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毛岸英兄弟在巴黎与法国小孩打起来了 内容: 1936年初,一个名叫“周继吾”的中年男人,怀揣国民政府“财政部西北经济专员”委任状,从上海来到西安。 这张委任状可大有来头。 它是宋庆龄向宋子文要来的。 “周继吾”也不是真名,他就是人称“红色牧师”的董健吾。 董健吾董健吾的秘密使命,是前往陕北,同中共中央和红军取得联系。 这一重大使命的发起人,不是别人,正是蒋介石本人! 具体操作,是由宋子文找到宋庆龄,觉得最合适的人选是董健吾。 为了顺利与张学良见面,宋子文发出了这张“专员”委任状。 宋子文时任财政部长(这里有必要插一句。 很多人误以为,如果没有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红军就会被剿灭,历史就会改写。 他们不知道,早至1935年底,蒋介石看到中共从莫斯科发出的“八一宣言”之后,他就开始试图与中共和红军沟通谈判。 他撒出了几条线,董健吾去陕北,是其中一条。)到2月下旬,董健吾仍未找到去陕北的途径,不得不冒险找张学良,直接对张说:“我有一事相求,欲经东北军的防区,去陕北苏区。 ”张学良说:“凭你这一句话,我就可以把你枪毙。 ”董健吾拿出委任状:“我是奉孙夫人(孙中山夫人宋庆龄)和宋子文兄之托,前往苏区给中共中央送信,共谋抗日救国大计的。 ”张学良大喜道:“我张学良爱国之心未泯,只要为了抗日,有求必应。 ”张学良为了证实董健吾的真实身份,张学良当晚给宋子文打去电话。 宋子文告诉张,确有其事,并且这是上面的意思。 “上面? ”宋子文上面只有一个人——蒋介石! 张学良派人护送陪同,董健吾顺利进入陕北,与中央高层见面,完成了任务。 当时毛泽东正在山西东征,董健吾未能当面向毛泽东说一件事:毛泽东的两个儿子,毛岸英和毛岸青(另一个孩子毛岸龙已因病夭折),他收养在前妻黄慧光家。 临离开陕北,董健吾见了革命元老林伯渠,向林老汇报了毛岸英兄弟的情况。 林伯渠指示:寻找机会,将毛岸英兄弟送到苏联去。 董健吾完成了任务,张学良也很高兴,两人建立了友谊。 有一次张学良问董健吾:你有没有什么私人的事需要我帮忙? 董健吾乘机说:我有三个学生,两个是我抚养的革命子弟(毛岸英毛岸青),一个是我儿子(董寿祺),如蒙照顾,希望能送往苏联读书。 张学良一口答应,让准备去苏联联系抗日义勇军的李杜,带着三个孩子一同出发,并送给10万法郎作为旅费。 毛岸英、毛岸青兄弟1936年7月初,李杜一行9人,乘船经印度洋、地中海,到达法国马赛,转乘火车抵达巴黎。 这时行程出现了意外:日本特务侦知李杜行踪,向苏联提出抗议,苏联只好暂停发放给李杜一行的签证。 抗日英雄李杜将军一行人在巴黎进退两难,住了四个多月。 他们住的公寓老板,有三个儿子,年龄比毛、董稍大(毛岸英当时14岁),很看不起三个来自中国的小孩。 有一次,矛盾终于爆发了。 这天毛岸英兄弟和董寿祺吃完饭,想去餐厅隔壁的娱乐房玩。 老板的三个儿子拦着不让他们进去。 三人少年气盛,一怒之下,冲了进去。 三个儿子挥舞拳头,摆出一副要打架的样子。 毛岸英高喊:“洋人要欺负我们了,注意闪开! ”老板的儿子蹦蹦跳跳,打的是西洋拳,毛岸英三人以中国式“功夫”还击。 双方激战几分钟。 一时间,娱乐房里拳脚相交,桌翻椅倒。 毛岸青人小,吃了亏;对方的小儿子也被打翻在地,哇哇直叫唤。 双方战成个平手。 隔天,老板的儿子们再来偷袭。 他们捡拾地上的栗子,向毛岸英他们投掷。 这边早有防备,迅速把藤椅抡过来当着盾牌,顶过了一轮攻击,然后拾起地上的栗子还击,打得老板儿子抱头逃跑。 三十年代巴黎被誉为“光的城市”中国话叫“不打不相识”。 中法少年几番较量后,双方反倒成了朋友,法国孩子对毛岸英他们尊重而友好,大家共享玩具和图书。 他们离开时,三个孩子还赠送礼物。 后来,苏联得知其中两个孩子是毛泽东的儿子,开出了两张签证。 毛岸英、毛岸青兄弟由康生接往莫斯科。 董寿祺只好与毛岸英兄弟依依惜别,跟随李杜回了中国。 发布时间:2025-08-07 08:35:39 来源:阅天下 链接:https://www.haidaliao.com/html/549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