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苹果系统最新功能介绍 内容: 封面新闻记者 刘彬焕 记者从苹果公司获悉,苹果将在今年内未来的某次iOS、watchOS、macOS三大系统升级中,为中国地区用户进行定制化翻译,许多名称为英文的苹果系统原生App、功能、系统等等都有了新的纯中文或中英结合的名字,例如苹果用户非常熟悉的“Safari”,变成了“Safari浏览器”,增加了“浏览器”三字,“Wallet”变成钱包,“Live photos”变成“实况照片”,Airdrop变成了“隔空投送”等等。 记者了解到,苹果将对100个左右的App、功能、系统名称翻译为中文。 对于部分中国用户来讲,使用苹果的各设备时将更加简单易懂。 苹果此举,一方面显示了苹果公司对中国消费者更加友好,变得更接地气儿,而另一方面,也洞察出苹果对其消费群体的预估和迎合,希望越来越多的安卓用户在转投iOS阵营,windows用户转投macOS阵营时所需适应成本的降低。 据苹果介绍,这些新名称经过了反复琢磨,既充分考虑到英文原名的意思,也体现了中文在表义方面的细微差别。 记者通过梳理目前发布的所有翻译发现,按翻译方法可分为三类:原义呈现、混合搭配和创意性翻译。 原义呈现就是将英文直接翻译为中文,如macOS上的“调度中心”(Mission Control)、“启动台” (Launchpad) ,iOS系统的“钱包”(Wallet),硬件类的“原彩”(Ture Tone),“视网膜”(Retina). 混合搭配的翻译也比较多,因为一些app已经被苹果用户非常熟悉,如果改名为全中文,反而会造成不便,所以苹果采纳了英文 中文的翻译方法,如“Safari”变成了“Safari浏览器”,“iMessage”变为“iMessage信息”,“FaceTime”变为“FaceTime 通话 ”,“iCloud”变为“iCloud云盘”,“Touch ID”变为“触控ID”,“Face ID”变为“面容ID”,“Movie”变为“Movie剪辑”等等。 最终一种翻译方式便是创意性翻译,这个最考“手艺”,鉴于近年来苹果在中文文案的“逆天”,这批创意性翻译也比较有趣,比如苹果的创意性视频剪辑软件“Clips”翻译为“可立拍”,既保留了英文读音的相近性,也表达了“可以立即拍摄出创意视频”的软件重点,同样效果的还有“Finder”译为“访达”。 例如,GarageBand是苹果一款非常著名的音乐软件,在美国的文化环境中,家中车库做一个乐队是十分易于理解的,但是在中国却水土不服,这次翻译为“库乐队”将“库”字保留,又传达了“酷”的意思。 苹果用户十分喜欢的AirDrop功能,则是被译为“隔空投送”,彩奇网,Dock变为“程序坞”,Spotligt变为“聚焦”等等。 苹果此举,我们可以洞察其贴近中国消费者的诚意。 记者了解到,新的中文名称将在 iOS 、macOS High Sierra 和 watchOS今年内某次更新中向用户呈现,用户将系统语言选择为简体中文即可。 曾经,苹果官网对产品的翻译文案让人直呼看不懂,成为网络段子手的灵感源泉,也曾被网友吐槽“不懂中文”。 不过,从iPhone 6s公布,也就是2015年开始,苹果官网对各产品的宣传文案便开始“逆天”。 简单、直接、双关、准确,苹果的中文翻译越来越有“中国范儿”。 近年来,苹果在中国市场的市场动作和高管活动都显示其对中国市场的格外重视。 记者梳理到,2年内,苹果便多次为中国消费者献出“首次”,颜色定制版产品——“红色”Apple Watch表带,在GarageBand中加入中国乐器,今年初的红色iPhone 7更是被解读为贴近中国消费者的特殊产品;苹果公司CEO Tim Cook也在过去两年多次来华,任命出生于中国沈阳的葛越为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 而此次系统的更新,虽然仅仅是App、功能、系统的名称翻译,但却标志着其对中国市场更加友好的态度和新的营销策略。 发布时间:2024-11-10 09:11:16 来源:阅天下 链接:https://www.haidaliao.com/html/184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