦苇。 “我的根扎在淤泥里,但我的心,向着太阳。 ”——荷花。 “我们见证过恐龙的灭绝,也将见证人类的未来。 ”——水杉。 设计稿交上去的时候,罗姐看了很久。 “林默,你这次……有点不一样啊。 ”“是吗? ”“说不上来,感觉……有灵魂了。 ”最后,这个方案毫无悬念地中标了。 甲方非常满意,甚至点名要见我这个设计师。 那是我分手后,第一次感觉自己的人生,好像重新回到了正轨。 我开始想,我是不是可以做点什么。 用我这种奇怪的能力,去做点更有意义的事情。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了市规划局发布的一条公示。 因为要修建一条新的高架桥,需要移除市中心广场那棵据说有上百年历史的大榕树。 公示下面,有很多市民留言表示惋惜,但似乎也无可奈何。 毕竟,这是为了城市发展。 但我看到那条新闻的时候,整个人都僵住了。 那棵大榕树,我认识它。 我每次路过那个广场,都能“听”到它的声音。 它的声音,和别的植物都不一样。 不是悲鸣,也不是喜悦。 是一种非常厚重、非常苍老的、类似智者的低语。 它像一个沉默的史官,记录着这座城市百年的变迁。 我从它的“低语”里,听到过清末的马蹄声,民国的枪炮声,建国初的口号声,改革开放的喧嚣声。 它见过无数的悲欢离合,也庇护过无数的纳凉晚归人。 它的根系,像一张巨大的网,与这片土地的地下水脉紧紧相连。 它不仅仅是一棵树。 它是这座城市的年轮,是这座城市的记忆本身。 现在,他们要把它移走。 “移走”,说得好听。 对于这样一棵百年老树来说,任何一次移栽,都几乎等同于死刑。 它的根系太庞大了,根本不可能完整地挖出来。 我几乎能想象到,当电锯和挖掘机靠近它时,它会发出怎样痛苦而绝望的咆哮。 我不能让这件事发生。 我必须做点什么。 我第一时间想到了耿大爷。 我冲到植物园,把事情跟他一说。 耿大爷的脸色也沉了下来。 “这棵树,我知道。 它是我们市最老的一棵黄葛榕,有植物‘活化石’之称。 从植物学的角度,就极具保护价值。 ”“那我们能怎么办? ”我急切地问。 “正常的渠道,写信、投诉,恐怕来不及了。 这种项目一旦公示,基本就是板上钉钉。 ”耿大D摇了摇头。 “那怎么办? 就这么看着它被砍掉? ”我几乎要喊出来了。 耿大爷看着我,沉默了片刻。 “林默,你最大的优势是什么? ”“优势? ”“就是你能听到它在说什么。 ”我愣住了。 “把它的话,告诉所有人。 ”耿大爷的眼睛里,闪着一种前所未有的光芒。 “用你的方式,用大家都能看懂的方式。 ”我好像明白了。 我回到家,打开电脑。 我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整整两天两夜。 我没有做海报,没有写文案。 我做了一个动画。 一个很短的,只有三分钟的动画。 动画的主角,就是那棵大榕树。 我用最简单的线条,勾勒出它的形象。 然后,我用动画的形式,把它“告诉”我的那些故事,一幕一幕地画了出来。 穿着长袍马褂的男人在树下喝茶。 扎着麻花辫的女孩在树下跳皮筋。 年轻的恋人在树下许下誓言。 白发苍苍的老人,拄着拐杖,在树下看着自己的孙子。 动画的背景音,不是我配的音乐。 而是我录下的、经过特殊处理的、大榕树的“声音”。 那是一种低沉的、带着岁月回响的嗡鸣。 我听得懂。 它在说:“我在这里,我看着你们,我爱着你们。 ”动画的最后,画面变成了灰色。 挖掘机开了过来,电锯响了起来。 大榕树的“声音”变成了一声痛苦的、撕心裂肺的悲鸣。 屏幕一黑。 最后,打出了一行字。 “当它倒下时,我们失去的,仅仅是一棵树吗? ”我把这个动画,发到了我所有的社交平台。 微博,朋友圈,抖音。 我没有加任何煽情的文字,只有一个标题。 “一棵百年榕树的遗言。 ”然后,我开始给所有我认识的、不认识的媒体、大V、环保组织发私信。 一遍又一遍。 做完这一切,我像虚脱了一样,倒在床上。 我不知道有没有用。 我只是做了我唯一能做的事。 我把植物的悲鸣,翻译给了人类。 接下来,就看人类自己的选择了。 动画发出去的第一个小时,没什么反响。 只有几个朋友点了赞,留了言。 “怎么突然搞起公益了? ”“画得不错,挺感人。 ”我躺在床上,刷着手机,心里一点点变冷。 也许,是我太天真了。 在城市发展的巨轮面前,一棵树的命运,一个普通人的呼吁,算得了什么? 就在我快要放弃的时候,手机突然疯狂地响了起来。 是微博的提示音。 有人转发了我的动画。 是一个有几百万粉丝的本地资讯博主。 他只配了一句话:“我们脚下的每一寸土地,都有它的记忆。 希望我们不要轻易抹去。 ”像一颗石子投进了平静的湖面。 转发量开始以几何级数增长。 一百,一千,一万,十万……我的私信箱爆炸了。 无数陌生人发来信息。 “看哭了,我们小时候就在那棵树下玩的! ”“这棵树绝对不能砍! 它是我爷爷奶奶的定情树! ”“已拨打市长热线! 我们一起保护它! ”“博主,我们支持你! 需要众筹吗? 需要线下活动吗? ”我看着那些滚动的留言,眼睛湿了。 原来,在乎这棵树的,不止我一个。 那些被它庇护过的人们,那些在它身上寄存了回忆的人们,他们都在。 他们只是需要一个被唤醒的契机。 而我,恰好提供了那个契机。 第二天,事情上了本地热搜。 第三天,几家主流媒体报道了这件事。 他们用了我的动画截图,标题是《百年古树面临砍伐,市民集体请愿“刀下留树”》。 规划局的电话被打爆了。 舆论的压力,像潮水一样涌了过去。 我每天都在关注着事件的进展,紧张得心脏都快跳出来了。 我甚至不敢再去那个广场。 我怕听到大榕树的声音。 我怕它在问我:“我能活下来吗? ”我没法回答它。 一个星期后,市规划局发布了新的公告。 “经专家重新论证及广泛征求市民意见,原定高架桥方案将进行调整,绕开XX广场古榕树。 感谢广大市民对我市城市建设的关心与支持。 ”公告下面,是一片欢呼。 我看着那段文字,看了足足有五分钟。 然后,我把手机扔到一边,冲进卫生间,打开水龙头,把脸埋进冰冷的水里。 等我再抬起头时,镜子里的我,已经泪流满面。 我成功了。 我们成功了。 我们把那棵树,从“死刑”的判决书上,抢了回来。 那天晚上,我去了广场。 夜色很深,广场上人不多。 我走到那棵大榕树下,伸出手,轻轻地触摸它粗糙的树皮。 我“听”到它的声音。 不再是之前的低语。 是一种更加深沉、更加平和的、带着暖意的共鸣。 它像一个慈祥的老人,在对我表示感谢。 同时,我也“听”到了更多。 我听到了它周围的那些小草、灌木,都在发出欢快的、劫后余生的“歌唱”。 整个广场的植物,都在为它们的“王者”能够幸存下来而感到喜悦。 那一刻,我站在树下,被无数种喜悦的声音包围着。 我第一次觉得,能听到植物的声音,是一件如此幸福的事。 这件事之后,我的生活发生了一些意想不到的变化。 我出名了。 虽然没人知道那个动画的作者是我,但“百年榕树守护者”这个称号,让我成了公司里的名人。 罗姐看我的眼神都不一样了,带着几分敬畏。 她开始把一些真正有创意、有深度的活儿交给我。 我也开始有意识地,把我的“特长”运用到工作中。 我接了一个为一家高端有机农场做品牌设计的项目。 我花了很多时间待在那个农场里。 听那些蔬菜瓜果“聊天”。 听它们如何享受阳光雨露,如何和土地、昆虫和谐共生。 我把这些“第一手资料”融入设计,做出的方案让客户惊为天人。 他说:“你简直比我们种地的人还懂这些蔬菜! ”我笑了笑,没说话。 我总不能告诉他,是你的番茄亲口告诉我的,它喜欢沙质土壤,而且讨厌和黄瓜做邻居。 我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忙碌,也越来越充实。 我不再害怕那些声音。 我学会了如何与它们共存,甚至如何利用它们。 我像一个行走在两个世界之间的翻译官。 一边是沉默的植物世界,一边是喧嚣的人类世界。 我努力地,在两者之间,搭建一座沟通的桥梁。 我和耿大爷成了忘年交。 我一有空就往植物园跑。 跟着他学习各种植物的习性,也跟他分享我“听”来的各种趣闻。 他总是笑呵呵地听着,然后告诉我:“你看,它们的世界,比我们想象的要精彩得多。 ”有一天,我在耿大爷的花房里,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 是小艾。 她正在帮耿大爷给一盆兰花换盆,动作小心翼翼的,额头上渗出了细密的汗珠。 我愣在了原地。 她看到我,也愣了一下,然后有些不自然地笑了笑。 “嗨。 ”“嗨。 ”还是耿大爷打破了尴尬。 “小林来啦。 来,给你介绍一下,这是我的新徒弟,小艾。 这姑娘有灵性,对植物有耐心。 ”我看着小艾,又看了看耿大爷,一头雾水。 后来我才知道,小艾那天和我分手后,心里一直很难受。 她不明白我为什么会变成那样。 她无意中看到了我做的那个榕树的动画,虽然不知道是我做的,但她被深深地触动了。 她开始反思,自己是不是真的不了解植物,不了解自然。 于是,她辞掉了原来那份在金融公司的高薪工作,跑到植物园来当了一名志愿者。 她想从头开始,去认识这个她曾经以为很熟悉,但其实很陌生的世界。 “我以前喜欢花,只是喜欢它们漂亮。 ”小艾一边给兰花培土,一边对我说。 “跟了耿大爷之后我才知道,每一片叶子,每一朵花,都有它自己的脾气。 ”“它们需要你用心去对待,而不是只把它们当成一个装饰品。 ”她说话的时候,眼睛亮晶晶的。 那盆被她换好盆的兰花,正在发出一种舒展的、惬意的“哼唱”。 我“听”得出来,它很喜欢这个新家,也很喜欢这个给它换家的姑娘。 我看着小艾,突然觉得,我们之间的距离,好像在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重新被拉近了。 我们没有复合。 至少,没有马上复合。 我们开始像朋友一样相处。 一起在植物园帮忙,一起听耿大爷讲课,一起讨论哪种肥料更有营养。 她不再追问我那些“奇怪行为”的原因。 我也没再试图去解释我那匪夷所思的能力。 有些事,不需要说得太明白。 当两个人的频率,慢慢调整到同一个频道时,理解,是自然而然发生的事。 有一天,我们一起去逛一个新开的创意市集。 市集上有一个摊位,在卖各种微缩盆景。 做得非常精致,把山川湖海都浓缩在了一个小小的花盆里。 小艾看中了一个。 是一个模仿山水画意境的盆景,里面有一棵小小的、姿态遒劲的松树。 “这个好漂亮。 ”她爱不释手。 我凑过去,“听”了一下。 那棵小松树,正在发出一种极其压抑的、痛苦的呻吟。 “喘不过气……我的根……被铁丝绑住了……好痛……”我这才注意到,为了塑造出所谓的“苍劲”姿态,它的树干和树根,都被细细的铁丝残忍地捆绑和扭曲着。 这根本不是盆景。 这是酷刑。 “别买这个。 ”我拉住了小艾。 “为什么? 多好看啊。 ”“它不开心。 ”我看着她的眼睛,认真地说。 小艾愣住了。 她大概以为我又是随便找的借口。 我深吸一口气,决定换一种她能听懂的方式。 “你看,”我指着那些铁丝,“为了让它长成这个样子,它的骨头都是被强行拗断的。 就像古代给女人裹小脚一样。 ”“我们觉得它美,但对它来说,每一秒都是折磨。 ”小艾沉默了。 她低头,仔细地看着那些缠在树身上的铁丝。 良久,她轻轻地放下了那个盆景。 “你说的对。 ”她说,“这种美,太残忍了。 ”我们离开了那个摊位。 走在路上,她突然问我:“林默,你是不是……能感觉到它们? ”我停下脚步,看着她。 这个问题,她终究还是问了。 我点了点头。 “我能听到。 ”我以为她会露出震惊或者害怕的表情。 但她没有。 她只是很平静地看着我,然后,露出了一个了然的微笑。 “怪不得。 ”她说。 “怪不得你从不让我买鲜切花,怪不得你看到有人踩草坪会那么生气,怪不得……你会为了那棵榕树,做那么多事。 ”“原来,你一直都在当它们的翻译啊。 ”那一刻,阳光正好。 风吹过路边的行道树,发出一阵沙沙的声响。 在我耳朵里,那是一首温柔的、带着笑意的歌。 我感觉心里有什么东西,彻底地被释放了。 原来,被理解,是这样一种感觉。 后来,我和小艾一起,在耿大爷的指导下,开了一家小店。 不卖花。 我们称之为“植物诊所”。 专门“拯救”那些被养得半死不活的植物。 人们把家里快要死掉的绿萝、发财树、多肉送到我们这里。 我负责“问诊”,倾听它们到底哪里不舒服。 是缺水了,还是烂根了? 是得虫害了,还是缺光了? 然后,小艾负责“治疗”。 她用从耿大爷那里学来的知识,给它们换土、施肥、除虫、修剪。 很多被主人放弃的植物,在我们这里,奇迹般地活了过来。 当主人来接它们回家时,我们还会附上一张手写的“养护说明”。 上面写的,都是我从植物那里“听”来的、它们最真实的需求。 “我喜欢晒太阳,但不要在中午最热的时候晒我哦。 ”“我喜欢喝水,但不要让我的脚一直泡在水里,会烂掉的。 ”“如果你能经常跟我说说话,我会很开心的。 ”我们的“诊所”生意越来越好。 很多人都说我们这里很神奇。 其实没什么神奇的。 我们只是比别人,多了一点点的耐心,和一种特殊的“沟通”方式。 我的生活,早已离不开那些植物的声音。 我还是会路过花店。 里面传来的悲鸣,依然刺耳。 但我已经不再感到恐惧和无力。 我会走进去,挑一盆看起来最痛苦、但还有救的植物,把它买下来。 带回我们的“诊所”,好好照顾它。 我没法拯救所有的植物。 就像一个医生,也没法治好所有的病人。 但我可以,尽我所能。 去倾听,去回应,去帮助。 让更多的人知道,它们不是没有生命的装饰品。 它们是和我们一样,活在这个星球上的、值得被尊重的生命。 我叫林默。 一个能听到植物悲鸣的人。 但这,已经不再是我的诅咒。 这是我的使命。 发布时间:2025-11-19 11:57:43 来源:阅天下 链接:https://www.haidaliao.com/html/672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