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云南杂碎正宗做法 内容: 杂碎,最毁誉参半的食物英雄不问出处,食物不问出身。 中国人的美食文化博大精深,其中有一种毁誉参半的食物,来挑战你的认知下限,突破你的味觉上限。 杂碎,也叫“下水”,是动物脏器的统称,也指各种肉类的边角料。 它们是江湖里的三教九流,以不入主流的外形、剑走偏锋的风味、让人欲罢不能的口感,在广东人心目中站稳了脚跟。 一南一北,猪牛羊好味北方人爱吃羊,羊杂更是北方冬天必须出现的菜。 从早上的羊杂汤、中午的爆炒羊杂,到晚上的羊肉烧烤。 而在南方,说到吃杂碎,广东人是绝对有发言权的。 路上随便抓一个穿短裤拖鞋的地道广东人,问他广州街头少不了什么,他十有八九会告诉你——牛杂店! 一锅正宗的广式牛杂,先用酱料和卤料做底,把饱满带汁水的新鲜萝卜切成大块。 萝卜炖煮上色后,加入处理干净的牛杂大满贯——软脆的牛肺、Q弹流油的牛肠、软糯的牛蹄筋,还要加上灵魂吸汁的面筋。 随后只要慢慢等待美味出现,起锅前老板会用一把剪刀,“咔嚓咔嚓”地把食材剪成小块小段,食客们的心也随着咔嚓声一上一下:会不会多点牛肠? 老板拜托多给点吧! 图:大善人而对于广东顺德人,相对于牛杂,他们对猪杂的喜爱更胜一筹。 新鲜腌制的猪杂搭配甘甜的粥底,一碗鲜美的猪杂粥,在深夜最是抚慰人心。 在广州,讲的就是一碗生活味勾勒老广的生活图景,一定有一幅这样的画面——街边的没名没姓的小食店飘出热腾腾的蒸气,店主正忙不迭地制作各种家常小食,一碗刚滚好的猪杂粥、一份堆得高高的牛杂,食客们在烟雾缭绕中谈天说笑……这些在旧时根本无法上餐桌的下水料,在广东,混合了各种香料和药材,配上充足的火候,一方材料形成了一方美食。 牛杂、猪杂的味道就这样在广东人的舌尖上扎根。 相比较人见人爱的肉,杂碎总是充满平民色彩,毕竟杂碎的历史,多半伴随着物质不丰富记忆与自力更生的智慧。 如今生活水平提高了,原本因为弥补食材不够、替代吃肉的需求、上不得台面的杂碎,却成为人们心中带有朴实家乡风味的特色美食。 在曾经那个物质不够丰裕的年代,穷人只能靠着动物的杂碎打打牙祭,为了尽可能地吃得好些,他们绞尽脑汁,不断增添料码,久而久之,就锻造了风味各异的“杂碎江湖”。 “凭借大开大合的风味,剑走偏锋的口感,从谦卑低调,一路翻滚逆袭,终于乾坤颠倒,从尘埃里开出一朵朵异香的花来。 ” 这是风味人间对猪杂,牛杂、鸭杂、鸡杂等各种动物杂碎的描述。 杀猪粉本是湖南特色的美食,但却和广东的杂碎美食文化有着奇妙的巧合。 坐落在人气商圈汉溪长隆,堪称粉面店铺的佼佼者的钵四爷,对于杀猪粉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 钵四爷说:一头猪到一碗粉的距离只要七寸六分。 七寸六分大概是一双筷子的长度,从一头猪到一碗粉,只需要你拿起手中的筷子,就能品尝到来自猪身上不同部位的鲜嫩滋味。 猪肉嫩滑爽口,猪肝Q弹顺滑,猪血入口即化,就连汤底也浓郁鲜甜,清澈见底。 钵四爷还说:一碗就可以吃下一头猪! 店内的食材都是大厨在天还没亮时就从鲜猪上宰取下来的新鲜食材,经过精选挑选,到手时还冒着丝丝热气。 汤底采用的是新鲜的猪大骨,慢火熬制多个小时,收火之时竟连大骨都熬化了不少,汤底清澈,香气扑鼻而来,不用放很多调料仅少许食盐就能让人口舌生津。 现切的猪肉和猪下水整齐码放在一旁,只需等它的“有缘人”出现,就能立马下锅,端上饭桌。 煮粉和煮料的师傅都有着多年的烹饪经验,双手翻上一翻就知道该何时出锅,火候把握十分精确,煮出来的码料鲜嫩多汁,脆滑爽口,但凡多煮一秒就都不是那个味道。 -end-广东旅游出版社广州文旅融媒体中心出品统 筹 | 官顺文 字 | 诗淇校 对 | 文健责 编 | 懿君一群恋广迷广的新广老广,期待和你一起走进老羊城,发现新花城漫享广州,去广州是会上瘾的欢迎赐稿,欢迎来一起搞本文图片、文字均为原创,版权归“漫享广州”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转发随意! 发布时间:2025-11-14 08:36:46 来源:阅天下 链接:https://www.haidaliao.com/html/667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