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世界最长寿树懒在德国去世,动物界以慢制胜的杰出代表 内容: “世界上没有比这个不幸的家伙更懒的动物了! 它的身体构造充满了缺陷、瑕疵和错误,眼睛生得笨拙又无精打采,嘴巴咀嚼食物时又笨又慢,皮毛也是扁塌塌……”18世纪的法国生物学家勒克莱尔曾经如此直白地表达过自己对树懒的嫌弃。 和勒克莱尔同时代的动物学家们也都认为树懒是一种迟钝、懒散又爱装可怜的生物。 但是,在科学技术的迭代更新不断提升着人类工作效能和生活便捷的今天,以慢见长的树懒却越来越获得全球各地人们的赏识和青睐。 就在几天前,德国一家动物园里的一只树懒以54岁的高龄去世,消息一出,就引起了海内外关注。 这只树懒名叫“扬”,它在2021年作为“人类看护下最年长的树懒”被载入吉尼斯纪录。 老寿星“扬”的故事“扬”所在的动物园是德国西部城市杜塞尔多夫附近的克雷菲尔德动物园,在此之前,它还在汉堡的哈根贝克动物园生活过。 最早它是在南美的野外被发现的,发现它的那天是5月1日,因此,动物园姑且就往前推一天,把4月30日定为它的官方生日。 每年,动物园和“扬”的粉丝们都会给它庆祝生日。 今年4月30日,当它过54岁生日的时候,身体状况还很不错。 作为二趾树懒,“扬”的年纪将近它的野生同类平均寿命的三倍,也大大超出了它的圈养同类的寿命均值。 “扬”可谓老当益壮。 就在3月份,它的伴侣之一、22岁的雌性树懒“特里娜”为它产下了它的第22个后代,是个女婴。 除了“特丽娜”,“扬”还有一个伴侣叫“洛丽塔”,它和“洛丽塔”也孕育了不少儿女。 拥有如此多的子嗣,这也是“扬”无愧于最长寿树懒的一大功绩。 在“扬”之前,德国东部城市哈雷动物园的雌性树懒“葆拉”曾经享有“世界最长寿树懒”的头衔,但是“葆拉”没有繁衍后代,她的长寿基因也没能遗传下去。 自从继承去世的“葆拉”的头衔成为世界之最以来,“扬”为克雷菲尔德动物园吸引了更多的游客。 它在这里总共生活了38年,其间经历过几代饲养员,有些饲养员连续照顾了它25年,直到它生命的终点。 它的离去虽然是给漫长的一生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点,但对饲养员来说,依然难说再见。 对许许多多“扬”的忠粉们来说也是如此,在他们眼中,“扬”就是树懒界的翘楚,也是动物界以慢制胜的代表。 慢动作也有大用途树懒的速度有多慢? 看过电影《疯狂动物城》的朋友想必都有印象,这种动物对任何事情做出的反应,都是名副其实的“左手右手一个慢动作”。 据测算,哪怕是在最紧急的情况下(尽管在树懒的字典里恐怕并没有“紧急情况”一说),它们每秒钟也只会移动6厘米左右。 大多数时候,它们都会用扁平而又弯曲的利爪,将自己牢牢地倒挂在树干上,纹丝不动。 “生命在于静止”这一与人类社会以及自然界其他生物截然不同的信条,在树懒身上得到了最完美的呈现。 它们的领地很小,通常只局限于一棵树;吃得既少量又不挑,每天只需要60克左右的树叶。 可是,与世无争和慢节奏,非但没有让这种古老的哺乳动物在地球上绝迹,反而为它们赢得了生存的空间。 羚羊和鹿虽然灵活,却难敌猛兽的追击;树懒却因为慢到极致,反而不易引起食肉动物的注意。 再则,因为太慢,在身体表面滋生了大量真菌和藻类,这些“常住居民”既可以作为树懒唾手可得的零食,也可以为树懒提供一层天然的保护色,还可以散发出气味让凶残的天敌失去胃口。 这就是树懒的生存之道。 也许还不能被推崇为一种智慧的处世哲学,但起码不应该被贬低为“丑陋无用”(500多年前在美洲大陆初识树懒的西班牙殖民者确曾这样认为)。 除了不慌不忙的自洽感带给人类以某种启示,树懒本身的睡眠特性或许也能为失眠人群带来一些利好。 科学家正在通过遥测技术研究,树懒的睡眠深度以及每天9. 6个小时的睡眠时长究竟与何种因素相关。 怪不得现代人会对树懒着迷。 为了保护树懒,哥伦比亚的一家基金会于2010年发起了设立国际树懒日的倡议。 如今,每到10月20日,世界各地的人们就会共度这个属于树懒的节日。 “树懒是一种非常独特的动物,它们栖息在森林,行动非常优雅”,哥斯达黎加前总统卡洛斯·阿尔瓦拉多这样形容树懒。 在他任内,经过立法大会投票,树懒正式成为该国新的“国家象征”。 “树懒其实并不懒,所谓的‘懒’只是不符合人类社会的主流思想罢了”,有人这样说。 发布时间:2025-01-03 11:51:54 来源:阅天下 链接:https://www.haidaliao.com/html/263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