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法名是什么人取的 内容: 僧人自称法号有:释某某、草字某某、衲子某某、沙门某某、比丘某某。 而某某法师、某某禅师、某某上人、某公上人、某某长老、上某下某这些称呼,则是他人对僧人的尊称。 细说佛教中的上某下某。 实则“上下”出自《沙弥律仪》。 明代莲池大师著《沙弥律仪要略》下篇感仪门、事师第二云:“凡人问师讳,当云上某下某”。 此据云栖法汇原本。 而弘赞大师《沙弥律仪增注》则云:“凡人问师讳,当云上某字下某字。 ”注:“讳”即二字法名也。 若问字号,当直云:某甲和尚,或云:某本师。 若问阿阇黎字号,应云某甲轨范师。 清初书玉大师著《沙弥律仪要略述义》释曰:“因弟子不得直呼师名,故加上下二字。 若问师号,当答某甲和尚,不须上下二字。 ”总之:法名有上下,但不必尊称,若云:“上某下某法师”,则成戴两顶帽——上下其一,法师其二。 若加尊称,则不必上下。 所以善因法师著《学佛行仪》云:“不得单称名字,当称某某长老、某老和尚、某老法师、某某大师。 若面晤时,更不得提出名字,但可单称长老二字,或法师,或和尚”。 书信必定有尊称,无须加上下。 图:释觉一法师所以,五台山望海寺住持释觉一法师被尊称为“上觉下一”,善住寺住持释仁静法师被尊称为“上仁下静”,皆是来源于此。 图:释仁静法师 发布时间:2025-04-06 08:22:50 来源:阅天下 链接:https://www.haidaliao.com/html/379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