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系列谈丨朱旭峰:AI时代的世界与中国
发布时间:2025-11-22 11:23:07 | 来源:阅天下

人工智能技术体系与全球竞争格局

重要前沿科技的突破,往往会改变世界经济政治格局,重塑社会结构。

人工智能是当前最受关注的前沿科技,体系分为基础层、技术层、应用层三个层次。基础层是人工智能产业的核心支撑,包括数据、算力、算法等核心要素,以及芯片、传感器等硬件和基础软件;技术层基于基础层软硬件开发,具备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等特定功能,且有明确的应用场景区分;应用层整合多种技术层技术,适配特定行业与场景,形成机器人、无人机、自动驾驶等实体产品,以及健康医疗、智能客服等智能服务。

中国在人工智能应用层相对领先,技术层与美国处于竞争态势,但基础层仍存在短板,尤其是芯片与部分核心算法、大语言模型等领域。曾有观点认为ChatGPT领先中国5到10年,但最近国内多款大模型的快速发展正不断缩小这一差距。高盛预测生成式人工智能将推动全球GDP增长7%,但相关企业目前仍处于“烧钱模式”,尚未形成可持续盈利的商业模式。

中美人工智能发展路径差异显著,美国大语言模型聚焦文字、图片、视频、程序生成等内容创作,中国则侧重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机器人是重要应用方向。机器人能模拟人类行为与思想,自主决策或辅助完成工作,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抢险救灾等高危行业及服务领域。疫情期间服务机器人需求激增,而面对生育率下降与老龄化加剧导致的劳动力短缺,其市场需求将持续扩大。这类实体产品既能节约人力,也能创造新的就业岗位与经济价值。自动驾驶是中美竞争的另一核心领域。

人工智能在军事领域的应用正改变国际政治格局,人工智能降低了军事行动的成本门槛,减少了人员伤亡损失。

人工智能:重塑世界经济政治的新引擎

从技术本质来看,人工智能兼具信息技术与工具技术的双重属性。作为信息技术,它能降低技能学习门槛,推动技术平权,例如帮助非编程人员快速掌握编程技能;但作为利用能源提高效率的工具技术,它不产生新的能源,仅涉及资源与财富的重新分配,这可能导致新的“数字不平等”或“技术鸿沟”。当前美国出现的相关罢工事件,新的诉求就是反对企业使用人工智能替代人工;而七大科技企业市值占美国总市值的一半,英伟达市值突破5万亿美元,相当于德国全年GDP,少数掌握人工智能技术的精英与产业持续积累财富,进一步加剧了社会分化。因此,我认为人工智能对人类进步的推动作用,难以媲美蒸汽机、电力等能源革命带来的颠覆性影响,其本质更多是财富再分配的技术手段。

人工智能推动产业结构升级,赋能各行各业提高生产效率,推动新兴产业发展与产品、服务升级,创造新商业模式。英伟达作为核心硬件GPU生产商,市场占有率达94%,市值突破5万亿美元,但类似互联网泡沫的风险仍需警惕。

在企业投资决策层面,人工智能与劳动力、全球化形成竞争替代关系。资本追求利润最大化与成本最小化,在全球化时代,企业会根据劳动力成本选择投资自动化设备、雇佣劳动力或海外设厂。美国推动制造业回流,但因国内劳动力成本高、劳资纠纷频繁,企业更倾向于开办无人工厂,导致制造业回流而就业未回流。

在国际政治格局层面,人工智能推动国际政治主体多元化,科技公司、国际组织等非国家行为体的地位持续上升,例如Facebook曾与澳大利亚就相关政策产生争端并促成对方妥协。国家间的力量对比将更依赖人工智能技术的掌握与应用,可能引发新的技术竞赛与军备竞赛,部分国家为追求技术领先可能突破伦理与安全边界。

全球科技创新格局与中国优势

当前全球科技创新格局呈现出显著的区域差异。日本与韩国创新资源被大企业垄断,知识溢出有限,企业文化中对风险的抵触与制度限制抑制创新活力,叠加人口问题导致创新动力不足。欧洲国家的高福利政策抑制了企业家精神与高风险投资意愿,以人工智能数字伦理和隐私保护为名实施地方保护主义,阻挡美国科技公司抢占本地市场。美国在人工智能领域投入巨大,特朗普政府曾推出5000亿美元科技计划,但同时出于政治目的打击高等教育与科研机构,削减相关科研预算。

中国在人工智能时代具备显著优势与可持续发展能力。首先,中国拥有庞大的数据规模、高度数字化的消费活动与统一大市场,为算法提供海量训练数据;其次,中国拥有世界最强大的产业链与制造业产能,形成完整人工智能产业链;第三,中国的5G网络、云计算平台等基础设施完善,6G布局启动,充足的可再生能源与特高压输电网络支撑算力产业;第四,中国在数学、计算机等领域培养了大规模专业人才,提供了充足的人才储备;最后,人工智能发展能有效缓解生育率降低与人口结构失衡带来的压力。

迎接人工智能时代的机遇

面对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个人、社会与国家都需要明确应对方向,抓住发展机遇。

对普通人而言,必须主动抓住时代变革的机遇,积极学习新技术,提升自身适应能力,避免“躺平”心态,以持续学习作为应对技术迭代不确定性的核心能力。

对全社会而言,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裂后,世界技术进步放缓,互联网信息技术的红利逐渐耗尽,缺乏增量进步导致全球陷入存量竞争,金融危机、地区冲突频繁发生。全社会迫切需要人工智能带来新的技术革命,推动全球财富总量增长,缓解竞争压力与社会矛盾。

对国家而言,要完善创新体系,充分发挥政府战略导向作用。当前全球所有国家都在通过战略布局推动人工智能发展,中国需进一步强化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引导人才、资金等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

历史上每一次科技革命的初衷都是造福人类,而非放大国家间、人群间的财富分化。各国应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推动产业升级,让人类文明迈向更高阶段。

作者:朱旭峰(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院长,清华大学科技发展与治理研究中心主任)

提示:您可以通过浏览器菜单选择“文件 → 打印 → 另存为 PDF”来保存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