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北魏16位帝王里面只有4位善终了,他们区别是哪位? 内容: 众所周知帝王是高危职业,但是做北魏的帝王是高危中的高危,这是鲜卑族拓跋珪建立的朝代也是北朝第一个王朝。 16位帝王里面只有4位善终了,他们区别是哪位?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一、明元帝拓跋嗣拓跋嗣是南北朝时期北魏第二任帝王,彩奇网,道武帝拓跋珪长子,母为宣穆皇后刘氏。 公元405年,拓跋嗣被册立为太子。 道武帝拓跋珪遇弑后,拓跋嗣带兵入宫,诛灭清河王拓跋绍,即帝王位,年号永兴。 即位之后,内修庶政,体察民情,选贤任能。 外拓疆土,北逐蠕蠕,设置六镇,招谕冯跋。 拓跋嗣南征刘宋,夺取青州、兖州、豫州、司州领土三百多里,又攻占虎牢关,得胜回朝,此役称为南北朝时期首次南北战争,最后以北魏的大胜而告终。 泰常八年十一月己巳日(423年12月24日),因攻战劳顿,病逝于西宫,年仅三十二岁,这无疑是北魏的很大损失。 对此,在不少古代学者看来,明元帝拓跋嗣在北魏开国古代中具有承先启后的主要地位,也即上承道武帝拓跋珪文治武功,下启太武帝拓跋焘一统北方。 二、文成帝拓跋濬拓跋濬是北魏王朝第五位帝王(452年~465年在位),太武帝拓跋焘之孙,景穆帝王拓跋晃长子,母为恭皇后郁久闾氏。 根据《魏书》等史料的记载,拓跋濬聪慧敏达,风仪异常。 正平二年(452年)三月,中常侍宗爱弑杀太武帝拓跋焘,拥立南安王拓跋余即位。 同年十月,拓跋余遇弑后,拓跋濬即位为帝,年号兴安,诛杀权臣宗爱。 拓跋濬在位期间,平定内乱,休保养息,始建云冈石窟。 和平六年(465年)病逝,年仅二十六岁,谥号文成,庙号高宗,葬于云中金陵。 三、孝文帝元宏拓跋宏,汉名元宏。 北魏王朝第七位帝王,献文帝拓跋弘的长子,生母李夫人。 皇兴三年(469年),拓跋宏被册立皇太子。 拓跋宏五岁即位,年号延兴,祖母冯太后代为执掌大权。 太和十四年(490年),孝文帝正式亲政。 太和十八年(494年),以南伐为名,迁都洛阳,全面改变鲜卑旧俗。 改鲜卑姓为汉姓,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士族联姻。 一系列举动推动北魏的大力进展,史称“太和改制”。 太和二十三年(499年),拓跋宏于军中积劳成疾,临终仍心怀“仰光七庙,俯济苍生”之志,后驾崩于谷塘原行宫,年仅三十三岁,谥号孝文,庙号高祖,葬于长陵。 四、宣武帝元恪元恪,北魏王朝第八位帝王,孝文帝元宏次子,母为文昭皇后高照容。 太和二十一年(497年),元恪被册立为皇太子。 太和二十三年(499年),北魏孝文帝去世后,即位于鲁阳,由“六辅”秉政。 在位期间,扩建洛阳城,巩固汉化基础;向南朝发动一系列战争,攻取汉中之地。 向北攻打柔然,国势盛极一时。 不过,元恪在位后期,猜忌忠良至亲,外戚高肇篡夺大权,朝政日趋混乱,国力逐渐衰败。 延昌四年(515年),元恪驾崩于式乾殿,年仅三十三岁,庙号世宗,谥号宣武帝王,安葬于景陵。 由此,和明元帝拓跋嗣、文成帝拓跋濬、孝文帝元宏一样,宣武帝元恪也属于英年早逝的情况。 发布时间:2025-09-17 09:20:02 来源:阅天下 链接:https://www.haidaliao.com/html/600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