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古刹是什么意思 内容: 古刹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建寺庙? 这座寺庙的名字叫做灵隐寺,位于浙江杭州西湖风景区灵隐路上,是一座始建于东晋时期的古刹,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 灵隐寺在当地可是非常有名的,每年都有很多游客慕名而来,只为一睹它的风采。 本文目录一览:1、2、3、4、5、6、古刹什么意思历史悠久的寺庙(也比喻非常有名气的寺庙)。 希望你能多多查字典。 少查电脑。 查字典你的收获就会多。 希望你能努力! 加油! 古刹的意思刹(cha)是佛教的寺庙,那古刹自然就是年代久远的佛教的寺庙. 没有”有名气”的意思.古刹是什么意思? 古刹,意思为年代久远的寺庙。 我国现存大量保存完好的古刹建筑。 古刹是什么意思 古刹的意思介绍1、释义:古刹,意思为年代久远的寺庙。 出处为:南朝陈徐陵《出自蓟北门行》:“燕山对古刹,代郡隐城楼。 ”中国现存大量保存完好的古刹建筑。 如:河南洛阳白马寺。 2、读音: [gǔ chà]。 3、近义词:寺院、庙宇。 古刹是什么意思古刹gǔchà佛教的寺庙[刹多罗之省,梵ksetra]比如我国的千年古刹白马寺白马寺为汉孝明帝敕令修建的,在《魏书·释老志的》的记载中曾谈到佛教的传入和白马寺、齐云塔的历史。 东汉张骞自大夏返国,中土才知道西域存在一个天竺(印度)国和他们信奉的佛教。 汉哀帝元寿元年(前2年),博士弟子秦景宪得到大月氏(今中亚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王使伊存口授的佛经。 但当时并未引起人们的注意,也没有人信仰。 到汉孝明帝时,一天孝明帝说他“夜梦金人,项有白光,飞行殿庭。 ”向大臣们询问所梦是怎么回事? 大臣傅毅说:“西方有神,其名曰佛,形如陛下所梦。 ”孝明帝听后深表崇敬。 虽然这是一些带有神话色彩的记录,但仍可以了解佛教传入中国最初的情况。 汉孝明帝派遣郎中蔡愔、中郎将秦景等十多人前往天竺拜佛求经,他们晓行夜宿,越过流沙和葱岭,来到大月氏国,适遇天竺高僧摄叶摩腾和竺法兰,便同两位高僧带着佛经和佛像在永平十年(67)东还洛阳弘法布教。 第二年在洛河之滨创建僧院,诞生了中国第一座佛寺,即洛阳白马寺。 因佛经、佛像是由白马驮载而归的,故僧院取名为白马寺。 还有少林寺是中国佛教禅宗祖庭,位于河南登封城西少室山。 南北朝时,天竺僧人菩提达摩到中国,善好禅法,颇得北魏孝文帝礼遇。 太和二十年(496),敕就少室山为佛陀立寺,供给衣食。 寺处少室山林中,故名少林。 据佛教传说,禅宗初祖菩提达摩在华以4卷《楞伽经》教授学者,后渡江北上,于寺内面壁九年,传法慧可。 此后少林禅法师承不绝,传播海内外。 北周建德三年(574)武帝禁佛,寺宇被毁。 大象年间重建,易名陟岵寺,召惠远、洪遵等120人住寺内,名“菩萨僧”。 隋代大兴佛教,敕令复少林之名,赐柏谷坞良田百顷,成为北方一大禅寺。 唐初秦王李世民消灭王世充割据势力时,曾得寺僧援助,少林武僧遂名闻遐迩。 高宗及武则天亦常驾临该寺,封赏优厚。 唐会昌年间,武宗禁佛,寺大半被毁,迄唐末五代,寺渐衰颓。 宋代略有修葺。 元皇庆元年(1312),世祖命福裕和尚住持少林,封赠为大司空开府仪同三司,统领嵩山所有寺院。 一时中外僧众云集,演武礼佛,僧众常有两千人左右。 元末农民起义,红巾军至少林,僧众散逃。 明代先後有八位皇子到寺内出家,屡次诏令大修,寺院规模有所发展。 清代康熙、雍正、乾隆诸帝亦很关心少林寺,或亲书匾额,或巡游寺宇。 1928年因遭兵燹,天王殿、大雄殿等许多建筑、佛像、法器被毁。 寺内现存有山门、客堂、达摩亭、白衣殿、地藏殿及千佛殿等。 千佛殿内有明代五百罗汉朝毗卢壁画。 寺旁有始建于唐贞元七年(791)的塔林,有塔220馀座,还有初祖庵、二祖庵,以及附近的唐法如塔、同光塔、五代法华塔、元代缘公塔等。 古刹的意思是什么? 佛教的寺庙 比如我国的千年古刹白马寺 白马寺为汉孝明帝敕令修建的,在《魏书·释老志的》的记载中曾谈到佛教的传入和白马寺、齐云塔的历史。 东汉张骞自大夏返国,中土才知道西域存在一个天竺(印度)国和他们信奉的佛教。 汉哀帝元寿元年(前2年),博士弟子秦景宪得到大月氏(今中亚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王使伊存口授的佛经。 但当时并未引起人们的注意,也没有人信仰。 到汉孝明帝时,一天孝明帝说他“夜梦金人,项有白光,飞行殿庭。 ”向大臣们询问所梦是怎么回事? 大臣傅毅说:“西方有神,其名曰佛,形如陛下所梦。 ”孝明帝听后深表崇敬。 虽然这是一些带有神话色彩的记录,但仍可以了解佛教传入中国最初的情况。 汉孝明帝派遣郎中蔡愔、中郎将秦景等十多人前往天竺拜佛求经,他们晓行夜宿,越过流沙和葱岭,来到大月氏国,适遇天竺高僧摄叶摩腾和竺法兰,便同两位高僧带着佛经和佛像在永平十年(67)东还洛阳弘法布教。 第二年在洛河之滨创建僧院,诞生了中国第一座佛寺,即洛阳白马寺。 因佛经、佛像是由白马驮载而归的,故僧院取名为白马寺。 还有少林寺是中国佛教禅宗祖庭,位于河南登封城西少室山。 南北朝时,天竺僧人菩提达摩到中国,善好禅法,颇得北魏孝文帝礼遇。 太和二十年(496),敕就少室山为佛陀立寺,供给衣食。 寺处少室山林中,故名少林。 据佛教传说,禅宗初祖菩提达摩在华以4卷《楞伽经》教授学者,后渡江北上,于寺内面壁九年,传法慧可。 此后少林禅法师承不绝,传播海内外。 北周建德三年(574)武帝禁佛,寺宇被毁。 大象年间重建,易名陟岵寺,召惠远、洪遵等120人住寺内,名“菩萨僧”。 隋代大兴佛教,敕令复少林之名,赐柏谷坞良田百顷,成为北方一大禅寺。 唐初秦王李世民消灭王世充割据势力时,曾得寺僧援助,少林武僧遂名闻遐迩。 高宗及武则天亦常驾临该寺,封赏优厚。 唐会昌年间,武宗禁佛,寺大半被毁,迄唐末五代,寺渐衰颓。 宋代略有修葺。 元皇庆元年(1312),世祖命福裕和尚住持少林,封赠为大司空开府仪同三司,统领嵩山所有寺院。 一时中外僧众云集,演武礼佛,僧众常有两千人左右。 元末农民起义,红巾军至少林,僧众散逃。 明代先後有八位皇子到寺内出家,屡次诏令大修,寺院规模有所发展。 清代康熙、雍正、乾隆诸帝亦很关心少林寺,或亲书匾额,或巡游寺宇。 1928年因遭兵燹,天王殿、大雄殿等许多建筑、佛像、法器被毁。 寺内现存有山门、客堂、达摩亭、白衣殿、地藏殿及千佛殿等。 千佛殿内有明代五百罗汉朝毗卢壁画。 寺旁有始建于唐贞元七年(791)的塔林,有塔220馀座,还有初祖庵、二祖庵,以及附近的唐法如塔、同光塔、五代法华塔、元代缘公塔等。 多数塔因为年代久远,被称作古刹。 发布时间:2025-03-21 09:07:39 来源:阅天下 链接:https://www.haidaliao.com/html/357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