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上海 中餐日作 上热搜,人均2000元的 喂狗式上菜 怎么就火了 内容: | 作者:秋叶大叔 | 编辑:林琳最近,看到一个“中餐日作”的话题上了热搜。 原来是上海新开了一家中餐厅——中国菜·头灶,因“中餐Omakase”的方式惹来众多争议。 Omakase在日语里被翻译为“拜托、交给您了”,在这里是指没有菜单,由主厨根据当天时令食材,决定当日菜品的点餐方式。 一位博主“大咕咕咕鸡”用词犀利:“中餐日作”、“喂狗式上菜”、“pua顾客”. .. .. .被她的一番形容,引发大量关注,点赞更是超过20万。 抛开争论,仅仅是这家餐厅被网友们拱起来的热度,就已经让它成功出圈。 我也很好奇,这家今年1月份才营业的餐厅,是怎么走上黑红路的? 这家店的前身是上海的高端日料店,同样是Omakase的形式。 后来由于主厨与食客发生冲突,被举报发现缺少生食许可证而关闭门店。 装修、碗碟都没怎么更换,尤其是之前主厨制作料理使用的板前,都被保留了下来,于是就有了现在的头灶。 和日式Omakase一样,头灶的厨师会在板前完成菜品制作,每道菜品都会被详细介绍。 同时,头灶也沿用了前身日料店的规矩,必须提前预约,一晚上只接待6个人,下午六点半准时开始,不能迟到。 然而网上被广传的麻婆豆腐、皮蛋等菜品的餐品图,得到了大量网友们的嘲讽:“跟食堂打菜好像没区别”“用日料的形式、法餐的份量,做中餐”“上海青菜心配猪油渣,2颗售价180”“那么大一只鸡,竟然分到这么一片”还有一些菜的图是这样的:就是这样一家餐厅,人均消费高达2000 ,另外还要收取10%的服务费。 “性价比低”、“花2000都吃不饱”. .. .. .尽管如此,这家餐厅的预约现已排到了6月份,可见其火爆程度。 在某点评APP搜索上海的Omakase时,出现了两千多个结果,Omakase这么受追捧肯定也是原因的。 高端的Omakase环境好,隐私性强,餐桌上的精致摆盘,寥寥几位的食客氛围,处处细节彰显着仪式感和期待感。 即使是中餐Omakase头灶,厨师班底同样有备而来,他们来自入选了米其林三星餐厅的唐阁,对食材品质有要求,板前制作对烹饪技艺也有考验,相信不少人就是冲着对唐阁的信任而来。 对于头灶网友们是有争吵的,有人觉得是智商税,也有人觉得值。 美食博主“一片吃心”在品尝完后给出了很高的评价:头灶抓住了中国菜的本质:火,厨师用自己的温度和时间的把控来烹调优选的食材,呈现出它们理想的样子。 当有人提出“就怕热菜配冷盘”的质疑时,她回复道:“盘子90°,师傅在搬盘子的手都被烫红。 ”关于大量网友关注的“是否能吃饱”,部分吃过的人表示肯定,在用餐时,主厨会问客人是否需要追加。 虽然份量少,但数量还是多。 事实上,在头灶用餐,食物虽然不可选,但套餐内包含了汤、主食、热菜、凉菜、甜品等18道完整的单品。 价格被吐槽,是因为头灶把普通食材卖出了高昂的价格,除了备受争议的麻婆豆腐和青菜,其实套餐内还有燕窝蛋挞、黄皮老虎斑、M12、鱼翅春卷、象拔蚌等高级食材。 另外,跳脱出性价比和是否能吃饱的范畴,常吃日料、创意中餐的部分人认为,这种新体验是值得的。 至少是在中餐呈现方式的一个创新,如果餐厅更新了菜单,是非常乐意再来品尝一次的。 如果撇开价格、高端定位的因素,我倒觉得餐饮商家的积极创新,是可取的。 我们走在街上,会发现曾经昙花一现的网红餐饮:“一笼小确幸”、“泡面小食堂”等,早已看不到了。 经过疫情的洗礼,不少老牌餐饮品牌也扛不住了。 吉野家关闭全球门店;进入中国市场19年的“日料霸王”和民居酒屋、英国米其林粤菜餐厅Hakkasan纷纷退出中国市场. .. .. .相关数据显示,餐饮行业的年复合淘汰率在80%以上。 相信即使没有疫情,也会有一大批餐企倒下。 说到底,靠噱头和包装吸引来的流量,看腻了也就溜走了。 环境在变,消费群体也在变,餐饮品牌坚持老观念是走不长久的,要想生存下去还得用心做食物,并学会创新以应对这个时代。 从这个角度,我是支持中餐Omakase的形式创新。 为什么日料、法餐可以昂贵,但中餐价格标高就要挨骂? 没有逼你吃,有人愿意买单,说明他们发现了过去被忽略的市场,虽然普通人的确吃不起,但我们也不能说愿意消费尝鲜的人有什么错。 我反倒觉得,只要餐饮品牌是真的在踏实做食品,用心做服务,对得起每一位食客的“千金赴约”,就够了。 至于头灶这间餐厅是否走得长远,我想在上海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自会验证。 你怎么看中餐日作? 这样人均2000 的餐厅值得一尝吗? 发布时间:2024-10-01 07:39:51 来源:阅天下 链接:https://www.haidaliao.com/html/121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