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利夫兰的街坊们总说,洛克菲勒常去教堂捐钱,给孩子塞糖果,可没人见过他跟人红脸吵过架,直到一八七二年某个清晨,二十一家炼油厂老板同时收到标准石油的收购单子,大家才明白,那个总笑着的人,靠算盘和合同,一寸一寸建起了整个帝国。

1863年一个下雨的晚上,洛克菲勒在昏暗的油灯下对账,那时他才二十四岁,别人在酒馆里喝酒说笑,他却在算每桶原油从宾州运到克利夫兰的运费差,账本上的小数点一个一个地抠,铁路公司想涨运费,史密斯拍桌子骂人,他不说话,只把一叠纸推过去,说只要每桶便宜两美分,整个克利夫兰的炼油单子都归你,没人喊叫,没人拍桌,只有数字在桌上堆着,最后铁路公司不但没涨,还给他开了独家价。

三十年后,罢工的工人把工厂围得严严实实,那所谓的慈善家还是笑着,没被喊声压住,他把三份文件推到工会代表跟前,工人工资比市里平均高一成五,工时是长点,但有免费看病,涨薪之后每桶油多花三毛钱,我们可以聊聊绩效奖金和带薪假,他声音不紧不慢,像把刀轻轻划开那些闹腾的情绪,罢工就这么在一堆数字里慢慢没了声息。

1882年他吞并对手时露出了真面目,有人发现他挨个摸清每家炼油厂欠了多少钱,设备哪里容易坏,老板家里出了啥事,像猎人记下每只猎物的脚印,等对方带着家伙找上门,他只拿出五年铁路独家合同,脸上还是那副不紧不慢的样子,心里算的比合同还细,这不是垄断,是把东西用到该用的地方。

教堂里的祷告声,办公室里的算盘声,并购协议上签字的笔尖,这三样东西在洛克菲勒身上连成了一条链子,他让人看清一件事,商业里最可怕的不是凶狠的对手,是那些笑着把刀子捅进你心口的善人,当别人还在争论企业家该不该温和或强硬,标准石油早就用数字砌起了一堵墙,他的日记里写过,商业不用拥抱,只要让对手知道,跟你合作是他们唯一能活的路。#上头条 聊热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