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阿拉斯加雪橇犬吃什么东西 阿拉斯加犬吃什么东西最好 内容: 芦苇荡漾沙家浜文、图/冯爱霞岁月变迁,时光荏苒,每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的胎记。 小时候,家中有一本珍藏版的小画册《沙家浜》,一看到它就会联想到浩浩荡荡的芦苇,飘来耳闻能详的京剧,鲜活的剧中人物也在眼前浮现。 于是沙家浜成了我梦中向往的地方,想去感悟阳澄湖的浩渺,品味芦苇的荡漾,寻访春来茶馆的今昔……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一次机缘巧合,走进了红色沙家浜。 金秋十月,阳澄湖的臂弯,水域辽阔,碧波如镜,湖光潋滟。 一片片芦荡,层层叠叠,一汪汪碧水,纵横交错。 烟雨丝帘间,一叶小舟缥缈而至,传来了“垒起七星灶,铜壶煮三江,摆开八仙桌,招待十六方……” 桨声欵乃,风荡芦叶,皮黄的高亢、散板的新韵,婉转唱腔将时光牵引至战火纷飞、斗智斗勇的年代。 美丽的常熟,曾是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抗战的游击根据地,当年新四军东进这里,和常熟人民一起,打击日伪军,建立起苏常抗日游击区。 后来东进部队奉命北撤,留在后方医院的伤病员与当地群众一起,坚持同日伪军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斗争,现代京剧《沙家浜》讲的就是这一时期的故事。 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可谓家喻户晓,唱红大江南北。 主人公郭建光的“朝霞映在阳澄湖上.芦花放,稻花香,暗柳成行”令人回味无穷;阿庆嫂八面玲珑,干练泼辣,巧于周旋,给观众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沙家浜在人们心中,不但有着可歌可泣的革命斗争史,还有着江南古色古香的美丽风情。 一幅“蟹肥芦花开,秋爽沙家浜”的宣传画,让一个灵动水乡在我们面前延展开来。 昔日的抗日战场,如今已成为了远近闻名的风景胜地,继续向人们演绎着红色经典,展示着水乡风韵。 这里不仅有万顷芦花飞扬,更有小桥流水人家。 亭台楼阁,青石板路,垂柳碧波,水波荡漾,满目葱笼。 革命传统教育区、红石民俗文化村、国防教育园、芦苇水陆迷宫、横泾影视基地、沙家浜湿地公园、美食商业街等. .. .. .一个个景点,如一个个珍珠镶嵌闪耀。 二走进“沙家浜亭”,亭中竖长碑,正面“沙家浜”三个字,遒劲有力,用叶飞手迹镌刻而成。 其对面,便是“瞻仰广场”,广场入口处两侧有两块影壁,上书“芦荡火种”“鱼水情深”;两旁有18根方形柱雕,象征当年坚持芦苇荡战斗的新四军伤病员,根柱雕塑形态各异,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新四军伤病员,泰山压顶不弯腰的革命精神。 广场中央矗立着“军民鱼水情”的立体雕塑,主雕的是郭建光、阿庆嫂、新四军战士、民抗战士和群众。 雕塑后面,是两组锻铜浮雕,体现沙家浜军民并肩战斗、鱼水情深的主题。 此时,前来瞻仰的人士,络绎不绝,敬献花圈,有的团体以此为背景,在党旗面前,庄严宣誓,我和夫君与在场的一些党员,也深受感染,情不自禁地加入其中重温入党誓言。 广场西侧是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 一件件文物,一副副照片,仿佛走进了战火纷飞的岁月,呈现了鲜活的沙家浜抗战史。 当地群众以芦苇帐蔓为掩护,依靠地方党组织和无数“阿庆嫂”、“沙奶奶”式的沙家浜人,与日军展开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谱写了一曲曲军民鱼水情深的赞歌。 当地还流传着一块银元的故事。 可谓一块银元,一条生命,一段历史。 “芦荡火种,鱼水情深”。 当年,新四军赵健随军战斗在阳澄湖畔,在一次战斗中,身负重伤,与部队失去了联系。 奄奄一息之际,被横泾附近王家母女俩救起,她们冒着生命危险精心护理。 赵健伤愈归队时,女儿王翠花送他一块银元,赵健将其珍藏在胸口的口袋里。 在淮海战役中,敌人的子弹射向他的胸口,正是这枚银元的遮挡,子弹オ没有击中心脏,赵健再一次保住了生命。 解放后,他转业回到老家,每月汇款给横泾乡民政部门,请他们转交王大妈与翠花。 两年后,收到当地民政部门寄来的回信:“王大妈已病故,翠花也出嫁了,去向不明。 ”赵健与王大妈、翠花最终没再见面,成了终身遗憾。 赵健临终前,嘱托子女继续寻找救命恩人。 他儿赵以琼不忘父亲遗愿,在常熟梅李办起了琼宇学校,代父报答常熟父老乡亲的恩情。 发布时间:2025-09-23 08:11:03 来源:阅天下 链接:https://www.haidaliao.com/html/607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