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新二十四孝(二十四孝) 内容: 新二十四孝之一,也是中国古代最早的孝道典范。 “父母在,不远游”,这是我们从小就耳熟能详的一句话。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也的变化,很多人认为,父母在,不远游,这是一种不孝的行为,那么,真的是这样吗? 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这个话题。 其实,不管是古古人也好,现代人也罢,都是如此。 一:新二十四孝一、孝感动天 二、戏彩娱亲 三、鹿乳奉亲 四、百里负米    中国二十四孝五、啮指痛心 六、芦衣顺母 七、亲尝汤药 八、拾葚异器 九、埋儿奉母 十、卖身葬父 十一、刻木事亲 十二、涌泉跃鲤 二十四孝图(1-12)(12张) 十三、怀橘遗亲 十四、扇枕温衾 十五、行佣供母 十六、闻雷泣墓 十七、哭竹生笋 十八、卧冰求鲤 十九、扼虎救父 二十、恣蚊饱血 二十一、尝粪忧心 二十二、乳姑不怠 二十三、涤亲溺器 二十四孝图(13-24)(12张) 二十四、弃官寻母 卡拉和距离坏 皮哦皮金丽娟了解了解就好机会二:新二十四孝图片1. 忠孝双全2. 望云思亲3. 上书救父4. 彩衣养亲5. 弃官奉亲三:新二十四孝是哪24孝《二十四孝》全名《全相二十四孝诗选集》,是元代郭居敬编录,一说是其弟郭守正,第三种说法是郭居业撰。 由历代二十四个孝子从不同角度、不同环境、不同遭遇行孝的故事集。 由于后来的印本大都配以图画,故又称《二十四孝图》。 为中国古代宣扬儒家思想及孝道的通俗读物。 二十四孝,讲的是中国古代二十四个孝子在不同环境下、用不同方式行孝的故事。 鲁迅先生当年曾经点评过二十四孝图,他说,有些故事可以勉强效仿,有些照着做,会有丢掉性命的危险,还有的,会让人非常反感,现在的时代,往往二十四孝的故事有些与时代不符,有些甚至有些不可思议,但是其实重要的是传承的一种传统信仰,一种精神传承,但并不能照搬照套,那就大错特错了  《全相二十四孝诗选》刊行后,得到广泛流传,成了元明清以来儿童的启蒙教材、一本广受欢迎的宣扬中华文化精神核心的经典,而且传播到日本、朝鲜、韩国、新加坡、越南等周边国家,成为其国民“孝”行教育的教材。 郭居敬是一位影响世界文化的历史名人。 1. 孝感动天。 远古帝王舜年轻时,父亲、继母和异母之弟多次想害死他,但舜仍然对父母孝敬,对弟弟慈爱。 他的孝行感动了天,于是就有大象和小鸟帮他耕种,后来帝尧还把帝位让给了他。 2. 戏彩娱亲。 春秋楚国的老莱子为了让父母开心,70多岁时仍然穿着五色彩衣,拿着拨浪鼓戏耍,就像小孩一样。 一次他跌了一跤,怕父母伤心,就躺在地上装哭,逗得父母很高兴。 3. 鹿乳奉亲。 周朝郯子的父母年老时想吃鹿乳,郯子就身披鹿皮,想混到鹿群中去取得鹿乳。 不料猎人把他当做了真鹿,要用弓箭射杀他。 他连忙解释,猎人才知是人,对他大加赞扬。 4. 为亲负米。 春秋鲁国人仲由,年轻时家贫,自己常吃野菜,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 后来他做了大官,但是父母死了,他经常感叹:“现在我还想为父母亲去负米,却再不能了。 5. 啮指心痛。 春秋鲁国人曾参少年时经常到山里去打柴。 一天家里忽然有客人造访,母亲不知如何接待,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 曾参忽然觉得心疼,明白是母亲在召唤,便赶快回家招待客人。 6. 芦衣顺母。 春秋鲁国的闵损常受继母虐 待。 冬天继母的亲生子的棉衣里是棉花,而他的棉衣里是芦花。 后来父亲发觉后要休掉妻子,闵损反而为继母求情,继母从此对他十分疼爱。 7. 亲尝汤药。 汉文帝身为一国之君,对母亲非常孝顺。 一次母亲病重,汉文帝日夜守护,天天为母亲煎药,每次煎好后,他都要先尝一尝,觉得合适才端给母亲。 8. 拾葚供亲。 汉代的蔡顺生活岔困,每日拾桑葚奉养母亲。 一天遇到军士,问他为什么把红桑葚和黑桑葚分开装他说黑桑葚让母亲吃,而红桑葚自己吃。 军士们就送给他米和牛,让他孝敬母亲。 9. 为母埋儿。 晋代郭巨家道中落但妻子生了一个男孩,郭巨怕养孩子影响供养母亲,准备将儿子埋掉。 挖坑时,突然挖到一坛上天所赐的黄金,于是既可孝敬母亲,又可抚养儿子了. 10. 卖身葬父。 汉朝董永家贫,父亲去世后只好问地主借钱办丧事。 后来他准备卖身去地主家干苦力,半路上遇到一位美女,于是董永就将她带到地主家帮忙。 该女子勤劳能干,一个月就织了300尺布,还清丁债务. 原来她是天上的七仙女被董永感动,特地下凡来帮助他的。 (未完待续,请看下一篇)四:新二十四孝标准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4-12-30 08:04:56 来源:阅天下 链接:https://www.haidaliao.com/html/256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