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胸有成竹的主人公文同 讲述他画竹子的历史典故 内容: 今天来教大家一个成语叫做胸有成竹,意思就是一个人对于一个事很有把握。 这个成语出自于苏轼的典故里面,苏轼是竹的大师,很多人都好奇为什么他能画的那么像,他告诉人们因为他胸中心里有竹,所以画的像。 胸有成竹的故事,主人公叫做文同在北宋时期,有一位名叫文同的著名画家,当时他是一位竹画大师。 为了画好竹子,无论是春天,夏天,秋天还是冬天,无论是刮风还是下雨,还是晴天和阴天,他总是一年四季都在竹林里钻。 在三伏的天气里,当天的头是火,地面很热。 然而,文同走到竹林面朝太阳的一侧,站在烤人的阳光下,专注于观察竹子的变化。 他用手指测量竹节的长度一段时间,然后想起竹叶的密度。 汗水浸透了他的衣服,他的脸上出汗了,但他甚至没有用手擦拭。 有一次,天空刮起一阵风。 然后,闪电和雷声,看着下大雨。 人们正在跑回家。 但就在这个时候,坐在同一个地方的文同,匆匆抓起一顶草帽,直奔山上的竹林。 他刚走出大门,大雨像水一样下来。 想在雨天和风中看到竹子,仍然关心他们! 他拿起长袍,爬上山坡到竹林。 他跑进竹林喘着粗气,并不关心流到他脸上的雨。 看到竹子在风雨中吹来,弯腰点头。 文同仔细地想起了被风吹雨打的竹子的姿势。 经过多年的仔细观察和研究,春,夏,秋,冬四季的竹子形状如何;在阴天,下雨天和下雪天,竹子的颜色,姿势不同;在强烈的阳光下,在清澈的月光下,竹子是不同的。 不同的竹子,有什么不同的外观,所以画竹子,没有必要画草图。 有一个名叫晁补之的人,他称赞文同并说:文同画竹子,早已胸有成竹了。 后来,“胸有成竹”成了成语,它被用来描述人们在做某事之前所做的事情,他们心中有一个好主意。 胸有成竹的意思胸有成竹:成竹:完整的竹子;胸:心里。 原指画竹子时要在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象。 后比喻做事之前已经有了主意。 出处:宋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 ”成语用法:胸有成竹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胸有成竹的10个近义词,以及它们的含义1、心知肚明:心里明白但不说破,形容心中有数。 2、指挥若定:形容态度冷静,考虑周全。 3、计上心头:心里突然有了计策。 同“计上心来”。 4、胸中有数:指对情况和问题有基本的了解,处理事情有一定的把握。 也说心中有数。 5、成竹在胸:成竹:现成完整的竹子。 画竹前竹子的完美形象已在胸中。 比喻处理事情之前已有完整的谋划打算。 6、目无全牛:意思是眼中没有完整的牛,只有牛的筋骨结构。 形容人的技艺高超,得心应手,已经到达非常纯熟的地步。 7、心中有数:指对情况和问题有基本的了解,处理事情有一定把握。 8、大刀阔斧:比喻办事果断而有魄力。 9、成竹于胸:是比喻处理事情心里先有主意,先有打算。 10、心照不宣:彼此心里都明白,不用明说。 胸有成竹的10个反义词,以及它们的含义1、心中无数:意思是指对情况了解不清楚,心里没有底。 2、不知所措: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形容面对突然情况,无法应付。 3、束手无策:形容就像捆住了手,没有一点办法。 4、胸无成竹:指心中没有完整的谋划打算。 5、张惶失措:张皇:慌张;失措:举止失去常态。 张皇失措:形容慌慌张张,不知怎么办才好。 6、茫无头绪:一点头绪也没有;事情摸不着边儿。 7、文文莫莫:意思是模模糊糊。 8、张皇失措:慌张得不知怎么办才好。 9、胸中无数:指对情况和问题了解不够,处理事情没有把握。 也说心中无数。 10、惘然若失:非常失意,心里好像失掉了什么东西似的。 胸有成竹的10个造句,让你正确使用胸有成竹1、对于这次的小测验,大家已是胸有成竹的。 2、因为准备充分,李兵在比赛中显得胸有成竹。 3、对于这次考试,他早就胸有成竹了。 4、人要刻苦学习,只有胸有成竹,才能到达目的。 5、小武胸有成竹地说:“这件事包在我身上。 ”。 6、我虽然还小,可是对要从事的职业已胸有成竹了。 7、小明看了今天布置的作业,胸有成竹的说:“我肯定拿全部答案对。 ”。 8、我对期末考试已经复习完毕,非常胸有成竹,万无一失。 9、事前充分准备,事发才能胸有成竹,不会慌乱。 10、这时,我显得胸有成竹,其他人也不甘示弱紧追不舍。 发布时间:2025-05-05 09:54:47 来源:阅天下 链接:https://www.haidaliao.com/html/423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