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如晦献出了哪些奇谋妙计?李世明为何对他有很高的评价?
发布时间:2025-11-09 09:01:31 | 来源:阅天下

杜如晦是唐朝初年名相,也是唐朝众多开国功臣中,十分有意思的一人。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提到杜如晦这个名字,很多人的第一反应,肯定都是‘房谋杜断’这个成语。作为唐初最负盛名的一位宰相,杜如晦这个名字,很多人肯定都听说过。但要说杜如晦到底为唐朝做出了哪些具体贡献?做了哪些工作?献了哪些奇谋妙计?很多人可能就说不清楚了。

图片

更有意思的是,就是这样一个大家都知道他的名字,却不知道他贡献的人,唐朝官方对他的定位亦是极高!李世民创立文学馆的时候,杜如晦在文学馆内排名第一!李世民登基之后,杜如晦也获得了头等封赏。后来李世民评定凌烟阁功臣榜的时候,杜如晦排名第三,仅次于长孙无忌和李孝恭。要知道,大名鼎鼎的秦二爷秦叔宝,一生那么多传奇故事,最后在凌烟阁功臣榜上,其实也仅仅只排名第二十四位而已。

那么,杜如晦到底都干了什么?才会让李世民对他有如此高的评价呢?

杜如晦,字克明,出身京兆杜氏,也就是现在的西安人。京兆杜家是关陇集团的核心家族之一,唐朝姓杜的有名望的人,基本上都是出自这一家。除了杜如晦之外,比如杜甫、杜牧等人,都是出自这一族。

而杜甫他们家这一支,从北魏时代开始,就一直权势显赫。杜甫的高祖曾任北魏辅国将军,曾祖曾任北周开府仪同三司,祖父曾任隋朝怀州长史,父亲曾任隋朝昌州长史。除了权势显赫之外,这一族也以家学渊博著称。据史书记载,杜如晦从少年时代开始,就精通历史和文学,深受家学熏陶。

但有意思的是,在整个隋朝期间,杜如晦没怎么做过官。

杜如晦出生于公元585年,也就是隋朝建立之后的第四年。因为家世原因,杜如晦在杨广登基之后,曾被征辟为预备官员。此后,杜如晦被吏部侍郎高孝基看中,被任命为滏阳县尉。但此后不久,杜如晦便辞官不做,弃官回家。

图片

杜如晦当时为什么要辞官不做?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并不复杂。因为当时的杜如晦,是一个志向抱负都十分远大的有志青年,根本不愿和当朝权贵同流合污,不愿结党站队。以隋末那种黑暗的官场环境来说,就算杜如晦有大才,也很难施展自己的抱负,还不如回家耕读传家更舒服。

而杜如晦这种情况,其实也不是个例。在隋末唐初的历史上,其实有很多非常有才干的人,在隋朝都没做到多高的位置,但到了唐朝之后,却都建立了传世功勋。这其中便以唐初名将李靖,最具代表性。李靖在隋朝的时候,工作了二十多年,一直没什么起色,甚至连军队都没碰过。但是到了唐朝之后,却能很快带兵横扫天下,成为一代战神。

不得不说,对于人才而言,大环境真的是挺重要的。

另外这里再多说一句,提拔杜如晦的这位隋朝吏部侍郎,在发掘人才上面,还真是挺有一套。他主持吏部选官期间,除了发现了杜如晦之外,还发现了另一个极有才干的年轻人。这个人,就是后来的房玄龄。在隋朝的时候,房杜两位大才其实都已经被发现了,可是当权者却弃之不用。这样的隋朝要是不亡,那才是呢!

后来,到了大业十三年,随着李渊自太原起兵,而后一路攻破长安,入主了关中。杜如晦的人生,终于到了一个转折点。这一年,杜如晦已经33岁了。一个33岁的男人,此时连个稳定的工作都没有,只能在家种地生活。杜如晦要是生活在现代,估计是别想娶媳妇了。

图片

不过,李渊入主长安之后,杜如晦却遇到了人生当中最重要的一个机会。李世民率兵抵达长安城外的时候,当时在隋朝担任小官的房玄龄,曾主动前去面见李世民,而后投靠了李世民,做了李世民麾下的心腹谋臣。而房玄龄进入李世民麾下后,马上就向李世民举荐了杜如晦。

房玄龄和杜如晦,当年都是那位吏部侍郎发掘的,所以很清楚杜如晦的才干。就这样,在房玄龄的举荐下,杜如晦这个名字,终于传到了李世民的耳朵里。后来李家入主长安之后,李世民马上就给在家闲居的杜如晦,下了征召令。杜如晦对此也没有拒绝,欣然到了李世民麾下,担任文官。

而随着杜如晦开始逐渐投入到工作当中,李世民很快发现,自己找对人了。

提示:您可以通过浏览器菜单选择“文件 → 打印 → 另存为 PDF”来保存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