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痛心!北大“海绵城市”之父俞孔坚巴西坠机遇难,刚获全球最高奖 内容: 一架小型飞机在巴西潘塔纳尔湿地坠落,带走了这位62岁中国学者的生命,却带不走他留给世界的绿色遗产。 巴西当地时间9月23日,一场意外的空难震惊了中外学术界。 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教授俞孔坚在巴西潘塔纳尔地区拍摄纪录片《海绵星球》时,其乘坐的小型飞机在南马托格罗索州潘塔纳尔地区的阿基道阿纳市坠毁,无人生还。 与俞孔坚同机的还有巴西电影导演路易斯·费雷斯、纪录片导演鲁本斯·克里斯平以及飞行员马塞洛·佩雷拉·德·巴罗斯。 这场意外不仅夺走了多位杰出人才的生命,更使中国景观设计学界失去了一位领军人物。 01 事故详情与确认消息得到北京大学有关人士的确认。 俞孔坚教授这次前往巴西,是为了参与纪录片 《海绵星球》 的拍摄工作。 潘塔纳尔地区是世界上最大的湿地生态系统之一,与俞孔坚长期倡导的生态理念高度契合。 然而,谁也没想到,这次学术探索之旅竟成为他生命中的最后一程。 飞机失事地点位于阿基道阿纳市,属于潘塔纳尔地区。 该地区地形复杂,小型飞机是常见的交通工具。 目前,事故原因尚在调查中,巴西当地相关部门已经介入。 02 俞孔坚的学术生涯俞孔坚1963年出生于浙江金华。 1980年考入北京林业大学园林专业,1987年获硕士学位。 1995年,他获得哈佛大学设计学博士学位。 1997年,俞孔坚回国投身中国的景观设计事业,先后创办了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并担任首任院长。 他还创办了国际获奖期刊《景观设计学》并担任主编,建立了国家甲级设计机构土人设计(Turenscape)。 在职业生涯中,俞孔坚获得了众多荣誉和奖项。 2016年他当选为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2020年获世界风景园林联合会授予的最高荣誉——IFLA杰弗里・杰里科爵奖。 03 辉煌成就与国际荣誉2023年是俞孔坚学术荣誉的巅峰之年。 他不仅获得了库珀-休伊特国家设计奖,更从全球300多位被提名者中脱颖而出,获得世界景观设计最高奖——奥伯兰德奖。 奥伯兰德奖是两年一度的国际大奖,被视为景观设计界的“普利策奖”,也是迄今为止授予国际风景园林设计界个人的最高奖励。 评奖委员会高度评价俞孔坚的设计工作和教育事业,及其在世界范围内倡导的“海绵城市”等理念与实践。 文化景观基金会首席执行官查尔斯·伯恩鲍姆评价道:“俞孔坚的经营范围和规模让人想起美国景观设计行业的创始人弗雷德里克·劳·奥姆斯特德。 ”04 “海绵城市”理念的深远影响俞孔坚最为公众所熟知的贡献是提出了“海绵城市”理论。 他将城市与景观设计视为一种“生存的艺术”,主张通过建立生态基础设施来综合解决生态环境问题。 他的“海绵城市”理论在2014年被中国政府采纳为未来城市发展的“指导理论”,并于2015年正式成为国家政策。 这一理念旨在管理城市的排水和蓄水方式,让城市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 俞孔坚曾指出:“当造一个公园或景观的时候,要把它作为生态基础设施来造,而不是造一个‘景’! ”这一理念在上海世博后滩公园项目中得到完美体现,该项目曾获得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的唯一年度大奖——杰出项目奖。 05 学术遗产与未来影响俞孔坚领导的团队已在全球200多个城市设计并实施了600余个项目,包括广东中山岐江公园、秦皇岛红飘带公园、上海后滩公园等。 这些作品不仅在中国产生广泛影响,也延伸到美国、泰国等国家。 就在本月18日,《福布斯》刚刚公布俞孔坚入选“2025全球可持续发展领航者”榜单,他成为榜单上唯一的中国学者代表。 这一荣誉使得他的突然离世更令人惋惜。 俞孔坚曾表示,他会将所获的奖金全部捐给北京大学,奖励和资助海绵城市的教学、科研和实践活动,进一步推动全球气候适应的“海绵地球”行动。 这种无私奉献精神,体现了这位学者高尚的人格风范。 俞孔坚曾说:“我的工作和成果都得益于北京大学所提供的学术平台、得益于一群志同道合的师生团队和勇往直前的设计团队。 ”如今,这台学术引擎突然熄火,但他播下的种子已在全球200多个城市生根发芽。 这位曾言“我自爱我的野草”的学者,一生倡导“大脚革命”,让自然重获尊严。 他的突然离去,令人不禁思考:谁将接过这支描绘绿色未来的画笔? 俞孔坚教授的离世是中国乃至全球生态规划与景观设计领域的重大损失。 他一生倡导的“海绵城市”“反规划”等理念,不仅是技术层面的创新,更是一种生态哲思与文明转型的探索。 在极端气候频发、城市化问题凸显的今天,他的理论显得尤为珍贵——生态与经济发展从非对立关系,而是相辅相成的必然选择。 然而,他的骤然离去也暴露出学界与公众对生态实践者的关注不足:为何一位致力于“生存的艺术”的学者,需要在险峻环境中以身涉险? 社会是否给予了此类前沿探索足够的支持? 倘若其理念能更早、更广地融入城市发展主流,或许今日之遗憾可减。 俞教授的生命虽止步于潘塔纳尔湿地,但他的思想应成为推动中国城市走向生态文明的加速器。 您对俞孔坚教授的“海绵城市”理念有何了解? 。您所在的城市是否有“海绵城市”实践? 体验如何? 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您的看法与纪念。 资料来源:本文综合自极目新闻、潮新闻、澎湃新闻、腾讯新闻报道北京大学学术库《解读俞孔坚:通向生态文明的建设性后现代主义途径》,俞孔坚专著《海绵城市:——理论与实践》《景观设计》杂志访谈 发布时间:2025-09-29 09:48:31 来源:阅天下 链接:https://www.haidaliao.com/html/614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