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兴科技 延链条 搭场景——“农博会”上看现代化大农业的安徽实践 内容: 新华社合肥11月8日电 题:兴科技 延链条 搭场景——“农博会”上看现代化大农业的安徽实践新华社记者水金辰霍山石斛、九华黄精、怀宁蓝莓……11月7日至9日,在安徽省合肥市举办的2025皖美绿色食品暨循环农业博览会(以下简称“农博会”)上,高端绿色食品展区亮相的16种高端名品、精品,吸引了不少参观者驻足品鉴。 据了解,它们是安徽16个地市挑选出的最具各自代表性的明星产品,体现了安徽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新成果。 作为一家从事霍山石斛深加工的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九仙尊霍山石斛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石斛新品陈列在高端绿色食品展区。 公司总工程师戴亚峰坦言,公司成立15年里,前12年都在亏损,这期间主要做了科技研发、市场拓展等基础性工作。 “一颗石斛果实含有超5万个种子,但种子发芽率却不足百万分之一。 ”戴亚峰说,十多年来,他们围绕规模化繁育、产业化栽培等一个个难题,与中国中医科学院和皖西学院等科研力量联合攻关,开创出在山谷原石上培育石斛的仿原生环境种植模式。 从种植端延伸至加工和三产,目前,他们已推出石斛颗粒、浸膏、含片、胶囊等多款保健食品,并实现基地景观化,搞起农文旅融合产业。 11月7日,戴亚峰介绍他们研发的石斛类产品。 新华社记者水金辰 摄“霍山石斛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但过去产业化不足。 ”戴亚峰说,他们希望依托科技赋能和产业化思维,将农业品牌IP打造为富有成长性的“品牌农业”。 据介绍,目前该公司前三季度销售额较去年同期增长57%,霍山石斛西洋参颗粒单品销售已超1亿元。 从“叫好”的优质农产品到深层开发“叫卖”的高附加值食品,近年来,安徽大力推进十大绿色食品产业全产业链建设,加快建设皖北高端绿色食品产业集群,目前全省拥有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9个,绿色食品5195个、有机农产品1875个。 截至9月底,全省十大绿色食品产业全产业链产值1. 12万亿元,同比增长11%。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统筹发展科技农业、绿色农业、质量农业、品牌农业,把农业建成现代化大产业。 在本届农博会上,记者注意到,安徽正将科技赋能、绿色底色和质量向优作为现代化大农业建设的主攻方向。 在循环农业展区,安徽丰原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带来了研发的新产品:可降解一次性餐盒、家用碗筷、代替尼龙的新型纺织材料、可降解农用地膜……据介绍,这些产品都是利用生物环保材料制成。 他们通过提取小麦、玉米等秸秆废弃物中的纤维素,进而发酵形成乳酸,再制成工业生产用的聚乳酸。 现场展示的黑、白、灰三色农用地膜是秸秆废弃物的新型利用场景。 “黑色地膜配合插秧机使用,可以有效抑制田间草害,还能起到保墒、保温和减少化肥农药使用的效果。 ”公司项目经理张也说,目前三色地膜根据农林作物的生长需求有不同的应用场景,实现了材料“取之于田、用之于田、还之于田”。 除了产业向绿,智慧农业也在更大范围内应用。 在农博会现场,宇树科技展示了其机器人、机器狗自动巡田、喷洒农药和环境监测等多个应用场景;在安徽农垦展区,今年1月投入使用的“农垦数据驾驶舱”已实现安徽农垦下属16个农场超45万亩耕地全覆盖……这是安徽省农垦集团开发的“农垦数据驾驶舱”。 新华社记者水金辰 摄记者看到,安徽农垦的数字农业综合管理平台上,既包括农业生产、农资集采、农机调度、农业装备管理、农业社会化服务五大核心板块,覆盖农业生产耕种管收全产业链环节,又涵盖了数字种业、农产品销售、金融服务3个专项子平台,帮助打破产业链上下游信息壁垒。 据该项目解决方案经理黎鹏介绍,他们通过无人机航测,对垦区内地块进行了测绘和编码,实现一田一码,同时各农场按照千亩一人的管理标准,建设示范田和责任田,通过平台实时了解农业生产全流程管理。 “不仅能看到管理者做了什么,系统还能感知作物苗情、土壤墒情、田间虫情、气象等信息,结合品种和各地块养分,精准推送田间管理方案。 ”黎鹏告诉记者,后期通过数据模型深度学习,农业生产将真正从传统“看天吃饭、凭经验管理”转变为“数据驱动的精准管理”。 记者了解到,安徽省结合“十五五”重大项目谋划,在农博会期间还开展了一批绿色食品、循环农业重大招商项目对接洽谈,设置了银企对接、科企对接、产销对接等多场活动,推动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优化配置。 发布时间:2025-11-10 10:53:23 来源:阅天下 链接:https://www.haidaliao.com/html/664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