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被忽视的关键推手:周恩来才是毛泽东最强军事助手 内容: 长期以来,大家都觉得“朱毛”是红军的象征,朱德自然就是毛泽东的首席军事助手。 但很多人不知道,这里藏着个被忽略的关键人物——周恩来。 为啥说周恩来才是关键推手? 他又是咋在毛泽东军事指挥里起到别人没法替代的作用呢? 1928年井冈山会师,朱德带着南昌起义余部和毛泽东的秋收起义队伍合到一块儿,编为红四军,毛泽东做前委书记,朱德当军长,“朱毛”这名号就从这儿叫开了。 朱德在部队里威望高,从旧军队出来的,带兵打仗多年,军事上有真本事,底下官兵都服他,都说他是总司令,自然该是毛泽东的头一号军事帮手。 当时不少人觉得周恩来主要管外交、组织这些事,离前线打仗远,也就没把他往军事上想。 其实周恩来早就盯着前线战事,1932年开春,赣州战役打输了,红军攻了一个多月没攻下来,伤亡不小,他在前线看着部队吃亏,心里头突然亮堂了——毛泽东之前老说“诱敌深入”“避实击虚”,那会儿不少人觉得是瞎琢磨,这会儿才发现是真管用。 打那以后,他见人就说毛泽东懂打仗,主张按毛泽东的法子来。 后来第一到第四次反围剿,红军能打赢,就是因为照着毛泽东那套“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的思路来,这里头周恩来在中间帮着敲边鼓、推想法,让大家听毛泽东的,起了关键作用。 可谁也没想到,就在长征出发前,毛泽东因为一直跟“左”倾路线的人合不来,早就被撤了职,整天在苏区医院里养病。 李德那些从苏联回来的人,看不上毛泽东那套“土办法”,说毛泽东身体不好,让他留在苏区打游击,实际上就是不想让他跟着走。 周恩来知道毛泽东的本事,拍着桌子跟他们吵,说毛泽东必须跟着大部队走,就算抬也要抬着走,最后硬是把毛泽东带上了长征路。 等到1934年底湘江战役打完,红军从八万多人锐减到三万,眼看就要撑不下去了,周恩来自己也发着高烧,却撑着病体找到博古他们,硬是以“毛泽东熟悉湖南湖北情况,能帮部队找条活路”为由,把毛泽东重新拉回了中央会议,让他能在会上说话,出主意。 等到了1935年1月,遵义会议开起来的时候,周恩来当着所有人的面说,自己军事指挥不行,提议让毛泽东来指挥红军,还说以后军事上都听毛泽东的,硬是把军事指挥权交到了毛泽东手里,自己就心甘情愿当起了助手,帮着维护毛泽东的权威。 后来红军四渡赤水打了大胜仗,周恩来更坚定了想法,他专门找到博古那些老伙计,劝他们说:“我党还得由毛泽东同志来领导,他打仗有一套,跟着他准没错。 ”就这么一点点做通了大家的思想工作,让毛泽东的领导地位一点点稳了下来。 等到解放战争打响的时候,周恩来已经是军委副主席了,那会儿他天天守在军委作战室里,桌上堆着全国各地发来的电报,他一边看一边批,一天少说也得处理上百份,前方部队打到哪儿,弹药够不够,伤员往哪儿送,都是他在中间盯着。 像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毛主席在西柏坡定了大方向,具体的部队调动、粮食补给、铁路运输,都是周恩来带着参谋们一点点抠出来的,部队里的人都说他脑子比算盘还快,哪支部队在哪个山头,哪条公路能走重武器,他闭着眼睛都能说上来,连邓颖超后来都说,那会儿周恩来就跟个“总参谋长”似的,部队上上下下的事没有他不清楚的。 美国记者斯诺1936年到陕北采访,后来在书里写,他跟红军官兵聊天,大家都说毛主席打仗厉害,可真要论配合,最强的助手还得是周恩来,说毛周两个人一个定方向,一个管落地,配合得就像左右手。 后来尼克松访华,跟周恩来聊过好几次,回去写回忆录说,毛泽东是拿大主意的,周恩来就是把主意变成事儿的人,执行力没谁能比。 新中国成立后,军委第一副主席还是周恩来,那会儿大家都知道,军队里的大事小情,毛泽东拍板后,具体怎么落实,还得看周恩来。 1955年评元帅军衔,本来有周恩来的名字,可他说自己已经不直接管军队了,硬是把名额让了出去,但谁都清楚,他在军事上的贡献,跟元帅们比一点不差。 从1932年发现毛泽东能打仗,到长征路上硬把毛泽东带上,再到遵义会议让贤,最后解放战争当“总参谋长”,周恩来就像个隐形的推手,一路帮着毛泽东把军事上的想法变成胜仗,好多人光记得“朱毛”,其实周恩来才是那个最关键的人。 发布时间:2025-10-01 10:03:31 来源:阅天下 链接:https://www.haidaliao.com/html/617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