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面对不确定性的最好方式,回归商业的基本面 内容: 图片来源于网络今天我看到一条新闻,说的是绝味鸭脖三个季度少卖了7个亿,关了快五千家店。 这条新闻让我想起了一个很有意思的商业观察视角。 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现在的商业世界出现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越是成熟的商业模式,越容易陷入路径依赖的困境。 就像我们常说的那句话,成功的经验往往成为失败的根源。 绝味这件事给我的思考是,当一个企业把自己的商业模式打磨得太精致的时候,反而可能会失去对最根本问题的关注。 图片来源于网络我给你举个例子。 我在读《创新者的窘境》这本书的时候,里面提到一个观点特别打动我。 优秀企业的失败,往往不是因为它们做错了什么,恰恰是因为它们做得太正确了。 它们按照既定的游戏规则玩得太好了,以至于忽略了游戏规则本身正在发生变化。 回到绝味这个案例,你会发现它面临的核心问题是什么呢? 是把报表做得更漂亮吗? 是想办法通过各种手段维持股价吗? 都不是。 在我看来,问题的本质在于,它可能在一段时间里忘记了做生意最朴素的那个道理,你要给你的用户创造真实的价值。 图片来源于网络当我们看到消费者在社交媒体上抱怨,称花53元买的绝味鸭脖、鸭翅、藕片等四样卤味“刚够塞个牙缝”,问题的根源就已浮现。 这个价格让曾经亲切随手的零食,渐渐变成了需要斟酌一番的“轻奢级消费”。 而更关键的是,消费者的替代选项正日益丰富,社区旁新开的热卤现捞店香气扑鼻,外卖平台上不断推送着衢州鸭头的诱人图片,就连便利店里独立包装的柠檬凤爪也在争夺他们的目光与味蕾。 这些新兴竞争者或以新鲜现制取胜,或凭价格亲民占优,有的甚至赢在购买便捷,它们在无形之中蚕食着绝味原有的市场空间。 即便顾客最终决定购买一份绝味,也可能觉得风味不复从前,“没以前好吃”成为常见评价。 这种感知一方面来自原材料成本波动带来的品控不稳定;另一方面,随着健康意识抬头,年轻一代对于高钠、辛辣的重口味腌制品,的确不再像过去那样热衷。 雪上加霜的是,在数字消费深入人心的当下,绝味庞大的实体网络所构建的“便利神话”正在褪色。 它迟迟未能有效将产品搬至线上、嵌入年轻群体的日常消费链路,以至于到2024年,其线上销售占比仍低于1%。 这几乎意味着,它与新生代主流消费者之间,已出现一道难以弥合的断层。 而在企业内部,一连串财务运作与内控疏失的暴露的暴露,更是令其在资本市场蒙上阴影,甚至被冠以“ST”之名。 图片来源于网络据查,2017年至2021年间,绝味以一种隐蔽手段将大量收入移出报表,它以高价装修费名义向加盟商收费,并将本属营业收入的大笔资金转至不受监控的体外账户,累计规模逾七亿元。 为挽回颓势,企业曾尝试借跨界投资讲述新增长故事,然而多数项目最终折戟沉沙,反而加速消耗了自身的元气与底气。 我记得有一次和一个做餐饮的朋友聊天,他说了一句让我印象深刻的话,当你在想着怎么从顾客口袋里多掏出十块钱的时候,你就已经离失败不远了。 这句话听起来很简单,但仔细想想,这里面包含着深刻的商业智慧。 我们现在经常谈论各种高大上的商业概念,说什么数字化转型啊,新零售啊,私域流量啊。 这些概念都很重要,但是我觉得,在任何时代,商业的本质始终没有改变,就是用合适的价格,为用户提供他们真正需要的产品或服务。 在这里,我有一个体会想要分享给你,判断一个商业模式是否健康,有一个很简单的标准,看它的利益相关方是否都能从中获得应有的价值。 如果有一天,你发现在这个生态链里,总有人在持续地吃亏,那么这个模式很可能已经出了问题。 说到底啊,商业世界里最重要的不是技巧,不是模式,而是回归常识的能力。 把最基本的事情做好,剩下的就会水到渠成。 发布时间:2025-11-08 10:17:38 来源:阅天下 链接:https://www.haidaliao.com/html/661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