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红楼梦中黛玉和宝钗的判词中都有什么秘密? 内容: 红楼梦中薛宝钗和林黛玉并列为金陵十二钗之首,都是红楼梦中女主角。 今天趣历史小编带来了一篇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她们与贾宝玉分别有着木石前盟和金玉良缘的关系,她们品行和为人,历来为世人所津津乐道。 贾宝玉神游太虚幻境一回,曾进入薄命司,看到了金陵十二钗正册、副册、又副册等册上有名的一干薄命女子。 我们知道,每一首判词,都非常精炼地概括了人物的品行和命运。 这其中,曹公让钗黛共用一首判词,短短四句话,却隐藏了大量信息,交代了她们凄凉的一生。 我们不妨通过黛玉和宝钗二人判词,来具体分析下她们的一生。 宝玉看了仍不解。 便又掷了,再去取“正册”看。 只见头一页上便画着两株枯木,木上悬着一围玉带,又有一堆雪,雪下一股金簪。 也有四句言词,道是:可叹停机德,堪叹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我们先来看这个册页上的画,“只见头一页上便画着两株枯木”这一句显然指的是林黛玉,林黛玉姓林,双木为林,恰好暗合了“两株枯木”。 有些版本为“四株枯木”,虽然数量多寡,没有损伤原意,但四株枯木解释不通,私以为“两株枯木”更确。 再看“木上悬着一围玉带”,这句中的“玉带”倒过来读,即暗示“黛玉”之名,与第一句合起来,是林黛玉的暗示。 “玉带”是用玉装饰的皮革制的腰带,玉即玉石,这句话似乎还隐藏了贾宝玉的信息。 “又有一堆雪,雪下一股金簪。 ”这句显然是说薛宝钗了,“雪”即“薛”,“金簪”即“宝钗”,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宝钗的“钗”,是旧时女子别在发髻上的一种首饰,由两股簪子组成。 而簪子即发簪,是古人用来插定发髻或连冠于发的一种长针,即簪子是单股的。 再细看曹公的用词,尤其是量词,其实是别有深意的,林黛玉用的“两株枯木”“一围玉带”,薛宝钗用的是“一堆雪”“一股金簪”,这里面暗示着什么? 以下是个人见解。 两株枯木,不仅仅暗示着林黛玉之姓,根据脂砚斋批语透露,黛玉最终是泪尽夭亡。 四十九回里,她也曾对宝玉说过:近来我只觉心酸,眼泪却象比旧年少了些的,心里只管酸痛,眼泪却不多。 这正是黛玉泪枯之兆。 所以“两株枯木”,还象征了黛玉流尽眼泪即将干枯的双眼,也是黛玉最终泪尽夭亡的暗示。 “一围玉带”不仅暗含黛玉之名,“玉带”应是贾宝玉的暗示,与判词里的“玉带林中挂”合起来理解,有一层意思即是说宝玉“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之意。 “挂”即“挂念”。 整句话合起来理解,即是黛玉泪尽夭亡后,宝玉对她念念不忘。 宝钗的“一堆雪”“一股金簪”都是单数,暗示其最终孤身一人,她从与宝玉有金玉良缘的宝钗,到婚后宝玉悬崖撒手,抛妻弃婢,最终成了一股金簪。 这都暗示了宝钗在宝玉出家之后,过着清冷的寡居生活。 弄懂了画中之意,我们再来看判词,就不难理解了。 第一句里“可叹停机德”,说的是薛宝钗,这里面有一个乐羊子妻的典故。 《后汉书·列女传》中记载,有一个叫乐羊子的人外出求学,因为想家,过了一年又回来了,妻子得知后就用刀砍断了织布机上的绢,以此来劝他进学,乐羊子大受感动,继续外出求学,有七年没有回家。 从原文我们可知,宝钗也曾不止一次劝宝玉读书,但宝玉却从未听过,即便是婚后,宝钗也从未停止过规劝,脂砚斋曾透露,八十回后有“薛宝钗借词含讽谏”一回,但宝玉是不可能听得进去的。 因此,曹公在宝钗身上用了“可叹”二字,即她的一切努力,虽然彰显了她的妇德,但最终都是徒劳的,不免令人遗憾和叹息。 也正因为宝钗一次又一次的劝谏,她虽然嫁给了宝玉,但却最终被宝玉冷落,“金簪雪里埋”正是暗示宝玉宝钗婚后,宝玉对宝钗的态度,这与曲子里的“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相呼应,一句“空对着”即写出了宝玉对宝钗的冷漠无感。 很多人据此句,解读为宝钗最终死于一个冬天,被大雪掩埋,虽然不无这种可能,但终究有些牵强了。 如同很多人将“玉带林中挂”解读为黛玉上吊自缢一样,看似合情合理,其实并不符合曹公本意。 再看待黛玉的“堪怜咏絮才”,细读会发现,曹公对这些薄命女子,是充满了惋惜和同情的,所以他不止一次用“可怜”“可叹”“堪怜”这样的字眼。 尤其像黛玉这样充满才情,寄人篱下的孤女,更是令人怜惜。 发布时间:2025-10-28 08:29:12 来源:阅天下 链接:https://www.haidaliao.com/html/649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