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王杨秀清,军事水平究竟如何呢?从一破江南大营之战看,杨秀清并不能算是名将,军事水平只能说还可以,与韩信、白起、李靖、徐达相比,压根就不是一个档次。

太平天国名将众多,究竟谁最能打仗,军事实力最强悍?许多人都说是东王九千岁杨秀清,殊不知杨秀清其实很一般,被后人高估而已,这一点可以从一破江南大营之战看出。
江南大营,是一个怎样的军事组织呢?还得从金田起义说起,是杨秀清不敢打歼灭战造成的后果,对太平天国军事态势影响深远。
1851年1月,金田起义爆发,太平军包括家属在内2万余人。金田起义后,清朝立刻调兵进入广西,准备围剿太平天国运动,其中向荣最能打。
向荣,清朝名将,远征西北,坐镇山海关,征战每一个角落。但是,向荣麾下兵马并不多,不到一万人,算是精锐的部队只有自己的楚兵以及张国梁“捷勇”,五六千人而已。
向荣人数有限,不意味太平军就能取得胜利。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南京,杨秀清与向荣就一直保持某种“默契”,彼此拉开安全距离,从未进行主力决战。
金田起义,以及转战广西期间,太平军兵力一万出头,杨秀清不敢决战,还可以说得过去。1852年12月,杨秀清攻克武昌,裹挟民众,太平军号称60万,能战斗的也有10万,以及组建一支强大水师力量,却依旧不敢决战,这就不对了。

武昌城内,太平军战斗兵力10万,还有水师协助,结果如何呢?向荣直接围困武昌,兵力也就一万,杨秀清依旧不进行决战,没有消灭向荣,而向荣也不能破城。
武昌之战后,清朝授予向荣钦差大臣,节制江南各路兵马。向荣裁汰老弱,得到17000余人,然后一路追随太平军来到南京,在城东孝陵卫组建江南大营。
江南大营的任务,除了围困天京,还有阻止太平军东征江浙,兵力严重不足,而杨秀清依旧搞不定。要知道,江南大营与天京最近距离不足一千米,清军一发炮弹过来,杨秀清连东王府都要另外选址,以免殒命。
向荣能组建江南大营,本身就是杨秀清军事指挥失败的结果。金田起义后,杨秀清只管快速进军,尽量避免与清军主力交战,而清军战斗力一般,也不敢主动去拦截太平军,双方就这么菜鸟互啄。
江南大营的存在,对太平天国影响很大。太平天国需要两线作战,除了对付上游的湘军,还要对付江南大营的八旗、绿营。江南大营“红单船”水师封锁长江航道,天京多次陷入粮荒,杨秀清只能下令民众“喝粥”,并把妇女外放,减轻城内压力。

金田起义以来的错误,杨秀清自食其果,天京被清军围困。1856年,杨秀清为了解决天京的粮食问题,决定从江西战场、湖北战场、安徽战场调兵,集中优势兵力与向荣、张国梁对决,一破江南之战拉开序幕。
安徽军团主帅燕王秦日纲,大将陈玉成、李秀成、陈仕章、涂振兴等人,都不愿意打江南大营。因为,他们已经跟江北大营的托明阿,以及江苏巡抚吉尔杭阿打了三个月,士兵疲惫不堪。
秦日纲不愿意打,麾下将领也是如此,他们联名上奏杨秀清,表示困难重重。杨秀清不同意,非要打,他们便直接面见东王,恳请休整两个月。杨秀清大怒,当即表示谁敢再阻拦,定斩不赦,秦日纲只要硬着头皮作战。
独自迎战向荣、张国梁,秦日纲军团压力很大,连浦口、江浦都丢失。杨秀清为了扭转战局,立刻下令翼王石达开从江西战场返回来,停止对湘军进攻,先灭了江南大营。
石达开不愿意放弃江西,他已经开始围攻南昌,准备活捉曾国藩。但是,杨秀清严厉斥责,多次派使者来责问。石达开知道杨秀清不好惹,只能暂缓对处于绝境中曾国藩进攻,率主力回来与秦日纲一起联合战斗。

石达开、秦日纲两大军团同时参战,果真击败向荣、张国梁,取得一破江南大营的胜利。从这个角度看,杨秀清的确不错,他的优点就是威望高,可以做到权力集中,令行禁止,其他将领不敢反抗,故而取得胜利。
一破江南大营之战,石达开、秦日纲、陈玉成、李秀成都不想打,他们找各种理由来解释,但杨秀清非要打,还能取得胜利。
能够集中优势兵力,这也是杨秀清的优点,却也仅此而已。为何这么说呢?杨秀清只是打了一场击溃战,江南大营主力尚存,实力依旧雄厚,太平军没能打成歼灭战。
集中石达开、秦日纲两大兵团,这是摧毁江南大营的前提。既然已经决战,并从各地抽调兵马,就应该全力以赴,力求全歼江南大营残部,不给清军喘息之机。
杨秀清是如何做呢?分兵作战,石达开率兵西征,然后让秦日纲追击张国梁,着实是个败笔。秦日纲不是张国梁对手,且太平军兵力不足,结果陈玉成在战斗中受伤,太平军被挡在金坛、丹阳。

石达开西征,也是兵力不足,不说救援武昌,他连蒋益澧都打不赢。如此,东线与西线依旧有强大的清军存在,太平天国并没能打破两线作战困境,很快张国梁就重组江南大营,继续围困天京。
从一破江南大营全过程看,杨秀清虎头蛇尾,谈不上是顶级名将。向荣能组建江南大营,是因为杨秀清不敢打决战,让清军从金田一路跟着到南京,而清军精锐也才一万出头。张国梁能重新建大营,也是因为杨秀清不打歼灭战,只是一次击溃而已。
一万次击溃战,不如一次歼灭战,杨秀清不打歼灭战,结果就是让虚弱的清军在战斗中的到成长,自己还陷入两线作战困境,属于战略短视。这一点,杨秀清显然无法与擅长打歼灭战韩信、白起、李靖、徐达等对比,只能说中等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