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赵元僖被视作准皇位继承人,为什么突然暴亡? 内容: 叔叔堂兄身死、兄长被废,赵元僖成为准皇位继承人赵元僖,初名赵德明、赵元佑,作为宋太宗赵光义的次子,由于《金匮之盟》的存在,以及上有兄长赵元佐,赵元僖可以说与皇位基本无缘。 然而,由于堂兄赵德昭、赵德芳和叔叔赵廷美先后身死,再加上兄长赵元佐被废,赵元僖反而成为了皇位继承人。 虽然始终没有发现《金匮之盟》的原文,但自古以来普遍认为该盟约是存在的,唯一存在的争议只是盟约到底规定是“三传”还是“二传”,即宋太祖赵匡胤去世后,由其弟赵光义继位,再由赵光义传给赵光美,最后由赵光美传给赵德昭,还是赵匡胤传赵光义,再由赵光义传赵德昭。 但不管怎么说,由于《金匮之盟》和赵元佐的存在,赵元僖都是没法顺利成为皇位继承人的。 但宋太祖赵光义即位之后,却显然不想再将皇位传给旁系,结果便是赵德昭于太平兴国四年979年自尽、赵德芳于太平兴国六年981年病逝,赵廷美于雍熙元年984年病逝,如此一来便确保了皇位在自己一脉的传承。 在堂兄和叔叔先后身死后,挡在赵元僖面前的便只剩下了兄长赵元佐。 然而,赵元佐虽然从小聪明伶俐、善于骑射,颇受宋太宗赵光义的器重,但却天性善良,不忍看见老爹加害叔叔赵廷美,不仅为救赵廷美四处奔走,甚至直接正面硬怼赵光义。 被寄予厚望的儿子正面硬刚,赵光义实在是不知道该哭还是该笑,更无奈的是背后的原因根本没法明说,只能予以搪塞。 结果,当赵廷美死于流放地房州后,赵元佐竟然因此深受刺激,就此变得神神叨叨,不仅经常称病不见老爹,性情也变得异常暴躁,动不动就拿刀砍人。 即便如此,赵光义仍然没有放弃这个长子,只是希望其未来能够理解自己的苦心。 雍熙二年985年,当得知儿子病情有所好转,赵光义极为高兴,不仅为此大赦天下,更是在重阳日于宫内设宴,与诸皇子痛饮。 由于赵元佐病体初愈,为了其身体健康,赵光义并未邀其赴宴,谁知就此引发了更大的灾祸。 《宋史·赵元佐列传》有载,“诸王宴归,暮过元佐第。 曰‘若等侍上宴,我独不与,是弃我也’。 ”也就是说,诸王饮宴归来后,路过赵元佐的府邸,赵元佐因此得知了父亲设宴款待诸兄弟之事,想到唯独没有邀请自己,以为父亲这是彻底放弃了自己,因此独自饮酒以致大醉,而醉酒之后更是纵火焚宫。 赵元佐此举无疑彻底触怒赵光义,宋太宗当即派御史捉拿赵元佐,将其废为平民,迁居均州,虽有百官求情,但还是将其废居南宫。 雍熙三年986年,赵元僖被任命为开封尹兼任侍中,进封为许王,加任中书令。 要知道,自五代十国以来,“亲王+京尹”便已经成为了皇储的标配,赵光义当年便是如此。 可见,随着兄长赵元佐的出局,赵元僖实际上已经被默认为了皇位继承人。 朝臣多次请立太子未果,赵元僖最终死的莫名其妙随着成为潜在的皇位继承人,再加上赵元僖的有意为之,他身边很自然的便形成了一股势力。 不过,虽说赵元僖已经成为了潜在的储君,但毕竟没有正式被立为太子,仍然存在一定变数,因此无论是赵元僖还是围绕在其身边的大臣,都急于促请立其为太子。 如此大背景下,便时常有大臣在赵光义面前念叨,希望其能尽快确立太子之位。 然而,根据《续资治通鉴·宋纪》的记载,对于此等提议,只是说道,“累有人言储贰事,朕以诸子冲幼,未有成人之性,所命僚属,悉择良善之士,至于台隶辈,朕亦自拣选,不令奸险巧佞在其左右。 读书听讲,咸有课程,待其长成,自有裁制。 何言事者未谅此心邪? ” 发布时间:2025-05-07 08:27:33 来源:阅天下 链接:https://www.haidaliao.com/html/425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