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初中生必背古诗文阿房宫赋 内容: 阶层间的鸿沟有多大,《式微》告诉我们,地位低就要受欺压部编版的初中语文教材把《式微》放在了八年级语文的课外背诵篇目中,可见教材改革对于《诗经》的重视程度。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分享一下这首具有代表性的诗歌。 《式微》是一首先秦时代的诗歌。 作为《国风》的代表作之一,他也是一首来自于民间的诗歌。 对于他的主题学者们有不同的看法,《毛诗序》将此诗解说成劝归,历代学《诗》者又都以毛说为主,因此"式微"一词逐渐衍化为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归隐"意象。 而《》:则认为"这是苦于劳役的人所发的怨声。 纵观诗歌的大意,现代学者一般偏重于后者。 这首《式微》即是深刻的反应了社会现实的诗歌。 国风·邶风·式微式微,式微,胡不归? 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归? 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说: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 如果不是为君主,何以还在露水中! 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 如果不是为君主,何以还在泥浆中! 前两句诗,都以"式微,式微,胡不归"领起: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 紧接着诗人便交待了原因:"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意思是说,如果不是为了君主,我们何以在露水中劳作. 如果不是为了君主,我们为什么要在泥浆中劳作? 短短二章,寥寥数语,受奴役者的非人处境以及他们对统治者的满腔愤懑,便跃然纸上。 整篇文章在表情达意上非常明确且具体,通过底层人民的生活写照,真实的反应了当时的社会状况。 士大夫阶层不劳而获,而受奴役的底层人民却过着疾苦劳累的生活。 把当时社会矛盾非常直观的表现了出来。 中有不少诗篇描写这个阶层的辛劳和痛楚,抒发他们的苦闷和不满,从而在客观上暴露了统治阶级内部上下关系的深刻矛盾。 诗以言志,有关社会阶级矛盾的古诗词在文学作品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有阶层的划分,就有矛盾的产生,而统治阶层和底层民众的矛盾在《诗经》中也多次反应出来。 如我们比较熟悉的《硕鼠》。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 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逝将去女,适彼乐土。 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硕鼠硕鼠,无食我麦! 三岁贯女,莫我肯德。 逝将去女,适彼乐国。 乐国乐国,爰得我直? 硕鼠硕鼠,无食我苗! 三岁贯女,莫我肯劳。 逝将去女,适彼乐郊。 乐郊乐郊,谁之永号? 这是一首古今公认的控诉剥削者的诗歌,把贪婪的剥削者比喻成贪得无厌的大老鼠十分恰当、贴切。 也表现诗人对其愤恨之情。 希望能够找到安居乐业、不受剥削的人间乐土,只是这是一种幻想,在当时社会中是不存在的,但却代表着他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描述了一个日夜忙于王事的士子对社会劳逸不均表达了怨恨。 诗主要采取对比的手法,将劳逸两方作了细致多面的比较,突出了诗的主题。 小雅·北山陟彼北山,言采其杞。 偕偕士子,朝夕从事。 王事靡盬gǔ),忧我父母。 溥(pǔ)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大夫不均,我从事独贤。 我一步步登上高高的北山,一颗颗采撷着红红的枸杞。 像我这样身强力壮的士子,每天起早拉晚忙得不停息。 国君家的公事无尽又无休,最忧心无闲问候父母起居! 你看广褒无垠的普天之下,没有一处不是国君的封土;你看各处封土的天边尽头,没有一人不是国君的奴仆;可叹那大夫分配劳役不公,唯独让我为国事如此劳苦! 相比较而言《式微》表达出的是对统治阶级的抱怨,还没有达到愤恨的程度,或者说表达出愤恨的情绪不够强烈。 在表达上,这首诗诗短短32个字,综合运用了三言、四言和五言等多种句式,兼有长短的句式, 节奏感强,参差错落, 能极力地表达主人公思想感情的起伏。 在艺术上,这首诗以设问、互文等来强化语言效果。 "胡不归? "还不是为了君主的衣食。 所谓"不言怨而怨自深矣。 "正是因为这些修辞手法的巧妙使用, 才使《式微》一诗"境界具于词语之外, 愈反复看去,愈觉其含义无穷。 后世的讽刺诗也多是以《诗经》为蓝本,来表达对统治者的不满,如:宋·张俞《蚕妇》: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唐·李绅《悯农二首》其一: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你还知道哪些讽刺诗呢? 一起来分享一下吧! 发布时间:2025-08-14 08:17:21 来源:阅天下 链接:https://www.haidaliao.com/html/558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