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小池作者杨万里 是一首杨万里的经典诗词哦 内容: 小池,杨万里。 说起杨万里,我们也只能是对他的这首小池特别熟悉。 因为我们在小学的时候就被要求来背诵这首诗。 而且我们对杨万里的熟悉也正是因为他那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这首诗在我们小的时候就已经学过了,非常的好理解也非常的有深意呢。 1小池简介《小池》是宋朝诗人杨万里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这首诗中,作者运用丰富、新颖的想象和拟人的手法,细腻地描写了小池周边自然景物的特征和变化。 第一句写小池有活水相通。 次句写小池之上有一抹绿荫相护。 第三句写小荷出水与小池相伴。 结句写蜻蜓有情,飞来与小荷为伴。 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景物的热爱之情。 第一句,紧扣题目写小池的源泉,一股涓涓细流的泉水。 泉水从洞口流出,没有一丝声响,当然是小之又小的。 流出的泉水形成一股细流,更是小而又小了。 这本来很寻常,然而作者却凭空加一“惜”字,说好像泉眼很爱惜这股细流,吝啬地舍不得多流一点儿。 于是这句诗就立刻飞动起来,变得有情有趣,富有人性。 2小池鉴赏此诗是一首清新的小品。 一切都是那样的细,那样的柔,那样的富有情意。 它句句是诗,句句如画,展示了明媚的初夏风光,自然朴实,又真切感人。 这首诗描写一个泉眼、一道细流、一池树阴、几支小小的荷叶、一只小小的蜻蜓,构成一幅生动的小池风物图,表现了大自然中万物之间亲密和谐的关系。 开头“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两句,把读者带入了一个小巧精致、柔和宜人的境界之中,一道细流缓缓从泉眼中流出,没有一点声音;池畔的绿树在斜阳的照射下,将树阴投入水中,明暗斑驳,清晰可见。 3小池诗意此诗是一首清新的小品。 一切都是那样的细,那样的柔,那样的富有情意。 它句句是诗,句句如画,展示了明媚的初夏风光,自然朴实,又真切感人。 这首诗描写一个泉眼、一道细流、一池树阴、几支小小的荷叶、一只小小的蜻蜓,构成一幅生动的小池风物图,表现了大自然中万物之间亲密和谐的关系。 开头“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两句,把读者带入了一个小巧精致、柔和宜人的境界之中,一道细流缓缓从泉眼中流出,没有一点声音;池畔的绿树在斜阳的照射下,将树阴投入水中,明暗斑驳,清晰可见。 一个“惜”字,化无情为有情,仿佛泉眼是因为爱惜涓滴,才让它无声地缓缓流淌;一个“爱”字,给绿树以生命,似乎它是喜欢这晴柔的风光,才以水为镜,展现自己的绰约风姿。 三、四两句,诗人好像一位高明的摄影师,用快镜拍摄了一个妙趣横生的镜头:“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4杨万里简介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 汉族江右民系。 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 南宋大臣,著名文学家、爱国诗人,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又作“中兴四大诗人”)。 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杨万里登进士第,历仕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曾任国子博士、广东提点刑狱、太子侍读、秘书监等职,官至宝谟阁直学士,封庐陵郡开国侯。 开禧二年(1206年),杨万里病逝,年八十。 获赠光禄大夫,谥号“文节”。 发布时间:2025-06-08 10:17:49 来源:阅天下 链接:https://www.haidaliao.com/html/472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