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入殓师辞职后的生活 内容: 近几年入殓师这个职业才进入大众的视野,曾经一度我们很忌讳“死亡”这个话题,仿佛这个离我们很远,即使将来要面对,那也是迫不得已而面对。 只要我们没有面对死亡,我们都会觉得死亡离我们很远,甚至不愿意去想这件事。 每次听别人谈论的时候,甚至都会很避讳。 大家不要忘了,“死亡”其实离我们很近,是我们每个人必定要面对的课题,它就和。 困难与挫折一样,只有正视它,也才能在它将要来临的时候坦然面对。 一、认识和面对死亡,告别过往 90后的小芳毕业于河北一个职业学校,在校期间小芳选择了殡葬专业。 刚开始家人很不理解,觉得一个女孩子为什么要选择这个专业。 后来,看小芳的成绩也不错,家人渐渐地也就接受了这个专业。 毕业后,因为这个行业对人才的需求量很大,小芳的工作很好找。 很快她就被分配到了北京的一所殡仪馆,每天的工作忙碌,工资上万,再加上有时候有加班费用,或者各种福利,养活自己是妥妥有余。 小芳是个节俭的姑娘,除了必须的开销,每次都能省下不少钱。 在北京这样一座城市竟然攒下了房子的首付(入行较早,2016年前)。 家人看到她的收入也为她高兴,她也经常给家人普及知识——面对死人,其实并没有那么可怕。 她是为死者化妆,送死者最后一程,每次给死者化妆都是带着敬畏之心。 家人能够理解,可是旁人却不理解。 家人最为她担心的是她嫁娶问题,每次给她介绍相亲,。 可是只要一说出她的职业,别人都没法接受。 小芳有一次遇到一个觉得不错的男孩子,可是对方一听她的职业,便委婉的拒绝了。 说她的职业,根本没办法和身边的朋友、家人说清楚,他们也不会理解。 最后,他们也没能在一起,如今小芳已经迈进30岁的门槛,眼见还没有对象,家人着实很着急。 同时,也很无奈,她有时候不禁在想:真的没有那么可怕。 现在的小芳依旧是单身一人,不过已经不那么着急找对象了,感情的事情随缘。 她说:目前不管怎样,还是会过好自己的生活。 二、打破偏见思维,给人绝望的不是职业偏见,而是对死亡的态度《入殓师》当年播出的时候引起过广泛关注,这部影片曾经获得过奥斯卡最佳影片。 讲述主人公大悟,本是一个大提琴家,借钱买了一把昂贵的大提琴。 本来已经从此可以过上自己想要的音乐方面的生活。 没想到的是,还没有上班几天,乐团就解散了。 大悟不仅没了工作,就连这个大提琴的费用都偿还不起。 他和妻子商量后决定回到农村老家生活,但回家后还是面临找工作。 大悟在妻子不知情的情况下找了一份入殓师的工作。 因为这份工作工资很高,但总是和死人打交道,大悟刚开始十分不习惯。 尤其是当大悟第一次看到腐烂死人的场景,回来直接就吃不下饭。 在职期间,也曾有过无数次的想离职的念头。 可是,后来依旧坚持了下来。 社长和同事都将自己的生活经历告诉他,再通过和死者以及家人的接触,他慢慢接受了这个职业。 一旦接受开始就用心去做,娴熟的技能渐渐得到了死者以及死者家人的认可。 可是,又一重困难降临,这个时候妻子和朋友对他的职业很不理解,都希望他能够离职。 但是大悟不肯就这样放弃,妻子因此被气得回了娘家。 后来,朋友的家人去世,大悟给死者净身,帮助死者化妆,送死者最后一程。 看着他娴熟的技能和感恩的心,渐渐大家也就接受了他。 妻子怀孕后也回来了,理解了大悟的决定,影片由此进入了大结局的画面。 男主角大悟的经历,我想我们每个人都能从他的身上或多或少的寻找到影子。 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我们也曾有过梦想,有过希望。 当我们工作后,却发现根本不是那么回事。 在现实和理想之间,大多数人选择了现实。 可是,我们在现实生活里依旧有很多困境,比如工作不顺利,再比如婚姻和家庭出现矛盾。 我们必须给自己找平衡,否则天秤就会坍塌,否则就会坚持不下去。 大悟的做法是工作的时候好好工作,而排遣烦恼的途径就是通过音乐释放烦恼。 他在这样的环境中找平衡,给自己的心灵找寄托,然后是认真工作,好好生活,因而让他自己慢慢变强大。 身边的很多亲戚朋友,很多时候不能给予我们支持,这个时候我们需要自己给自己鼓励。 大悟的职业是很高尚的,亲戚朋友在不了解的情况下是反对。 所以,给我们的启示是需要打破偏见的思维,我们多一份真诚去对待别人,周围的人就少一份困扰。 对待死亡的态度也需要看开,学会看淡死亡,接受死亡终将会来临,这才是正确的心态。 三、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死亡,而是拒绝接受死亡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并不是死亡,死亡是我们每个人终将要面对的结局。 可怕的是,我们拒绝接受死亡,甚至害怕死亡。 历史上,各代帝王权倾朝野时都想多活几年,甚至长生不老。 而被我们熟知的就是秦皇嬴政,他在统一六国后,感觉自己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他想长生不老让他的丰功伟业和自己一直延续下去。 老了之后的嬴政十分固执,焚书坑儒,找长生不老的药,可是依旧还是避免不了死亡。 除了嬴政以外,还有武则天也很怕死,但结果同样是如此。 明帝朱厚熜,在统治后期,听信谗言昏庸无道,权奸横行。 随着自己逐渐老去,他更加在意长生不老,据史料记载,他派遣众人去全国各地寻找灵丹妙药。 本来只要心态放好,就可以多活几年,结果他却终日害怕死亡,在整天紧张的氛围里,最终他在60岁的时候就去世了。 还有很多很多这样反面的例子,这些身在高位的人并不是怕死,而是害怕权力的丢失,害怕皇位的丢失。 他们的内心多数缺乏安全感。 只要追本溯源弄清楚内心的惧怕,调整好心态,因为生命不可能是永恒的,也不应该听信别人的谗言,如果做到了就并没有那么可怕。 发布时间:2025-07-11 07:47:18 来源:阅天下 链接:https://www.haidaliao.com/html/514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