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寻找“独角兽”丨同心医疗:“一颗心”的科技密码 内容: 在苏州纳米工业园区的一栋楼宇里,六十多颗“人工心脏”正不知疲倦地跳动,每一次搏动都铿锵有力。 苏州同心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同心医疗”)首席执行官陆诚捷道出了背后的故事:这里藏着两个特殊的寿命测试实验室。 每一款不断优化的产品样机都被送入实验室,开启一场漫长的“极限考验”。 其中,一颗从2017年就启动运转的“人工心脏”,已稳定运行3300多个日夜、模拟心脏跳动25亿次以上。 这颗不停跳动的“心脏”,是除雅培外全球唯一获权威机构认可的超小型全磁悬浮人工心脏。 它持续跳动的每一秒,都是同心医疗硬核技术实力最有力的见证。 初心如磐:要做最领先的“人工心脏”实验室里有力的心跳声,与心衰病房的紧迫形成鲜明对比。 心力衰竭是心血管领域的“癌症”,生存率低,公共卫生资源负担重。 相关数据显示,全球约有6430万心衰患者,相比1990年增加了91. 9%。 在中国,这一群体规模已突破1000万人,其中晚期心衰患者约占十分之一。 “对于晚期心衰患者,心脏移植与VAD(心室辅助装置,即人工心脏)是目前唯一能有效延长生命的治疗手段。 ”陆诚捷一语中的。 目前,全球每年心脏移植手术量仅约5500例,对于千万级终末期患者而言,人工心脏或许是“最后希望”。 所谓人工心脏,简单来说就是通过植入体内的机械装置替代心脏泵血功能,为患者续存生命。 作为植入人体的“生命机器”,侵入性特质决定了人工心脏安全标准必须达到极致。 陆诚捷表示,人工心脏核心部件直接与血液接触,一旦血液细胞在流经血泵时受损,极易引发血栓。 然而,从早期的滑动(接触)轴承技术,到后续迭代的磁液悬浮技术,血液相容性难题始终未能得到根本解决,探索全新技术路线已成为行业必然选择。 “让核心部件转子在空气中悬浮,摆脱物理接触——这就是破局的关键思路。 ”陆诚捷解释道,这一想法的灵感可追溯至磁悬浮列车,通过磁力使列车脱离轨道悬浮运行,避免了机械摩擦,人工心脏采用磁悬浮技术的核心原理与之相通。 但研发过程并不顺利。 陆诚捷回忆道,进入2000年后,磁悬浮式人工心脏研发项目相继折戟,公司创始人陈琛所研发的样品也因尺寸过大未能成功产业化,最终以失败告终,几乎没人看好这条路能走通。 就是在这样的行业低谷期,陈琛毅然回国。 由此,开发一款“尺寸小、性能稳定”的全磁悬浮人工心脏成为同心医疗的目标,一场关乎生命安全的技术攻坚战就此拉开序幕。 硬核突破:180克“心脏”的10年淬炼“做全球人工心脏的技术领跑者”是同心医疗创立时就立下的目标。 “我们的初心从来不是‘国产替代’这么简单,而是要用全球最顶尖的技术服务中国患者,让他们成为最先享受到科技红利的人。 ”陆诚捷说。 可“领跑”二字,意味着要闯入无人踏足的技术荒原,每一步都得“摸着石头过河”。 经历无数个日夜的调试、上百次的材料迭代后,2011年,团队终于迎来曙光,一款体积大幅缩减、可植入胸腔的磁悬浮人工心脏样机正式亮相。 但这份喜悦没能持续太久,2012年,雅培旗下推出了一款类似产品,相比之下,同心医疗的样机在体积上略逊一筹。 “要么做到最好,要么推倒重来。 ”创始人陈琛带着团队不断优化结构,人工心脏哪怕缩小一毫米都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尤其是电机控制、磁悬浮稳定性、血液流道设计等多学科的耦合,牵一发而动全身——缩小体积可能导致动力不足,强化性能又可能牺牲生物相容性,每一项优化都像在走钢丝。 “2013年,我们曾经做出一款过渡产品,等做小了我们才发现其他性能指标牺牲了太多。 这在植入体内的设备上是绝对不允许的。 ”陈琛表示,团队立刻调整方向,不再执着于“极致小巧”,而是在尺寸与性能间寻找更务实的平衡,适度放宽尺寸限制,将研发重心转移到提升可靠性上。 “我们的产品要植入病人体内,目标是陪伴他们几十年,每一个参数都必须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也就是这样,从同心医疗创立到第一个临床案例完成,用了10年时间。 而在这之间,同心医疗研发团队一直在“缩小—优化—平衡”的循环中反复打磨。 自2021年11月上市以来,同心医疗新一代超小型全磁悬浮人工心脏慈孚VAD(型号:CH-VAD)已挽救了数百位心衰患者生命。 其中,首位植入的患者已正常生活8年多,更有患者在佩戴5个月后心脏功能恢复,成功移除人工心脏,重新回归健康生活。 剑指全球:中国创新叩开世界大门长期以来,全球人工心脏市场被欧美企业垄断,CH-VAD的成功开发填补了我国在人工心脏领域研发、生产和应用方面的空白,更标志着我国在该领域跨越了跟随学习阶段,直接跻身国际领先行列。 但样机定型只是起点,产品上市申请的征程同样充满挑战。 陆诚捷坦言,为了攻克美国市场,70人的团队前后投入了6年时间,仅申报附件就准备了600份以上。 而这份坚持也换来了回报,作为国内极少数从设计之初就全面遵循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质量体系的企业,他们向FDA提交材料后,仅一个月就顺利获批。 “这个速度超出了行业预期,也从侧面印证了我们的产品质量和技术实力,得到了全球最严格监管机构的认可。 ”陆诚捷表示,公司自主研发的新型全磁悬浮人工心脏BrioVAD于2024年获得FDA临床试验器械豁免许可(IDE)批准,并成功在美国启动临床试验。 值得一提的是,这是我国首个、也是唯一一个获得FDA批准进入临床试验的原创有源植入式医疗器械,实现了中国高端医疗器械发展史上零的突破。 对于未来,陆诚捷表示,我们的目标是,做全球人工心脏领域技术与行业的领导者,这绝非仅凭现有技术领先就能完成,持续创新的能力才是核心底气。 因此,人工心脏的迭代升级是我们的基本盘,第二代、第三代产品的研发会不断推进。 他同时透露,企业也会探索新领域,但战略选择始终坚守“协同性”原则。 “任何新布局的前提,都是把现有核心业务做深做透。 即便拓展赛道,也会围绕心脏疾病领域,至少是与心衰治疗相关的方向。 产品多元化不是盲目跨界,而是在核心能力基础上的延伸,这样才能保持技术与资源的聚合效应。 ”陆诚捷说。 (记者 梁倩) 发布时间:2025-11-08 11:35:17 来源:阅天下 链接:https://www.haidaliao.com/html/661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