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广州最值得去饮早茶的地方 内容: 本文共3570字,12图在前三篇中,已经介绍了15种蒸制点心,3种烘焙点心,6种油炸点心、2种砂煲点心,还有4种特色甜品。 不难看出,蒸制,是广式点心最常使用的烹饪方法。 每次来到早茶茶楼,厨房里的袅袅炊烟,其实就是蒸出来的。 本文是系列的第四篇,今天将继续带来10种小众点心。 其中包括与莎士比亚毫无关系的“冰花莎翁”、使用了空气作为原料的“空气脆球”,以及闯入广式早茶的“诱粉小笼包”等特色点心。 在文章的底部,新增了本系列前三篇的链接与索引,方便大家的阅读。 也欢迎大家关注、转发、评论哦! 31 潮州蒸果作为一种饮食习惯,广式早茶起源于广州。 但早茶的点心,却不局限于广州菜。 包括潮汕菜、港澳菜、顺德菜在内的诸多菜系,都为广式早茶提供了丰富的灵感。 蒸果,又名蒸粿,是潮汕、闽南地区常见的一种食品。 粿的意思近似于“糕”,对于潮汕人来说,凡是米、面、杂粮制作而成的加工食品,都被称作粿。 粿的种类非常丰富,肉馅、素馅、甜馅都可以制作粿。 造型也各不相同,有呈现粉色水滴形的“红桃粿”,有类似于年糕的“甜粿”,还有形似绿色蛋糕的“朴籽粿”。 而潮州蒸果,是其中一种造型比较朴素的点心。 它的造型比较像虾饺,外皮也是软糯透明的,但馅料区别很大。 一般来说,潮州蒸果会放入蘑菇、猪肉、虾肉、笋、腰果等食材,有时也会加入沙葛、芹菜、叉烧等。 虽然长得像虾饺,但吃起来更像是一个透明外皮的菜肉馅饺子,口感口味都与虾饺不同。 虽然早茶茶楼会提供粿,但毕竟种类太少。 大部分的粿,只有到专做潮汕菜的餐厅才可以吃到。 32 沙姜乳鸽对于常吃粤菜的食客来说,烤乳鸽是一道再熟悉不过的菜肴了,在全国各地都能找到。 而在广东,乳鸽的烹饪更加多样,除了红烧烤制,还有盐焗、红油、沙姜等做法。 沙姜,是我国南方常见的一种食材,适应温暖气候的它,常常被种植在广西、广东、云南等地。 和常见的生姜相比,沙姜没有那么重的辛辣味道。 就算吃上一口,也不会感受到味觉上的刺激。 在烹制乳鸽时加入沙姜,不仅可以提鲜去腥,还可以让其独特的香气渗入食材。 近年来,油脂更少,吃起来也更鲜美的沙姜乳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 33 芝麻糕芝麻是一种温带、热带常见的作物,在南方非常常见。 除了榨油,芝麻也经常被用于甜品的制作之中。 在广东,就有很多以芝麻为原料的甜点。 比如说糖水铺的“黑芝麻糊”、“黑芝麻汤圆”,以及一些早茶餐厅的“黑芝麻流沙包”,之前系列文章中提到的“焗黑芝麻挞”等等。 和其他黑芝麻点心不同,芝麻糕的口感比较特殊。 由于在制作上,借鉴了“马蹄糕”的做法,黑芝麻糕的口感非常光滑、细腻,富有韧性。 吃起来没有芝麻的粗糙,倒是有些像果冻。 芝麻糕的形状并无一定之规,在每家餐厅都能看到不同的造型。 有一层一层,类似于椰汁糕的“千层芝麻糕”,也有造型质朴的方形整块芝麻糕,更有类似于蜂窝煤的创新造型。 34 黄金蟹甲如果你喜欢吃蟹肉,又觉得剥蟹很麻烦,就千万不要错过这道点心。 黄金蟹甲在制作过程中,利用了螃蟹的外壳作为容器,将馅料填入后,油炸而成。 在摆盘上,两个蟹壳一正一反,在香叶的点缀之下,显得颇具美感。 上桌之后,不再需要复杂的拆蟹工序,只需拿起盘中的小勺,一口一口享受即可。 除了蟹肉,这道菜的馅料中,还增加了口感饱满的蛋白。 蛋白的加入,使得蟹肉吃起来不再那么单薄,二者的融合相得益彰,丰富了口感的层次。 35 冰花莎翁这是一道传统广式点心,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朝末年。 在学者屈大均所著的《广东新语》中,就曾提到过这种点心。 早期的版本,是用糯米粉加上砂糖制作,写作“沙壅”。 以糯粉相杂白砂糖,入猪脂煮之,名沙壅。 ——《广东新语》而今天,莎翁的做法改为面粉加鸡蛋制作。 在炸制完成后,还要裹上一层砂糖。 因为外观很像白头发的老翁,因此得名“莎翁”。 莎翁吃起来外皮酥脆,里面松软,很像是油炸过的面包。 白糖只在莎翁表面出现,里面并没有放,所以整块点心的味道甜度比较适中。 北方的朋友们可能会发现,这道菜看起来非常像北京的小吃“奶油炸糕”。 确实,冰花莎翁味道和奶油炸糕大致类似,只是口感更柔软,结构更松散一些。 其实,制作时将“炸好的面团裹上糖”的点心并不罕见。 在琉球群岛、夏威夷就有被称为“Andagi”的类似甜点。 特别是在琉球,还会因地制宜使用黑糖来制作。 36 空气脆球这款独具特色的创新点心,仅从外观是看不出来馅料、口味的。 从名字来看,似乎里面装的都是空气。 其实,这是一道使用了奶油的甜点。 脆球内部上半部分确实是空气,另一半则是凉凉的甜奶油。 一口吃下,香甜脆爽,是最佳的饭后甜点。 有趣的是,外面的脆球乍看是完好无损的,里面的奶油是怎么加进去的呢? 注意顶部的薄荷叶,它之所以能立在那里,是因为根部插在了脆球上面的小孔里。 这个小孔,就是在不打开脆球的前提下,加注奶油的“秘密通道”。 37 香芋石螺粥在广东,粥是很常见的菜品。 吃肠粉要搭配粥,涮火锅要用粥底,在广式早茶中,也不乏粥的身影。 今后也会专门讲讲广东的“粥文化”。 在广东之外的早茶餐厅,粥的种类非常有限。 一般来说,只能看到生滚鱼片粥、皮蛋瘦肉粥、白米粥。 至于艇仔粥、及弟粥,这几年在广东之外稍微多了一些,但总的来说还是比较罕见。 香芋石螺粥,就是一种广东常见,而外省市几乎没有的粥品。 烹制时,采用了南方池塘、河流里面常见的石螺,以及珠江流域种植的香芋做主料,非常具有岭南特色。 石螺切成小片,口感结实有韧性,味道鲜香。 芋头炖煮之后,吃起来变得绵软适口,清淡养胃。 如果想吃到最正宗的香芋石螺粥,只有来到食材的原产地才可以。 38 荔荔爆浆虾球这是一道完全不落俗套的炸制点心,吃起来非常出乎意料。 它的外观比较普通:圆圆的外形、油炸的金丝,和一般的炸虾球类似。 除了顶部的薄荷叶以外,看不出什么门道。 主要的区别,在于内部。 普通的炸虾球是实心的,油炸的外壳里面就全是虾肉,虽然吃起来很有满足感,但也略显单调,比较油腻。 而这道点心中,虾肉只是中间层,里面是掏空的,而且还放入了金色的流沙糖浆,以及一颗荔枝。 荔枝清甜而又爽口,完全扫除了金丝外壳的油腻感。 从外到内,面粉、虾肉、荔枝的搭配,分别是松脆、鲜嫩和清爽的不同口感,层层分明,味道清晰。 39 白雪牛奶卷这道点心常出现于糖水铺,在广式茶楼中比较少见。 广式糖水铺自成体系,菜品极为丰富,很多菜在其他类型的餐厅中都找不到,非常有本地特色。 今后,我也会用单独的一篇文章来介绍。 白雪牛奶卷,采用了薄而松软的白色蛋糕作为外皮,里面卷着一块牛奶制成的长条奶酪,奶酪中还有很小的姜片。 牛奶和姜,是广东常见的一种食材组合。 除了白雪牛奶卷,姜撞奶的制作过程中,也会在牛奶中加入姜汁。 为什么要加入姜呢? 从养生的角度来看,牛奶属于寒性,而姜属于热性,二者相互搭配,吃起来更加健康营养。 40 诱粉小笼包汤包起源于北宋时期的首都开封,而现代的小笼包则兴盛于江浙一带。 韧而薄的外皮,丰富的汤汁,大块的肉馅,深受人们欢迎。 读到这里,可能有朋友会发问,这个系列不是介绍“广式点心”吗? 为什么开始说江浙的小吃了呢? 其实,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早茶茶楼,在菜单上加入了“小笼汤包”这道点心。 它的出现频率,已经不亚于历史久远的伦教糕、甜薄撑等传统广式点心。 广式早茶是以蒸制为主的,所以同样是蒸出来的小笼包,也就顺利融入到了早茶之中。 它的口味、造型都没有太大的变化,只是常常会使用彩色外皮,看起来更加鲜艳一些。 和江浙小笼包的最大区别,就是数量。 江浙地区一般会使用比较大的笼屉,一屉可以装8-10个。 而广式茶楼的小笼包,则使用了和其他点心一样大小的笼屉,因为空间限制,一般只有3-4只。 和其他点心的笼屉摆放在一起,显得很合群,不会有突兀的感觉。 为什么小笼包会受到早茶食客的欢迎呢? 因为它的造型、口感和其他广式点心不同。 看似平凡的包子造型,在广式早茶里,其实是独一无二的存在。 回想一下:奶黄包、豆沙包的顶部是光滑的;叉烧包的顶部是切开的;菠萝包顶部是松脆的。 什么造型的包点都有,就是没有带褶的包子! 其次,虾饺、烧麦的外皮均贴附于食材,吃的时候是将外皮和馅料一起吃。 而小笼包的外皮和肉馅还隔着汤汁,口感完全不同。 鉴于广式早茶的包容性,相信以后还会有其他地方的点心加入。 (未完待续)《那些你不知道的N种特色广式早茶点心》系列往期回顾来广州旅游之前,看看那些你不知道的N种特色广式早茶点心(一)登场点心:白兔虾饺、金沙墨鱼饺、上汤虾饺、串串脆烧麦、鲍鱼烧麦、樱花虾拉肠、海鲜红米肠、蔬果汁柚子包来广州旅游之前,看看那些你不知道的N种特色广式早茶点心(二)登场点心:芝士糯米鸡、海胆芙蓉春卷、伦教糕、海苔虾肠粉、牛肉球、酥皮山楂叉烧包、金丝炸脆奶、苹果糕、甜薄撑、葱油饼、咸薄撑来广州旅游之前,看看那些你不知道的N种特色广式早茶点心(三)登场点心:百香果布丁、海虾菠菜饺、黑蒜烧麦、鸡汤鱼腐浸猪红、焗黑芝麻挞、鲮鱼球、鳗鱼糯米鸡、石锅鱼茸饺、丝滑南瓜糕、枇杷秋梨果、瑶柱萝卜饺 发布时间:2025-03-19 08:56:02 来源:阅天下 链接:https://www.haidaliao.com/html/353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