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全球最贵的9幅画,很多人却欣赏不了,而国画没有一幅能上榜 内容: “4. 5亿美元买张画? 疯了吧。 ”刷到这条旧闻时,手指还是停了两秒。 《救世主》那张耶稣大头照,2017年在佳士得槌子一落,手机推送跟鞭炮似的炸。 七年过去,画没再露面,故事却越翻越离谱——沙特王爷把它锁进游艇暗舱、要单开博物馆、又说要送卢浮宫蹭热度,全被一条2023年11月的实验室报告打脸:水晶球折射算错了,达·芬奇不可能犯这种低级光学错误。 层层颜料一剥,助手笔触占四成,主角光环当场碎一地。 画值不值? 得看你想买画,还是买“达·芬奇”三个字。 同一拨买家,2024年3月又干票大的:高更一幅没公开露过面的《TeFare》,3. 5亿美元私洽成交。 画里土著屋顶写着一串塔希提符号,苏富比连夜请语言学家蹲仓库破译,结果是一句日常吐槽——“今天椰子不甜”。 行内人笑疯,原来后印象派大师也记外卖差评。 更离谱的是NFT掺和。 《星月夜》原作还挂在纽约,数字图层先卖,8900万美元,买家连油墨味都没闻到。 佳士得管这叫“混合拍卖”,翻译成人话:把一张图拆成实体+代码,卖两遍,总估值飙到6. 8亿。 梵高本人要知道,大概会把耳朵再割一次。 有人问我,这些天文数字跟普通人啥关系? 关系就是——它们把博物馆玻璃越推越远。 莫奈《睡莲》去年被验出含特殊铅白,反光像自带滤镜,可没几个人能飞巴黎亲眼看;NASA说《星月夜》笔触对得上1889年真实星云,梵高博物馆立马涨票价。 知识越来越酷,亲眼越来越贵。 热钱四年一轮换,亚洲买家占比快四成,过亿名画平均持有不到五年就倒手。 画还是那张画,故事新到闪瞎。 下次再刷到“某神秘亚洲买家深夜扫货”,别急着羡慕——他大概率只是替数字钱包找下一个接盘侠。 真迹、赝品、NFT,谁才是时间的赢家? 答案可能藏在高更那行土著字里:椰子甜不甜,得自己尝。 发布时间:2025-10-03 09:57:51 来源:阅天下 链接:https://www.haidaliao.com/html/619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