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9月车市格局榜:新势力冲击自主第二梯队 内容: 即便补贴和购置税政策逐步走向退坡,但处于金九银十和四季度开端周期的中国车市,依旧一派欣欣向荣。 9月狭义乘用车批发销量达280. 5万辆,同比增长12. 5%,属于历年9月份的最好水平;前9个月累计销量2084. 7万辆,同比增长13. 1%,双位数的增长确实代表了中国汽车消费已经具备很大潜力。 而从零售来看,224万辆的销量,也是历年来9月份的最高水平,但224万辆和280万辆之间56万辆的差距,一方面被出口消化,另一方面则变成了经销商的库存,为四季度的冲量做了充足的准备。 即便是行业大势不错,但纵观各大车企,其实也走出了不一样的局面。 从车企TOP30来看,绝大多数车企都处在增长通道上,销量下滑的车企也仅有9家,头部和中腰部车企均涉及其中。 比较明显的亮点是,自主车企出现“四强领跑+新势力黑马”的趋势,特别是七成份额,成为自主车企的新常态。 特别是在头部四强的角逐中,呈现了“比亚迪守擂,吉利、长安、奇瑞猛冲,长城加紧跟上,但差距较远”的局面。 数据层面,比亚迪以39. 3万辆蝉联单月冠军,虽同比微降5. 9%,但累计321. 9万辆的绝对体量仍断层领先,相当于奇瑞+长安总和。 由于之前比亚迪将年销目标从550万辆调整到460万辆,最后还剩一个季度,需要完成近140万辆,均摊到每个月要完成46万辆,在吉利和奇瑞双双发力新能源之下,比亚迪压力不小。 9月份吉利同比增35. 0%、长安增36. 4%、奇瑞增13. 5%,三家以“双位数增幅+百万级累计”形成头部自主的第二梯队。 其中吉利前9月累计217. 1万辆,同比增幅45. 7%居自主四强之首,“燃油+新能源”双细分市场驱动效应显著。 伴随着吉利的领跑式增长,比亚迪增长乏力,比亚迪和吉利大哥二哥之间的纠葛,还将持续,你们说吉利有没有可能反超比亚迪? 如果有大概在什么时候? 笔者预测,这个结果,2026年底就会看到明显的分晓。 长城很不容易将9月份的单月销量突破到12万辆的界限,增幅也接近30%,不过前9个月累计销量近78万辆,离百万的累计仍然比较有差距,在量的追求方面,魏建军似乎从来都没有纠结过。 而上汽通用五菱,在入门级电车热销的驱动下,9月份也努力冲上10万辆月销水准,增长接近19%。 前9个月的增长超过45%,拿下76万辆的累计水准,全年基本上可以稳定在车企前8强。 随着自主的崛起,包括上汽乘用车的热销,进入到车企十强,这意味着南北丰田正式被挤出十强地位。 而在十强选手中,合资车企随着丰田的出局,也仅剩下一汽-大众和上汽大众两家,一汽-大众位居第5,上汽大众位居第8,是否能继续夯实这个地位,就要看后续新能源产品在中国市场的表现了。 除了传统的大厂,其实最近几个月新势力的力量也变得更强大了。 虽然新势力均集中在中腰部位置,但零跑、小鹏、小米不断迎来狂飙,而理想、埃安这两家曾经在新能源市场表现不错的却出现了掉队的情况。 零跑单月6. 7万辆(同比+97. 4%)、小鹏4. 2万辆(同比+94. 7%)、小米4. 2万辆(同比+209. 4%),凭借新品迭代和市场策略成为“黑马阵营”。 但每家的情况又有些不一样,比如零跑和小鹏,更多是依托经济型的产品和市场,小米则是依靠强大的品牌力优势,一路前行。 理想单月3. 4万辆(同比-36. 8%)、广汽埃安2. 7万辆(同比-32. 4%),因产品竞争力不足、对手更强悍,或市场策略滞后陷入“掉队泥潭”。 可见在汽车行业的马拉松赛道上,没有谁可以一直领先,而正是这种你追我赶,才让汽车行业的竞争魅力更有意思。 对理想来说,增程市场没有什么技术门槛,冰箱彩电大沙发等配置,也很容易被对手赶超。 又特别是华为加持下的问界,以更高产品力、品牌力、用户基础的综合实力,理想再一次招架不住了。 而埃安虽然抢跑了新能源先机,但比亚迪、吉利、零跑等品牌的追击,确实让这位曾经的领军者迎来了难受时刻。 再来看以德系、日系、美系为代表的合资,基本上出现“冰火两重天”的局面,不仅是系别之间的冰火两重天,比如仅美系实现整体增长,德系日系还在跌;而且各系别内部的车企之间,也出现了不一样的走势。 德系依赖“豪华品牌单点突破”(华晨宝马领跑增长势头),但大众双雄(一汽-大众-3. 8%、上汽大众+0. 1%)增长乏力,累计仍处下滑通道。 特别是从累计来看,所有德系品牌均未实现增长,特别是奔驰,下跌幅度最大,导致德系车前三季度累计跌幅超过4. 3%。 而日系则出现“丰田独大、本田承压”的局面。 广汽丰田、一汽丰田以混动车型+电动车,基本上稳住了基本盘,单月排名保持在15名之前,领跑整个日系品牌。 而东风日产因为中国新能源技术的加持,也一改过去的颓势,排名上升,跌幅保持在个位数。 本田的情况就没有那么妙了,东风本田、广汽本田因新能源转型滞后持续下滑,单月销量已经只有2万-3万辆,前三季度累计跌幅超过25%,基本上创下了TOP30车企中的最大跌幅了。 可能唯一能让本田在华活过来的方法,就是紧跟中国技术和中国市场,学学丰田和日产。 美系则以上汽通用一枝独秀,过去上汽通用单月销量最低也到过1万多辆,但最近一年来,上汽通用凭借新能源和更本土化车型,以及GL8家族的拉动,在9月份实现同比119. 1%的爆发式增长,可以说成为合资阵营中唯一亮点。 当然美系车领跑的依旧是特斯拉,单月销量已经接近10万辆,或许随着廉价车和加长的Model YL交付后,月销破10万也并非没有机会。 但随着中国品牌的崛起,中国新能源高端车对特斯拉的影响也是板上钉钉的,不然特斯拉也不可能前三季度还出现10%的负增长。 伴随着合资份额的持续萎缩,自主份额的增长又迎来新节点。 自主品牌9月单月销量占比69. 9%(同比+3个百分点),累计占比68. 8%(同比+5. 5个百分点),已形成对合资品牌的“碾压性优势”;而德、日、美系合计占比仅27. 4%,较去年同期下滑超5个百分点。 就市场趋势而言,总体上呈现“自主高位维稳,合资转型生死时速,新势力分化加剧的局面。 ”自主阵营中,比亚迪、吉利、长安、奇瑞的“四强格局”短期难破,零跑、小鹏、小米等新势力若能持续兑现产品力,有望冲击“自主第二梯队”。 合资品牌中,德系需加速电动化,特别是目前南北大众的ID. 系列又有所降温,核心原因是产品竞争力不足,大众的大招应该会在2026年,更多更中国化的增程、纯电产品的上市,有望弥补德系在新能源市场的短板。 而日系则需摆脱“混动依赖症”,因为目前国产混动车的亏电油耗已经比日系混动更加优秀,加上可外充电的方式,也非常适合中国消费者对经济节能的追求。 而美系中,特斯拉能不能守稳车企前十? 上汽通用的“爆发式增长”能否持续? 以及福特还有没有机会再进一步? 将成为美系阵营关键变量。 伴随着竞争的持续,内卷的延伸,行业整体“马太效应”进一步加剧,在中国市场3000万的大盘子不会有明显增长的前提下,“此消彼长”的逻辑将贯穿全年,而随着新能源市场越来越受消费者欢迎,那么新能源转型滞后的企业,将陷入“份额流失-资源不足-转型更慢”的恶性循环。 发布时间:2025-10-26 12:15:35 来源:阅天下 链接:https://www.haidaliao.com/html/647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