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四个已被科学家证明,可人类却难以接受的理论,看看有哪些? 内容: 这些年人类文明之神最强大的地方是什么? 科技的进步让人们的认知边界不断扩展,人类也在不断挑战着科学的底限。 然而在科学不断进步的同时,人们的认知也在不断遭受冲击。 一些久经考验的理论在科研工作者们眼中是日月光明,但是在普通人的眼中却是笑话。 本篇文章综合了当下科研水平比较高的一些理论,这些理论它们已经被专家所证实,但普通人却一次都没心接受。 本文和你一起看看,这些理论到底是什么? 巴纳姆效应。 你怎么可能没有听过占卜算命之类的事呢? 算命是一项古老又常青的行业,什么天象地象,星象等等,都是算命师用来为客户解筹码混淆视听的手段。 人们听着这个听着那个,全当自己是不是真的,毕竟很多时候算命师说的不就是自己最近的处境吗? 其实这不是算命师真的有本事,而是一种心理效应叫做巴纳姆效应。 所谓巴纳姆效应,就是人们对于那些空泛不具体甚至模糊不清的描述,会听着更加真实,就像真的说出了自己的事情一样。 这个效应被心理学家们反复验证,尤其是在看似不靠谱的行业,比如算命、占卜、心理测试等行业甚至被大范围证实。 就拿心理测试来说吧,虽然一些心理专家会警惕心理测评所产生的因巴纳姆效应导致误判,但是在一些普通人眼中,这个效应却让测试更“真实”了。 因为一些模糊不清的描述迎合了每个人的某些方面,人们往往就把一些普通并且具有普遍性的描述,比喻性的描述当作真的对自己说出了什么。 而这个原理也让不少算命师少了许多麻烦,像五行八卦这种具体到人的特征的细节根本不重要,只要看出大概就行。 因为人们本身就会把他们赋予许多信息,所以哪怕你只说了一些模糊笼统的描述,他们也能完整的拼凑出自己的人生故事,既能满足客户需求,又不劳师费力,是不是一举两得? 巴纳姆效应可谓非常成熟并且被广泛应用,所以算命师随便说点什么笼统不具体的话,人们反而更容易相信。 同样,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要多留个心眼,不要被别人轻易哄骗了哦。 算命师有巴纳姆效应,人们也一样! 薛定谔的猫。 我们在学物理的时候蹦出的一个词就是“量子物理”,这个词汇在物理学的发展阶段有相当高的位置。 因为量子物理是物理学最不确定的一部分,而这一点也是让每一个有志于进入科学研究领域的人们感到退缩的原因之一。 不管是以前还是现在,量子物理都是很难懂的一门科学。 它的理论从提出到现在随着研究的深入,其深度和广度都在不断攀升,也越来越难理解。 既然很难,那人们肯定不愿意学,对吧? 但是量子物理又让很多人好奇,好奇它为什么这么难,好奇它真的存在吗? 面对这样的问题,著名物理学家薛定谔针对量子这一障碍设计了一个思想实验——薛定谔的猫。 这个实验非常简单,你只要想象一个猫放在一个封闭的盒子里,然后盒子里有一个放射线源和一个放射线探测器,当放射线探测器探测到放射性粒子的时候会触发机制杀死猫,否则猫会活着。 那么在这盒子关闭之前,猫的状态是什么呢? 由于处于封闭状态,没有人开盒子去看,那么按照量子叠加定律,在盒子里面,猫会有“活着”和“死去”的叠加态,这种叠加态并不是猪在睡觉而是模糊,而是因为观察者没有去观察,所以它同时是两种状态。 但是一旦观察者打开盒子,一瞬间叠加态就会瞬间坍缩,只剩下了活或者死其中一种状态。 这个实验能很好的解释量子力学中的观察者效应,因为经典物理中是可以同时知道所有信息,比如规则飞行的篮球,所有人都知道他飞向篮筐的时候是以什么速度飞行,所以都知道一个刻度准确值(即不能不知道球的位置和速度)。 但是到了量子力学层面就不同了,量子粒子什么都不能固定,也给之后的学者们推波助澜,把量子粒子之间的不确定性当作反向夸大的依据,为各种弯写奇异现象找到了扭曲客观性的理论依据。 这其中就包括大家常常抱怨的“刻度问题”,因为如果每个粒子都有固定属性,那就叫做牛顿力学,能接受吗? 旁观者效应。 哇噻,你见过吗? 这个星系好漂亮啊! 视野好好~大家一起来看看呀! 好久没看到这么漂亮的星系了,你看看他们好神奇啊! 诶,他们是谁? 他们将会是什么? 这就是旁观者效应,众多观众围住明星,明星围住众多观众,一曲瑟瑟起舞,这一幕幕都在上演和重演着。 旁观者效应是大众共同体的一种社会需求,是人类最普遍的一种反馈机制,那就是人多的时候大家就一块儿热热闹闹,人少的时候大家哈哈哈哈看热闹。 我们假设一下,如果你在路上看到了一个陌生的人痛苦地趴在墙上,大概经过多久会停下来为他叫一声“你没事吧? ”甚至停下来帮助他的人都会出现一些后果,有人以为他是路人,不应该强行打扰他;有人怕麻烦,不想出手;还有人大喊:“你这样没事吗? ”反正大部分时间都不会有人上前帮助他群体行为都是如此。 这就是旁观者效应,在群体行为中,为了减少自己行动过程中的错误群体,人会很自然地选择不出手行动,而许多人认为本应该出手行动的人,会因为他们的不作为而降低自己的出手意愿。 因此什么救火救援善举群体行为大多不会出现甚至不会得到群众捧场,都可以借助旁观者效应来解释。 但是有些时刻真正需要有人出手的时候,不还是希望来一点这种效果么? 毕竟每次社会重大事件发生的时候,总会有人站出来挺身而出,这种英雄主义精神不仅让他们英雄,还有网友们踊跃为他们前赴后继点赞和夸赞,更是激励后来人为他们敬礼仔肩使命,继续承担责任。 旁观者效应就好比火灾逃生时请不要大意地使劲推动旁边的人出去一样,在需要帮助的时候要大声呼喊,不用怕丢人,更不要怕麻烦,因为只有你行动起来了,别人才不会害怕和害怕麻烦哦! 海森堡测不准原理“别去碰他,他是一颗不定时炸弹! ”社工干部这样的说法大家应该听过吧? 这里面的意思就是这个家伙要么没事,要么是个大麻烦,我们不知道他是哪个,所以最好别招惹! 说出来,不免有点吹牛逼,但实际上是阐释一种原理——海森堡测不准原理。 我们通常接触的经典物理学认为所有事物都是有准确所在和固定轨迹的,所以我们的预测是准确的,并且可以被验证。 但是到了量子物理学层面,就要提醒自己量子粒子的世界是不一样的,不仅粒子的所在不固定,运动轨迹也充满极高的不确定性。 海森堡测不准原里有两个参数不能同时准确测定,那就是粒子的运动位置和运动状态。 因为如果同时准确测定的话粒子就会变成经典粒子,对吧? 这是它们最神奇最重要的一点,所以只可以知道它们单独的信息,而不能排斥汤根据它们共同特性推导相互关系。 发布时间:2024-11-04 10:13:13 来源:阅天下 链接:https://www.haidaliao.com/html/176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