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万物沐春!惊蛰时节大步回暖 全国春雷地图看哪里雷声隆隆 内容: 讯 今天(3月6日),我国迎来惊蛰节气。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此时,天气大步回暖,万物生机盎然,一声春雷似报春的喇叭,惊醒蛰伏冬眠的动物,唤醒沉睡已久的春天。 特别推出常年惊蛰期间全国春雷地图,看看哪些地方初雷将至。 【全国春雷地图】一雷惊蛰始 看哪里雷声隆隆“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 是蛰虫惊而出走矣。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认为,惊蛰时节雷鸣惊醒了百虫。 不过,我国各地春雷始鸣时间早晚各不相同,常年惊蛰节气期间,春雷的影响范围重要在南方地区,北方大部地区还未迎初雷,“惊蛰始雷”不适用于我国所有地区。 从推出的惊蛰节气全国春雷地图看,“惊蛰始雷”只与我国南方部分地区的气候比较吻合。 常年惊蛰期间,江南大部、云南大部、贵州南部、重庆中部、华南北部等地雷响频繁,平均雷暴日数在2天以上,湖南、江西的部分地区可超过3天;最符合“惊蛰始雷”的是长江流域,合肥、福州、广州、南京、杭州、上海等不少地方都在此时节迎来初雷。 而在北方大部地区,此时还鲜有雷鸣,二十四节气发源地黄河流域,雷声一般在3月末甚至更晚时才出现。 气象先生宋英杰在《二十四节气志》一书中也提到,彩奇网,实际上,雷的闹钟功能与布谷鸟的催耕功能一样,都是人们丰富的联想。 真正唤醒冬眠动物的,不是有声的惊雷,而是无声的温度。 【惊蛰气韵】气温大幅回升 万物生机盎然惊蛰是春季的第三个节气,反映的是自然物种受气候影响而出现的变化,此时,天气回暖、春雷始鸣、昆虫萌动,万物生机盎然。 惊蛰节气期间的突出特点是日照增长显著,各地气温“连蹦带跳”地升。 从气候数据看,冰冻线会北退到北京至陕西中南部一带,至此,我国南方地区以及河南、山东、山西南部、陕西中南部、河北中南部、北京、天津等地全面破冰。 伴随着气温大幅回升,春天的势力范围也随之明显扩大。 不过,我国幅员辽阔,南北入春进度分别较大,在惊蛰期间,春季版图明显北扩,从湖北中部、江西北部扩展到河南北部、陕西南部一线,至此,南方大部步入春天。 北方大部虽然还处在冬季,但也会温暖许多。 【惊蛰物候】桃花始华 万物沐春“一阵催花雨,数声惊蛰雷。 ”在诗人笔下,惊蛰节气唯美而富有生机,绵绵春雨督促着花儿快快绽放,春雷乍鸣,动物惊醒,万物沐春。 我国历史将惊蛰分为三候: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鸣;三候鹰化为鸠。 此时,桃花始放,如霞似锦;黄鹂鸟开始鸣叫;天空中已看不到雄鹰的踪迹,只能听见斑鸠在鸣叫,各地春意也越来越浓,开始进入春的盛世。 最美二月花,惊蛰正值农历二月,是仲春时节的开始,春回大地,繁花盛开,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惊蛰三花信:一候桃花、二候棠棣、三候蔷薇。 “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 ”惊蛰过后,花事将进入最繁茂的时节,万紫千红的春天即将到来。 【惊蛰习俗】天暖春耕忙 吃梨远疾病“春雷响,万物长。 ”惊蛰时节是万物生长的好时候,此时,我国大部地区也都进入了春耕大忙的时节。 惊蛰时节,天气刚刚回暖,容易使人口干舌燥,在中国民间素有吃梨的风俗。 吃梨有两层含义,一是来自“梨”的谐音“离”,惊蛰日这一天,人们吃梨有远离疾病的寓意;二是惊蛰到来,仲春即至,温差变化大,且天气干燥,此时吃梨还能润肺生津。 发布时间:2025-08-04 08:45:54 来源:阅天下 链接:https://www.haidaliao.com/html/545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