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火烧云预示大晴天的谚语 内容: #奇妙知识季#导读:农历三月二十七,三月最后一个逢七的日子,谚语“农历三月二十七,有雨忧无雨愁”,啥意思? 又有何预兆? 农历三月中下旬,暮春时节正是田间春播春种的繁忙时候。 按照老一辈人的说法,这个时候是非常希望能够下雨的,不仅能让人们耕种省些力气,有了雨量充足的降水,对作物的生长也是十分有利的,有“三月雨,贵似油”之说。 春天是少雨多旱的季节,此时田间急需大量的水分来供应农作物的生长。 如果雨水充沛的话,自然为夏粮的丰收丰产奠定了基础。 尤其是农历三月,三个逢七的日子,这三天下不下雨,不仅对农作物的生长有影响,还对后面的农业生产起着指导作用。 三月怕三七,无雨天要旱按照古人的说法,农三月初七、十七、二十七,这三个逢七的日子,贯穿整个农历三月。 如果这三天要是不下雨的话,那就意味着整个三月缺少雨水,可能会有旱情出现,不利于人们农耕生产,也不利于田间农作物的生长。 那既然是有雨好,那谚语“农历三月二十七,有雨忧无雨愁”,又是啥意思呢? 又有何预兆呢? 农历三月二十七,有雨忧无雨愁是说,农历三月二十七这天下雨,虽然对农作物的生长有利,可万一要是不小心下多了,出现洪涝的话,农民也是要发愁的。 过多的雨水会使刚播种下去没多久的种子发生腐烂现象,处在生长旺季的小麦发生锈病。 所以说,真是“下雨忧,无雨愁”。 不过,近些年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生产力的提高,我们基本已经摆脱了过去那种完全靠天种地的困境,在应对自然灾害方面也是有着很多办法的。 这些古人流传下来的谚语,虽然有些已经不在适合当下,但它们仍然对我们从事农业生产有着很好的指导作用,如果我们能熟知这份来自民间的“农业生产指南”,并结合现代科学的农业生产知识,相信我们实现年年大丰收的梦想,不在遥远! 那么你们认为,“农历三月二十七,有雨忧无雨愁”这句谚语,如今还准确吗? 欢迎评论留言! 你们说明天三月二十七,会下雨吗? 发布时间:2025-09-17 09:04:04 来源:阅天下 链接:https://www.haidaliao.com/html/600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