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镜观中国丨四个关键词回顾中国高铁发展征程 内容: 7月8日第十二届世界高速铁路大会在京开幕为世界各国高速铁路成果展示、技术交流、产业协同搭建平台交通兴,百业旺经过十几年快速发展中国高铁网四通八达交通运力大幅跃升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力驰骋山河,领跑世界四个关键词带你回顾中国高铁发展的壮丽征程↓新中国成立前中华大地上行驶的是来自9个国家98种型号的4069台蒸汽机车被戏称为“万国机车博览会”20世纪90年代我国铁路装备现代化按下“启动键”一代代科研人员开展自主关键技术研究逐步攻克业界难题打破国外封锁2024年7月18日,一列复兴号高铁列车从北京永定门城楼前驶过。 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高铁建设进入快车道年均投产高铁新线3000公里以上截至2024年底中国高铁营业里程超4. 8万公里稳居世界第一2025年6月27日,首发高铁班列驶过渝厦高铁武隆黄草乌江特大桥(无人机照片)。 当日,渝厦高铁重庆东至黔江段开通运营。 新华社发(宁可 摄)这张世界上最发达的高铁网已覆盖全国96%的50万人口以上城市19个主要城市群尽享互联互通“八纵八横”高铁主通道建成运营规模达80%2024年6月15日拍摄的G875次列车运行控制系统屏幕,数字显示列车已达时速351公里。 当日,京广高铁全线实现复兴号动车组列车按时速350公里高标运营。 新华社记者 伍志尊 摄复兴号常态化按时速350公里运营中国成为世界上唯一实现高铁时速350公里商业运营的国家时速400公里CR450动车组样车发布持续巩固扩大我国高铁技术世界领跑优势2024年12月29日拍摄的CR450AF动车组样车。 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2024年12月29日拍摄的CR450BF动车组样车驾驶室。 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世界首条高寒高速铁路世界首条智能高铁世界运营里程最长的高速铁路……诸多“世界之最”“全球标杆”从“万国机车”的落后窘迫到世界高铁之巅的自信豪迈中国高铁的发展史正是中国创新崛起的生动缩影一列复兴号动车组大概由50多万个零件组成涵盖机械、冶金、材料、电力电子化工、信息控制、计算机、精密仪器等众多技术领域高铁的飞速发展带动高铁产业链不断提质升级2023年1月4日,动车组在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车库内等候发运(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李紫恒 摄2024年11月27日在第二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先进制造链展区中国中车展台拍摄的“CR400BF-Z复兴号智能动车组”模型。 新华社发(那宇奇 摄)2019年开通的京张高铁作为世界上首条智能高铁取得了智能建造、智能装备、智能运营等多项技术创新2022年1月21日,京张高铁列车经过居庸关隧道,从北京驶向太子城。 新华社记者 邢广利 摄智能检修、VR模拟驾驶训练智能运营、智能服务……科技赋能全链“智能+”花样翻新高铁产业链上的“科技范儿”越来越浓2024年12月19日,在国铁北京动车段北京北动车运用所,工作人员操纵机器人检查动车组车底。 新华社记者 孙瑞博 摄2024年12月19日,在国铁北京动车段北京北动车运用所,动车组司机安秀旗使用VR模拟驾驶设备训练。 新华社记者 孙瑞博 摄特色餐食满足多元口味宠物托运解决特殊需求静音车厢营造安宁环境“高铁急送”“空铁联运”拓展服务边界……高铁服务不断提档升级为旅客带来更温馨舒适的出行体验让便捷与温度在铁轨上不断延伸2025年1月5日,在G828次西安至香港直达高铁列车上,乘务人员为旅客介绍餐车服务情况。 新华社记者 李一博 摄2024年7月1日,武汉站工作人员将专用宠物运输箱搬运至列车上,将放入独立的高铁快运柜内。 新华社记者 伍志尊 摄2021年6月25日在复兴号智能动车组G6次列车上拍摄的静音车厢。 新华社记者 王翔 摄2023年9月4日在复兴号智能动车组G55401次列车上拍摄的商务座。 新华社记者 林善传 摄高铁不仅飞驰在我国广袤大地上也成为走向世界的一张“名片”2023年10月17日印尼雅万高铁正式开通运营中国高铁首次全系统、全要素、全产业链在海外落地2025年5月20日在印度尼西亚帕达拉朗拍摄的一列雅万高铁和帕达拉朗站(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徐钦 摄这条铁路改善了当地民众生活给印尼产业和区域经济发展带来新亮点成为推动两国合作共赢的生动写照2025年4月28日,在印度尼西亚雅加达,乘客在雅万高铁哈利姆站候车大厅与雅万高铁高速动车组模型合影。 自2023年10月17日正式开通运营至6月25日,雅万高铁已累计发送旅客超1000万人次,开行旅客列车29778列,安全运行里程超463万公里。 新华社记者 徐钦 摄2023年8月25日,在印度尼西亚万隆的雅万高铁德卡鲁尔动车所内,中国师傅穆振(左)在向印尼火车司机塞蒂亚万讲解动车组出库前的上电作业。 新华社记者 徐钦 摄展望未来新一代智能高铁有望在2027年落地随着“八纵八横”高铁网日益完善充满繁荣发展活力的“流动中国”正加速形成2025年6月30日,一列动车组列车经过武汉天兴洲大桥延长线(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发(赵军 摄)从钢铁巨龙穿山越岭到智能列车领航未来中国高铁以自主创新为引擎以服务人民为初心在广袤神州大地上持续书写着连通梦想、驱动发展的时代传奇文案:王静颐 李志鹏动图:邢广利编辑:韩芳 发布时间:2025-07-10 10:25:50 来源:阅天下 链接:https://www.haidaliao.com/html/513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