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千年瑰宝,岂容轻废,更待弘扬
“要取消中医吗?”面对这样的疑问,我的答案是斩钉截铁的:不但不能取消,反而要倍加珍视,大力弘扬,让这一中华文明的瑰宝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中医,是中华民族在数千年生产生活实践和与疾病作斗争中逐步形成并不断丰富发展的医学科学体系。它以“天人合一”、“阴阳五行”等整体观念和哲学思想为指导,以“望、闻、问、切”四诊合参为诊断手段,以中药、针灸、推拿、拔罐、食疗等丰富多样的疗法为特色,在护佑华夏儿女繁衍生息、防治疾病方面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从《黄帝内经》奠定理论基础,到《伤寒杂病论》创立辨证论治,再到《本草纲目》集药物学之大成,中医的智慧结晶,不仅是中国人的健康财富,更是世界医学宝库中的晶宝。

有人以“不科学”为由质疑中医,这本身就是对“科学”狭隘的理解。科学并非只有一种范式,现代医学以还原论为基础,强调精准的量化与实证,而中医则以整体论和系统论为特色,注重从宏观、动态、联系的角度把握人体的生命活动和疾病规律。两者各有优势,互为补充。在许多慢性病、功能性疾病、亚健康状态调理以及养生保健领域,中医展现出了独特的优势和疗效。例如,针灸镇痛的神奇效果已被现代医学研究所证实,并逐渐为世界所接受;中药在抗击新冠疫情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也赢得了国内外的广泛认可。这些都雄辩地证明了中医的科学价值和实践意义。
取消中医,无异于割断我们民族的文化血脉。中医不仅仅是一门医学,它更深深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沃土之中,蕴含着中华民族的哲学思想、健康观念、生活方式和价值追求。它是“仁心仁术”的体现,是“大医精诚”的传承。取消中医,我们失去的将不仅仅是一种医疗手段,更是一种文化自信和精神家园。
当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中医在传承和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诸多挑战,如理论体系的现代化阐释、标准化建设、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中药材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等。但这并非取消中医的理由,恰恰是我们需要大力弘扬和发展的方向。我们要做的,是坚持守正创新,深入挖掘中医宝库中的精华,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阐释其科学内涵,提升其服务能力。要加强中西医结合,取长补短,共同为维护人类健康服务。要加强中医教育,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中医人才,让岐黄之术薪火相传。要推动中医药文化走向世界,让更多人了解中医、信任中医、受益于中医。

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在健康中国建设的征程中,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伟大事业中,中医药必将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让我们坚定文化自信,以开放包容的心态、科学求实的精神,共同守护好、传承好、发展好这份宝贵遗产,让中医这一千年智慧之光,照亮更多人的健康之路,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人类文明的进步贡献独特的力量。取消中医,何其谬也!弘扬中医,时不我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