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孔融让梨的故事另类解读 并非谦让而是一种示弱 内容: 从小我们就学习着孔融让梨的故事,告诉我们要谦让懂礼仪。 三字经中也把孔融让梨的故事加了进去,这一直深刻的影响着我们。 但如今,却又对于孔融让梨的另类新解。 也许孔融选择IhVOwtjhlJ让梨,并非是处于谦让,而是另有理由呢? 孔融让梨的故事趣闻相信大家都知道孔融让梨的故事是怎样的,这是中国千百年来流传的一个道德教育故事,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凡事应该懂得谦让的礼仪。 这些都是年幼时就应该知道的道德常识。 孔融是孔子的第二十世孙,他是泰山都尉孔宙的第六个儿子。 孔融让梨的故事发生在他只有4岁的时候,当时正好是他祖父六十大寿,来客很多。 有一盘香梨,放在寿台上面,母亲叫孔融把它分了。 于是孔融就按长幼次序来分,每个人都分到了自己就得的一份,唯独给自己的那一个是最小的。 父亲奇怪地问他:别人都分到大的梨子,你1316世界之最自己1316世界之最却分到小的,为什么呢? 孔融从容答道:树有高的和低的,人有老的和小的,尊敬老人敬得长辈,是做人的道理! 父亲很是高兴。 这就是孔融让梨的故事了。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凡事应该懂得谦让的礼仪。 这些都是年幼时就应该知道的道德常识。 古人对道德常识非常重视。 道德常识是启蒙教育的基本内容,融于日常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 不过呢,孔融让梨在别的国家,却并不是指的称赞的,可能这是各国文化的差异吧。 孔融让梨另类解读曾经有一位老师将孔融让梨的故事讲给学生听,让学生交流这个故事的感受,学生们大多都说孔融具有谦让的美德、要如何学习云云。 唯独一名学生,语出惊人:如果孔融不让梨,他的哥哥们会揍他。 这是他不得已的选择。 也许在他哥哥们的眼里,他这不是谦让,而是一种屈服。 细细分析故事的本身:兄大弟小,兄之于弟是强者,弟之于兄是弱者;梨有大小,大梨乃大利者,小梨乃小利者。 强者占大利,弱者占小利,何来谦让? 要是强者将占据大利的机会让给弱者,这才叫谦让(因为强者本来就有力占据大利)。 发布时间:2025-08-24 08:26:23 来源:阅天下 链接:https://www.haidaliao.com/html/571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