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推铅球运动的发展趋势 内容: 一、我国推铅球运动的发展与现状我国的现代推铅球运动始于20世纪初,是随着西方文化的传人而来的。 1907年,在南京举行的“江南第一次联合运动会”上就已出现了“投送铁弹”的比赛。 在1910年举行的旧中国第一届全运会上,铅球就成为正式比赛项目。 在1930年举行的旧中国第四届全运会上,女子铅球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 1932年,我国开始使用世界统一重量的铅球。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推铅球运动发展较快。 1986年,辽宁运动员马永丰第一次突破18米,随后他连续八次改写自己创造的纪录,并将成绩提高到19. 78米。 2005年,北京体育大学学生张奇以20. 15米的成绩打破全国纪录。 2009年12月,上海运动员张竣在东亚运动会上以20. 41米的成绩打破了赛会纪录。 2012年,张竣成为中国参加奥运会男子铅球比赛的第一人,他也是中国第一个采用旋转式推铅球技术的运动员。 但从总体上看,我国男子铅球还处于较低水平。 新中国女子铅球运动水平提高很快。 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是我国女子铅球运动的鼎盛时期,涌现出了李梅素、黄志红、隋新梅等优秀选手。 其中,黄志红连续夺得1989年世界杯和1991年、1993年世锦赛金牌,以及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女子铅球比赛银牌。 2012年,巩立娇、李玲、刘相蓉三位选手进入伦敦奥运会女子铅球决赛,巩立娇以20. 22米摘取铜牌,李玲、刘相蓉分别取得第四名和第六名的好成绩。 二、推铅球运动的发展趋势(一)运动员选材的发展趋势铅球运动员的选材正向着“大型化”和成绩“模式化”方向进行。 世界优秀男子铅球运动员的身高多在1. 90米以上,体重多在120千克以上;优秀女子铅球运动员的身高多在1. 80米以上,体重多在90千克以上。 选材时,除了要考虑运动员的体形外,还要根据影响铅球成绩的主要因素构建的体能、技能等成绩模型进行选材。 (二)推铅球技术的发展趋势(1)技术动作简单明快,强调动作的实效性。 (2)强调动作的整体性。 (3)注重完整技术的速度节奏。 (4)充分运用肌肉的生理特点。 (5)重视最后用力阶段身体中心部位完成动作的速度。 (三)推铅球训练的发展趋势(1)重视运动员早期的技术训练。 (2)注重成绩模式训练法的运用。 (3)进一步提高训练质量和强度,并注重训练强度优先原则。 (4)重视发挥训练中诸因素的总和效应,强调训练的整体效益。 (5)重视训练的科研保障,实现科学化训练。 发布时间:2024-10-02 08:49:35 来源:阅天下 链接:https://www.haidaliao.com/html/123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