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工科生毕业文言文 内容: 楚天都市报6月23日讯(记者肖杨 通讯员陈华文)“南望山下,七年求学,石火光阴;鲁磨路上,薪火相传,受益匪浅。 ”大学生的毕业论文中,“致谢词”是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女硕士研究生宁可,以真挚的情感,用文言撰写的“致谢词”,令人耳目一新,在师生中广为传阅。 一个理工女硕士,为什么用文言写“致谢词”,后面又有怎样的故事? 从小到大热爱古典文学今年27岁的宁可,出生于湖北广水,本科与硕士研究生均就读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工程学院。 硕士研究生所学专业为地质工程专业,导师是唐朝晖教授。 不久前,在唐老师的的指导下,完成题为《矿渣类散体介质压密作用下颗粒结构变化研究》的硕士毕业论文答辩。 毕业论文探讨的是地质科学问题,而“致谢词”的文风突然转为优美的文言文,她在“致谢词”开篇写道:“逝者如斯,不舍昼夜。 南望山下,七年求学,石火光阴;鲁磨路上,薪火相传,受益匪浅。 ”如此富有诗意的“致谢词”,令唐朝晖教授和答辩现场的老师们很是感慨。 谈及为什么用文言文写“致谢词”,宁可说,开始并未打算用文言文形式撰写。 当写到对导师的培养之恩时,第一感受就浮现出韩愈在《师说》中所定义的老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她说,写“致谢词”的那一刻,“文言词语情不自禁的流诸笔端,然后一发不可收拾。 ”800余字的文言“致谢词”,宁可不到两个小时就一次写完。 撰写的过程中,“老师、父母、挚友、同门等相处的很多事情,像电影一样,不断地在脑海中回放,觉得自己何其有幸,能与这样一群师长亲友共处。 ”她这样说道。 从小到大,宁可酷爱古典文学,经常阅读《史记》《资治通鉴》之类的历史书籍。 她说,尤其喜欢王勃的《滕王阁序》,每次阅读都心潮澎湃。 长期坚持古典文学阅读,使她对古典文学越来越痴迷。 在很多人眼里,地质是理工科,文言是文科,两者看似不搭界。 但是在宁可看来,两者之间有内在联系,地质与大自然联系在一起,地质工作本身就富有诗意。 现代社会需要复合型人才,如果一个人既有科学素养,又有人文内涵,对于社会创新肯定有帮助。 文言撰写“致谢词”有感而发常言道,文以载道。 宁可写毕业论文“致谢词”,发自内心地感谢导师唐朝晖教授。 在读本科的时候,她第一次上唐老师的《土木工程概论》课程,唐老师的一句话让她留下深刻的印象:做任何事情只要持之以恒,就一定能实现心中的目标。 在宁可的眼中,唐老师教学有方法,人格有魅力,严管与厚爱互为结合。 2016年年末,唐老师的朋友寄来内蒙小羊羔肉,唐老师多次热情相邀宁可和同学们一同去吃羊肉。 2017年元旦,宁可和同学们去了老师家。 当天在唐老师家里,她和老师一起准备食材,一起热热闹闹地涮锅,宁可和同学们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2018年下半年,宁可开始准备研究生毕业论文,首先要开展的是实验,然而在实验操作中,宁可感觉到诸多困难,有点心灰意冷。 但是唐老师给她打气:“实验的过程,就是克服困难、解决困难的过程。 ”唐老师的话,如同给宁可吃了一颗定心丸。 今年上半年,宁可在撰写毕业论文的最后阶段,唐老师手把手地指导她如何撰写,论文初稿写出来后,又帮忙修改,就是连使用错误的标点符号,老师纠正过来。 唐老师严肃地说:写论文杜绝抄袭,每一个字都要经得起推敲。 ”在研究生毕业论文的“致谢词”中,宁可写导师唐朝晖教授的段落令人动容:“师之品格,始终如一;胸有沟壑而不倨傲,心怀桃李却不居功;学识渊博,情真意切,谆谆教导,诲人不倦。 唐师于我,既为恩师,亦是慈母,传道授业解惑,垂范为人之道,严谨治学,宽容待人。 何其有幸,得遇良师,怀瑾握瑜,经明行修。 师恩深重,春风化雨,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宁可除了认真撰写研究生毕业论文、热爱文学之外,还热衷社会服务。 在本科毕业之后、读研之前,她加入研究生支教团,去赣南农村支教一年。 支教的过程中,她认真备课、讲课,和学生经常性沟通。 后来支教期满回校读研,她还保持后那些学生们的联系,鼓励学生们认真学习。 宁可说:“支教的一年,让自己认识了社会,深切感受到一个人全面发展的重要性。 ”“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 ”宁可硕士毕业后,将在武汉一家检测设计单位工作。 对于以后会不会继续阅读古典文学作品、用文言写作的问题,她说,“以后参加工作了,肯定会很忙,但是再怎么忙,也会抽空阅读古典文学作品,因为这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 对于文言文写作,我信奉文以载情的说法,只要对事对人有深切的感触,我一定会用文言文的方式去写,我依然相信人生当中,需要诗和远方。 ”即将研究生毕业的宁可,内心对地大心有不舍。 在她看来,地大人勤勤恳恳做事,踏踏实实做人的品格,完全印刻在心中。 “我很荣幸能够在地大读过人生最重要的七年,艰苦朴素、求真务实的校训,依然是人生前行的精神灯塔”。 正如她在“致谢词”中写道:此去经年,脚踏实地,仰望星空,心之所向,无问西东。 对于大学生人文情怀、文学素养的培养,宁可有自己的看法。 在她看来,这些都源自点滴积累,不可能一蹴而就。 大学生应该有积累人文知识的意识,不要觉得理工与人文是分离的,知识其实都是融通的,“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的古语,对于大学生成长成才,依然具有启示意义。 据悉, 长期以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注重人才培养质量,研究生的科研既立足学术前沿,追求卓越,又脚踏实地,面向社会与国家需求。 学校不仅关注学生们的专业学习,同时也重视思想品德教育和人文教育,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各种活动,在校园里常年开展,助推学生们文理并进、文理交融。 致谢逝者如斯,不舍昼夜。 南望山下,七年求学,石火光阴;鲁磨路上,薪火相传,受益匪浅。 经师易遇,人师难求,感谢我的恩师,唐朝晖教授。 师之品格,始终如一;胸有沟壑而不倨傲,心怀桃李却不居功;学识渊博,情真意切,谆谆教导,诲人不倦。 唐师于我,既为恩师,亦是慈母,传道授业解惑,垂范为人之道,严谨治学,宽容待人。 何其有幸,得遇良师,怀瑾握瑜,经明行修。 师恩深重,春风化雨,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感谢课题组柴波老师和李远耀老师,二师于学术,勇于攀登,不畏艰险;于育人,勤勤恳恳,言传身教;我等后生,学之甚多,感之甚深,自当学海无涯,激流勇进。 寸草春晖,罔极之恩,感谢我的父母,宁先生和胡女士。 少时莽撞,性横气戾,父慈母喻,孜孜不倦;金枷玉锁,乌鸟私情,舐犊情深,感激涕零;初为人亲,初为人女,相携相学,分形同气;我之父母,虽不通工程,亦无知地质,然则正气浩然,襟怀坦荡,以身作则,德育后嗣;自知十月胎恩重,三生报答轻,当是黄雀衔环,犬马报之。 朝夕相处,君子莫逆,感谢我的同门及室友。 同窗之谊,相携相助,不负初心,砥砺前行;寒冬腊月,夜半教二,试验坎坷,殚精竭虑;师弟道义,鼎力相助,有求必应,竭智尽力。 同室之情,肝胆相照,良师益友,互省互谅;三载春秋,情深厚意,晨醒相视,夜眠相对;相识虽短,倾盖如故,心照神交,万古长青。 友直友诤,道同志合,感谢我的朋友们。 青年激扬,携手同行,情深意切,亲密无间。 年少甚幸,得益友多人,同甘共苦,推心置腹,于艰难困苦,友皆挺身而出,同舟共济;于未知所措,友亦指点迷津,关怀备至。 此去经年,脚踏实地,仰望星空,心之所向,无问西东,与诸君共勉。 艰苦朴素,求真务实,感谢我的母校。 七载岁月,时雨春风,训格之言,信受奉行。 学生将辞别,愿地大学子,聚如一团火,散时满天星。 长路漫漫,锲而不舍,感谢我自己。 余心所向,九死未悔,人生路遥,当明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昏昏之事者,无赫赫之功。 发布时间:2025-06-19 08:03:14 来源:阅天下 链接:https://www.haidaliao.com/html/486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