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三国的成语系列故事 内容: (灿烂海滩原创作品,严禁转载)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志•诸葛亮传》注引《蜀记》,是西晋时期金城人郭冲讲述的一个有关诸葛亮的事迹。 原文如下:亮屯于阳平,遣魏延诸军并兵东下,亮惟留万人守城。 晋宣帝率二十万众拒亮,而与延军错道,径至前,当亮六十里所,侦候白宣帝说亮在城中兵少力弱。 亮亦知宣帝垂至,已与相逼,欲前赴延军,相去又远,回迹反追,势不相及,将士失色,莫知其计。 亮意气自若,敕军中皆卧旗息鼓,不得妄出菴幔,又令大开四城门,埽地卻洒。 宣帝常谓亮持重,而猥见势弱,疑其有伏兵,於是引军北趣山。 明日食时,亮谓参佐拊手大笑曰:“司马懿必谓吾怯,将有强伏,循山走矣。 ”这段记载的大意是:诸葛亮屯兵阳平,派遣魏延等人率部向东下,自己只留下一万多人守城。 司马懿率领二十万大军抵御诸葛亮,与魏延等人错过,却直接来到了距离阳平只有六十里的地方。 侦察兵报告说,诸葛亮在阳平的军队很少。 此时,诸葛亮也知道了司马懿的大军正在向阳平逼近,很快将兵临城下,于是想离开阳平前往魏延军队,可惜此时与魏延所部距离太远,又无法及时让魏延回军增援阳平。 阳平将士无不大惊失色,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此时,只有诸葛亮镇定自若,他下令放倒军旗,停敲战鼓,任何人不得随意走出营帐。 又下令打开四门,派人清扫街道。 司马懿一向认为诸葛亮处事谨慎,现在却故意摆出示弱的样子,便怀疑他有伏兵,于是率军向北上山,没有向阳平发动攻击。 等到了第二天吃饭之时,诸葛亮拍着手对部下大笑道:“司马懿必定认为我故意表现出胆怯是因为怀疑我设下了伏兵,所以才上山逃跑了。 ”本文要介绍的成语,便是上文记载中的“卧旗息鼓”,意为放倒军旗,停敲战鼓。 这也是由郭冲所首创的一句成语。 这个故事,其实就是后来“空城计”的原型。 不过,虽说这个故事已经流传了一千多年,但却是个彻头彻尾的虚构情节,理由也非常简单。 据《三国志》及《晋书》等史料记载,此时的司马懿尚在荆州任职,根本没有来到西北,诸葛亮面对的对手是曹真和张郃。 因此,这个所谓的“空城计”其实是郭冲自己臆想出来的事情,在历史上并未发生过。 参考书籍:《三国志》 发布时间:2024-11-03 07:34:51 来源:阅天下 链接:https://www.haidaliao.com/html/173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