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美团表示自己是高科技 内容: “美团的使命是‘帮大家吃得更好,生活更好’,要实现这个使命就需要依靠科技。 ”——王兴 当然,无论创始人下何种定义,旁观者总会采用一种更加冷静的目光去对待这家公司。 对于已经上市的互联网公司而言,最重要的指标往往是活跃用户数量,总营收和净利润。 11月26日港股盘后,美团发布了三季度财报,本季度实现营收48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7. 9%,超过彭博预期的35%,但由于反垄断罚款的落地、投资收益的大幅回落、外加持续亏损的新业务,本季度美团亏损达到101亿元,经调整的净亏损则达到了55亿元,创上市以来单季度最大亏损。 财报的确是亏损的,而且亏损额度还不小。 但是主体业务中的餐饮外卖仍然是上涨的,本季度营收264. 8亿元,同比增长28%,利润8. 7亿元,同比增速14%。 亏损并不意味着公司出现问题。 美团亏损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季度研发支出大涨接近60%至47亿元,这与美团近期将战略从“Food Platform”升级为“零售 科技”相一致。 这也是美团首次把“科技”提到战略高度。 美团的科技,体现在何处 如果做一个市场调查,向市场上的用户询问,美团是科技公司吗? 大多数人应该会同意。 但是如果把问题改成,美团的技术含量很高吗? 收到的答案可能就不那么一致了。 这其中最主流的观点还是,美团的主体业务是餐饮外卖,送餐是不需要什么技术含量的事情,为什么还要为研发进行大规模投入呢? 如果想要搞清楚美团究竟在做什么,那就绕不开讨论一下这种观点。 事实上,值得反驳的角度也有很多。 比如说,美团的主体业务是餐饮外卖,此外还有酒旅业务,出行业务和包括社区团购在内的商品零售业务等等。 第三季度的亏损,部分也是出于对零售业务的仓储物流等基础投资设施的投资。 从业务上来讲,美团的技术基因是有的。 创业之初,美团就开发了一套财务系统,在拉手和窝窝团都还在用人力进行手动核算的时候,美团已经大幅消减了财务人员的工作量。 饿了么的早期员工也谈到,在美团与饿了么竞争时,美团的移动端商家服务系统的便捷性,给了当时饿了么的地推人员很大的压力。 至于这句话的核心,美团为什么要为研发进行大规模投入,就很容易理解了。 继续看美团三季度的财报,美团本季度让利商家明显,由此带来的是餐饮外卖的利润直接从3. 7%下降到3. 3%。 另外,异常天气带来的骑手补贴加剧也是利润下滑的主因之一。 本季度美团该项支出达到381亿元,同比增长21. 8%,占收入比重也由71. 4%增长至77. 9%。 既然如此,让我们再次以美团内部时常提到的“第一性原理”,来探讨如何解决利润下降的问题。 美团公司内部掀起过长达多年的“苦练基本功,猛学亚马逊”的风潮,因为在公司管理层面,美团将亚马逊作为美团的学习对象。 2013年12月,王兴在内部的一次分享会第一次提到亚马逊,美团和亚马逊做出了同样的决定,即最终服务的客户是消费者。 王兴和贝佐斯一样,并不在意短期的成交额,他们在意的是持续增长的长期价值。 贝佐斯曾直言,“如果我们要求新产品必须在两三年内带来出色的财务表现,那么亚马逊最好的产品可能早就胎死腹中了——就像kindle、Web Services和 Amazon Prime。 ” 在物流方面,亚马逊的做法也可以给出一些借鉴。 在物流配送上,亚马逊以前一直是交给社会化物流去做的,从2015至2019年,随着电商业务的全球扩张,亚马逊的配送费用支出快速增长,2015年是115亿美元,2019年达到了389亿美元。 根据高盛测算,亚马逊每配送一单包裹,要给第三方物流支付9美元,如果使用自己的物流配送,6美元就够了,这可以每年至少省下数十亿美元。 亚马逊在2019年配送了35亿包裹,每件差价3美元,理论上就是105亿美元的节省空间。 那应该怎样省下这100多亿美元呢? 亚马逊做的第一步就是投入巨资大手笔买飞机、货车,招快递员,组建自营配送队伍。 自建配送需要的总投入可能会高达千亿美元,但从长远看来,这仍然是一场划算的投入。 如果以十年来时间计量单位,自建配送的花费其实是远远小于全部用第三方物流的花费。 对于美团来说也是如此。 配送支出居高不下,随着市场的稳固增长,可以预见,这部分成本也会成比例增长。 发布时间:2025-06-28 08:52:04 来源:阅天下 链接:https://www.haidaliao.com/html/497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