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为什么家长不要过度的提醒孩子? 内容: 为什么家长不要过度的提醒孩子? 优质回答:您好,我是丁丁这个问题我也犯过。 在他平时自己做某件事时,有时我会不停的提醒他,该做这个,该做那个,他总是一会儿就被我打断,后来感觉他的注意力并不是那么集中,估计注意力被我破坏了,后来我意识到这一点,刻意控制住了自己,这是他小时候。 他一点点的长大后开始进入学习时期,在他的学习过程中,我发现我的老毛病又犯了,会时不时去提醒,过多的提醒他要做这个该做那个,写作业的过程中,忍不住插嘴提醒,那么这样的后果是,他对我依赖性很强,任何事情需要我的提醒,没有自主性,他会让我提醒:到什么时间起床,会让我提醒:到什么时间写作业,让我提醒:带什么东西。 当我忘记提醒了时,他就开始埋怨我没有提醒他,同时我也会埋怨他,为什么总是让我提醒,他自己不主动? 却没有反省到是自己一开始就提醒他多了自己造成的错。 在写作业方面造成的后果就是,他没有足够的自信心,做一题或者做完一件事,他会等待,等待你发出口令:可以了,他才开始做下一件或者下一题。 后来再长大一点,当我跟他说某件事时,他会马上回答:好好好,表面我以为他很听话,听我的话了,可是当有一天我和他聊天时,说到这个问题,他说马上说好好好,是因为不想让我唠叨,很烦。 原来他是在敷衍我,看吧,过度提醒并没有任何好处,你说的口干舌燥,他听得心烦意乱。 从此以后我不再刻意提醒,一般我只说一遍,有时候我会问他这一天如何安排,说来我听一听,然后他就自己安排起来,我有时候会发现他安排的不妥,但也没有刻意的去提醒他,他的不妥,会因此给他带来他不愿意看到的后果,这时候我会安慰一下他,然后建议一下他下次如何进行调整,安排好自己的时间和事情。 在这样的过程当中,我发现,每个孩子从内心都希望他自己表现的很好,做的很好,哪怕是特别调皮的孩子。 其他网友观点我也赞同而且也是这么做的:当要求孩子干某事时,不宜过度地去提醒他(她)。 否则,效果往往适得其反! 不要过度提醒孩子该干什么事,有两大好处:第一,避免与孩子的逆反心理撞车。 别说是正处于心理逆反期的孩子,即使是成人,也不太喜欢别人过度提醒干什么事。 这会让人产生一种不信任感,会让人觉得太啰嗦,让人反感。 比如:“三味”刚用完餐,夫人便下达洗刷任务。 我欣然接受了。 但我先想活动活动放松一下,再干。 这时,夫人又催过不停:“洗碗去啊! ”,催一、二次,我还能忍受,可到第三次,我受不了啦,会干脆回答她:“你去干吧,我不干了! ”再如:领导让我做些材料,我很乐意地接受了。 可是规定上交时间还没到,他却追问个不停。 这时,我真想回一句:“不相我,找别人干去! ”其实,这并非我不想干,也并非我真的办事拖拉,有时候,自己也自己的打算和安排。 该干的事,还是放心上的。 但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不喜欢别人啰嗦、听别人命令! 你是否也有同感呢? 成人尚且如此,何况正处于逆反心期的孩子呢。 第二,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自觉性和责任心。 要求孩子干某事,父母既不可事事代劳,也不必时时放心不下。 很多时候需要放手让孩子自己选择时间、选择方式自主地去干。 比如:父母布置了孩子的学习任务,孩子不一定立即去做,他也许想再看一下动画片或再玩一会儿。 这时候,父母不必急躁,可以放点耐心,考验一下孩子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如果孩子在玩了一阵子后,主动去学习了,就应感到高兴,并予以表扬;如果孩子玩过了头,也暂且别大发雷霆,再借机教育孩子要讲诚信、做事要自觉、要有责任心……不失为一次教育良机。 您赞同“三味”的观点吗? 我是头条号“三味聊教育",力求用时代的眼光、理智的头脑、友善的言语,与您一起聊教育那些事。 感谢您的阅读、点赞和关注,并期待与您共同探讨本问题。 其他网友观点提醒孩子,是家长关爱孩子、是呵护孩子、是引导孩子的具体方式,本无可厚非,在如果不把握好“度”,便会适得其反。 第一种是对孩子“不提醒”、不闻不问的消极管理法,是许多家长“散养”的方式,理由是尊重孩子,让孩子无拘无束的自由、快乐成长。 殊不知,孩子对世界一切都是陌生的,極需要家长及时提醒,以免走弯路、险路、邪路。 孩子个头矮,看不远,骑在大人脖子上岂不是借力长高,登高望远了? 发布时间:2024-12-23 08:53:36 来源:阅天下 链接:https://www.haidaliao.com/html/246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