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城池记忆 襄阳护城河的发展历程 内容: 1、在西汉高帝六年(公元前201年),护城河与襄阳城一起诞生。 2、同治《襄阳县志》记载,南宋绍兴二十年(1152年),一场大水漫城而过,知府陈天麟对护城河进行了疏浚。 3、南宋开禧二年(公元1206年),赵淳守襄阳时,护城河的宽度不过20米左右。 5、宋朝末,河道平均宽度超过了180米,最宽处250余米。 不仅如此,护城河还有了一套完善的排水系统。 6、元末明初1365年,邓愈重修襄阳城,“凿濠,城北以汉为濠,计400丈。 东、南、西凿濠,共2112丈三尺,阔29丈,深2丈五尺。 ”可见在元朝后期,护城河或是规模很小,或是一度被废弃。 这与史书中元朝在关内不怎么修城的记载相吻合。 7、明末,崇祯十二年,杨嗣昌镇守襄阳,把护城河修得又宽又深,河道向外延伸150余米,实际宽度近300米,比现在还宽。 8、咸丰八年(1858年)知府启芳疏浚了护城河,采用的是“谕城绅劝捐,由西门到长门分段认工”的方法,同时“檄知县梁照丈量濠面石柱24处,以清岸界。 ”9、同治四年(1865年)五月,知府方大湜将前任留下的石柱逐段丈量,留下宝贵资料“护城河由西门到长门共850长(约2850米)”。 10、同治八年(1869年),知府恩联与提督郭松林令士兵开工浚河,范围从西门至南门,共长500丈,深一丈,宽十丈。 11、新中国成立后,护城河失去了城防功能,被划为原襄阳市国营渔场管理。 1976年,政府对襄阳公园至东门段进行疏浚,长约300米,以提高产鱼量。 这段平均下挖1. 5米,挖起来的淤泥堆成了襄阳公园内的猴山。 12、1986年,对护城河进行了彻底的治理,也就是襄樊被评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以后。 1991年,为迎接“一节一会”在襄阳举行,再次大规模疏浚护城河,水面最宽达到250米,平均水深也有3米多。 发布时间:2024-09-26 08:17:26 来源:阅天下 链接:https://www.haidaliao.com/html/113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