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世界最长寿的人去世,117岁!最后遗嘱曝光,点醒世人 内容: 文丨李月亮 猛犸姑娘每晚八点四十 陪你看世事8月20日,世界最长寿的老人去世了。 终年117岁半。 我想借她的离开,跟大家聊聊长寿的秘密。 01超级奶奶离世这位最长寿老太太是西班牙人,叫玛丽娅。 她出生在1907年3月4日。 那时溥仪刚满一岁,慈禧太后还在世。 第一次世界大战还远未开始。 24岁那年,她和一位医生结了婚。 两人生了三个孩子。 40年后,丈夫去世了。 而她又在世上活了50多年。 才走完漫长的一生。 最后留下了2个孩子,11个孙辈,以及许多曾孙。 据说这位超级奶奶似乎预感到了自己的离世,告诉家人:“这段漫长的旅程很快就会结束,我希望那一刻,我是微笑、自由和满足的。 ”之后,她如自己所愿,在睡梦中安然离世。 02为啥最长寿老人只有117岁? 其实我起初看到这个新闻时有点奇怪。 因为印象里中国就有超过130岁的老人。 为啥“世界最长寿老人”才117岁? 查了一下,是因为很多长寿老人拿不出确凿的出生年份证据,所以不能被认定。 像我们新疆老人阿丽米罕·色依提,据说出生于1886年(光绪12年),逝世于2021年,享年135岁。 也曾经有一个机构,认定她为世界最长寿的人。 而更权威的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就严格得多。 必须要找到确凿的资料,来证明老人的出生年份才行。 阿丽米罕出生在清朝光绪年间。 那时中国还没有像样的人口统计。 甚至“只计丁(男性),不计口(女性)”。 所以,阿丽米罕的出生年份,无法被佐证,也就不能被吉尼斯承认。 印尼也有一位这样的老人,叫马巴。 据说他活了146岁。 可是,印尼的人口记录从1900年才开始。 无法证明老人出生于1870年。 虽然他记忆里的一家糖厂,的确建立于1880年,但这不能被视为铁证。 总之,应该是有一些老人,寿命超过117岁。 但因为很多国家现代户籍制度建立得太晚,他们无法被确认。 当然啦,权威机构追求确凿证据,也很有必要。 因为时不时就有老人声称自己已经活了二三百岁。 你不让他们拿证据,这事也没法弄。 总之目前最权威的吉尼斯纪录能确认的,就是这位117岁的西班牙老太太。 她离世后,世界上最长寿的人就成了一位116岁的日本老太太。 而人类历史上被确认最长寿的,是一位122岁的法国老太太。 都是老太太。 03大概率你也会很长寿很明显,就寿命这件事来说,老头确实干不过老太太。 统计数据也完全证实了这一点。 2023年,中国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为78岁。 其中男性的平均预期寿命是75. 6岁,女性是81. 9岁。 差了6岁多。 当然抛开性别不说,人的寿命是越活越长了。 1981年,中国人的平均预期寿命还是68岁。 到2021年,就已经增加到了78岁。 40年长了10岁,非常可观。 更可观的是,柳叶刀的研究数据显示:到2035年,我国平均预期寿命将增长到81. 3岁。 女性平均为85. 1岁,男性平均为78. 1岁。 北上广的女性,预期寿命将超过90岁。 这里需要解释一下。 平均预期寿命,是指当年新生儿的预期寿命。 比如2035年,在北京出生的孩子,预计能活到92. 6岁。 而事实上,因为新生儿要面临各种未知风险,所以预期寿命是要比成年人低的。 如果我们已经几十岁了,就说明已经度过了很多风险。 所以我们最后的寿命,大概率要比新生儿平均预期寿命更高。 老伙计们啊,这意味着咱们这代人,可能随随便便就能活个八九十岁啊。 知乎博主@瓶子博士帮我们算了一下。 大家看看,对号入座。 04长寿基因和折寿基因过去人们通常认为长寿主要靠遗传基因。 但是WTO(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数字,颠覆了这个认知——基因对寿命的影响只占15%左右。 而生活方式的影响高达60%。 剩下的影响来自医疗、环境、社会状况。 2018年,哥伦比亚大学一项关联1300万人、平均跨越11代的研究,得出的数字也非常相近——遗传基因对寿命的影响,是16%。 所以,咱首先要明确一点:我们能活多久,主要不是取决于先天因素,而是后天——你的生活方式健不健康。 你的医疗条件好不好。 你生活的环境和社会状况怎么样。 然后,我们来讨论一下那15%的“长寿基因”,是怎么回事。 不少百岁老人,身上确实都有着幸运的“长寿密码”。 开头讲的玛丽亚老太太,家里就有好几位成员都活过了90岁。 科学家们多年来也已经证实了,一些特殊的基因,能够修复受损的DNA。 拥有这种基因的人,就可能长寿。 而与此对应的,还有一种“折寿基因”。 去年底,《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发过一篇论文。 说大概每25人里,就有1个人天生比别人命短。 简单说,拥有“折寿基因”的人,对一些严重疾病更易感。 而拥有长寿基因的人,更不容易得病。 有的人平时生活方式很健康,不抽烟不喝酒,但还是脑瘤了,还是肺癌了。 而有的人天天烟不离手,大鱼大肉,还是活到九十多。 这种多半就是天生基因有差距,这就是命。 05健康长寿秘籍之——吃命是天注定,谁也改变不了。 但是除了“三分天注定”,咱还有“七分靠打拼”呢。 “健康长寿”这件事,在基因之外还有高达85%的改变空间。 非常值得咱们努力。 努力方向,有大概7个(最后一个最重要)。 咱们首先说说怎么吃。 在这个物质充裕的社会,最大的要点就是“少吃”。 少吃少吃少吃,核心要点说三遍。 有句话说:“人生就那几碗饭,谁先吃完谁先走。 ”这话确实有一定道理。 科学界一直有这样的研究:不管是果蝇、大鼠,还是猕猴。 在实验室里控制动物的进食,它们的寿命会显著延长。 2022年,耶鲁大学以人做对照,得出的结论也相仿。 每天减少14%的热量摄入,受试者的多个生理指标都变“年轻”了。 相当于寿命被拉长28%。 BBC有个纪录片,叫《节食与长寿》。 来自不同国家的几位科学家,也都用不同的方式验证了:“轻断食”对健康和寿命有正向作用。 主持人在亲身尝试了四天之后,患癌或衰老的风险指标就下降了一半。 我读到的关于百岁老人的采访,大部分也都说自己吃得不多。 每餐七八分饱,绝不撑着。 玛丽亚老太太生前,也经常在网上分享自己的饮食。 她说她吃得很少,而且什么都吃。 这就涉及了关于吃的另一个方面:除了少吃,还要吃得丰富。 纪录片里的“轻断食”,就提倡要摄入大量蔬菜水果。 要尽量在减少热量的同时,获取更多营养。 我们可能觉得人老了,牙口、消化都不好了,就随便对付点。 但很多百岁老人,其实都吃得很多样。 2023年,《欧洲心脏杂志》刊发了一项研究。 研究调查了80个国家、24万多人,总结了一套既延长寿命、又有益心血管健康的饮食方案。 简单说,就是要吃够这6类食物:水果、蔬菜、豆类、坚果、鱼类、乳制品。 2022年,《公共科学图书馆•医学》上刊发过一项研究:如果从20岁开始,多吃豆类、谷物、坚果,少吃红肉、加工高糖食品,预期寿命可以延长10年以上。 从中年人开始,也可以延长6到7年。 但现实里,很多人在家开火少,常吃外卖或者餐厅,其实很不健康。 2021年,爱荷华大学就发表过一项研究。 他们对3. 5万个成年人,进行了长达8年的随访。 得出的数据令人心头一紧:每天至少在外面吃两餐饭的人,死亡率增加49%。 其中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增加18%,癌症死亡率增加67%。 因为在外面吃饭,容易重油重盐、营养不均,食材不新鲜不丰富。 这都是健康的大敌。 昨天这个研究还上了热搜:“在外面吃饭越频繁,寿命越短。 ”希望大家都把这句话记到小本本上。 06健康长寿秘籍之——睡睡觉,也是影响寿命的大项目。 哈佛大学曾用15年时间,对148万名成人的睡眠和寿命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在40到79岁的群体中,长期失眠者比睡眠正常的人,预期寿命要少10-18年。 因为长期睡眠不足,可以导致很多健康问题:高血压和心脏病的风险提高30%。 偏头痛风险增加40%。 焦虑症风险增加4. 2倍,抑郁症风险增加2. 7倍。 此外还可能导致大脑加速衰老,免疫力下降,内分泌紊乱,肥胖……而这些加在一起,就指向一个结果:减寿。 那怎么睡觉最合适呢? 最新的研究显示,每晚睡眠时间在6. 5—7. 4小时之间,死亡率最低。 睡眠时间是晚上10点-12点,最健康。 对大多数人来说,过早或过晚、过长或过短,都不好。 07健康长寿秘籍之——动一动生命在于运动。 想长寿,就需要适当动一动身体,动一动脑子。 玛丽亚老太太去世后,在世最长寿的人,就成了116岁的日本老太太糸冈富子。 她喜欢爬山,100岁的时候还能一个人、不拄拐去登山。 不过也未必需要长期大量的运动。 2023年,悉尼大学在《美国医学会杂志-肿瘤学》上发表了一项研究。 他们持续六七年,对2万多人进行了分析。 结果显示,一个人只要每天有3-4分钟的剧烈活动,就可以让总癌症风险降低17%;和低体力活动相关的癌症风险,甚至会降低28%。 这个分析非常可喜。 也就是说,我们每天只要花几分钟来好好运动,就能更加健康长寿。 那做什么运动最好呢? 2018年《柳叶刀》刊发过一项持续15年,涉及8万人的调查报告。 总结出三种“性价比”最高的运动:球拍类运动,游泳,室内有氧。 不止身体要动,脑子也得动。 2023年,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有一项研究。 他们分析了1万名70岁以上的老人。 发现那些频繁参加识字活动(用电脑、写信),和积极心理活动(打牌、下棋、填字游戏)的老人,痴呆风险分别会降低11%和9%。 很多长寿老人,脑子都很灵光。 可能因为大脑就像人体的司令员。 它保持清醒,其他身体器官也就容易保持状态。 08健康长寿秘籍之——爱好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老年健康和家庭幸福影响因素跟踪调查》显示:百岁老人的显著特征之一,是参与多样活动。 像玛丽亚老太太,她活了117岁,还能在90岁女儿的帮助下,在网上运营自己的账号,做一个小网红。 她主页上的自我介绍很可爱:“我老了,非常老,但不是白痴。 ”老太太还非常喜欢狗,经常在网上分享自己和狗的合照。 人年纪越大,越需要有点兴趣爱好做支撑。 因为热爱是生命的动力。 很多人老了之后,会变得迷茫。 觉得自己成为了弱者,又无所事事,活得很没意思。 这样的人就算长寿,生命的质量也很低。 而有些老人则更加自主,明确地知道自己每天要干什么,活得兴致勃勃。 他们的寿命往往就更长,也更有质量。 很多百岁老人,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 唱京剧,画画,养花,养狗,或者试图通关一个小游戏。 看起来都是很小很小的事,但都是他们延年益寿的法宝。 09健康长寿秘籍之——适当社交这一点常被忽略,但其实非常重要。 哈佛大学有一个“最长期的幸福研究”很有名。 研究人员跟踪了两组对象,分别是268名哈佛毕业生,和456名当地穷人。 这项研究1938年启动,持续了80多年,一直回访这700多人的生活。 连主导人都换了四代。 目的之一就是为了搞明白:究竟什么是长寿的核心要素? 最终的结果非常意外:那些长寿的人,不是基因更强,经济条件更好,社会地位更高的。 而是——拥有高质量亲密关系的。 一个人如果有好的爱人、好的朋友、好的子女家庭……那他的生活和健康状况往往更好,寿命往往更长。 这听起来像个鸡汤。 但它确确实实就是一个世界顶尖团队耗时80年研究出来的结果。 而我也深信它是对的。 玛丽亚老太太在总结自己的长寿时,就明确说是得益于下面几点:“与家人和朋友的良好关系,与大自然的接触,情绪稳定、积极乐观,以及远离有毒的人。 ”哈佛这个项目的主导人,精神医学家瓦尔丁格教授就指出:“慢性孤独会使人的死亡率提高26%。 ”经常感到孤独的人,不只会经常疲惫和烦躁,他们对疼痛也会更加敏感,免疫系统功能会受压制,甚至大脑功能都会下降。 而相反,深厚的情感联系,却可以促进身体释放正面的化学物质。 比如催产素、内啡肽啥的。 这些化学物质能够帮助我们,去对抗身体的压力和炎症。 而且在亲密关系的支持下,一个人也会更加容易面对难关,熬过疾病。 除了亲密关系,对外社交也有用。 2023年《流行病学与社区健康》上,有一项针对28000多名、平均89岁中国老年人的研究说:参与社会集体活动,可能会延长寿命。 所以有一点点自己感到舒适的社交,还有必要的。 10健康长寿秘籍之——好心态好啦,最重要的来了! 我查了很多长寿老人的资料。 发现他们其实性格各异,生活习惯有好有坏。 而几乎唯一的共同点就是——心态好。 不生闲气,不管闲事,乐观豁达,多大事不往心里去。 最后长命百岁。 这其实也是有科学道理的。 200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伊丽莎白·布莱克本,得奖的课题就是关于这个事。 她发现人体DNA末端有一种端粒。 这个端粒的长短,可以直接反映一个人生命的长短。 衰老、疾病,都会让端粒缩短。 它一缩短,身体细胞就会立刻跟着老化。 伊丽莎白博士发现:心理状况对端粒长度的影响尤其明显。 她的团队花四年时间观察了一些长期照顾病患儿童的母亲。 结果是,照顾患病孩子的时间越长,她们的端粒就越短。 也就是说,压力会极大地促进衰老。 如果一个人整天活得如牛负重,心力交瘁。 他的端粒就会迅速缩短,细胞就会随之老化,他就会……短命。 伊丽莎白博士后来还做过一场情绪实验。 2017年,她的团队带着249位40到70岁之间、生活习惯相近的女性志愿者,去科罗拉多州的香巴拉山脉,搞了一场3个月的调息。 在与外界隔绝的情况下,她们每天进行2小时的冥想。 3个月后,有83%的人,端粒长度增加了30%。 相当于生理年龄减小了20岁。 虽然这个实验规模有点小,但情绪和心理状况对衰老的影响,可见一斑。 类似的研究不少,结果也都类似。 比如2022年《衰老》杂志发布的一项研究也表明:孤独、恐惧、抑郁……这些负面情绪会显著加速衰老,甚至比抽烟的危害更大。 所以,“笑一笑,十年少”还真是对的。 咱们以后遇事别太较劲了。 人生不如意,全靠想得开。 就算是艰辛荒年,也要把它过成太平盛世。 别老为了那些小破事糟心,不值当的。 11总结最后来总结一下。 咱们这辈子,大概率都要活很久。 而我们不但想长寿,还想健康地长寿。 要做到健康长寿,科学家们给出过这么7个秘诀:1、基因好。 2、吃少点,丰富点。 3、每晚10-12点睡觉,睡大概7小时。 4、多锻炼身体和脑子。 5、要有自己的小爱好。 6、要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7、最最重要的,要有好心态。 最后再给大家一个很重要的研究。 2023年,美国营养学会年在观察72万人后,得出结论:那些全方位改变生活方式的人,在40岁时,男女的平均预期寿命,分别延长了23. 7年和22. 6年。 哪怕你身上有”折寿基因“,也能有效抵消。 其实很多科学研究都表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只要做到一个,就有一个的效果。 当然,越早开始越好。 所以别犹豫啦,行动起来吧。 如果你也认同,记得文末点亮【赞】+【在看】。 然后把这篇文转发给你爱的人哦。 ──── 全文完 ────作者简介本文作者:李月亮。 高人气作家,微信公众号【李月亮】每日解读热点,透析人性,以理性和智慧陪读者成长。 新书《活得清醒》当当网热卖中。 发布时间:2025-01-05 12:00:53 来源:阅天下 链接:https://www.haidaliao.com/html/265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