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狂飙38%全球份额,世界每三辆车就有一辆中国造
发布时间:2025-11-07 11:46:50 | 来源:阅天下

全球汽车产业的竞争格局正在经历一场史诗级重构,中国制造的汽车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驶向世界每一个角落。

2025年9月,中国汽车在全球市场占据了38%的历史性份额——这意味着全世界每卖出100辆汽车,就有将近40辆是中国制造。

这一数字不仅创造了新的纪录,更凸显出全球汽车产业格局的结构性变化:中国已经不再仅仅是“世界工厂”,而是真正升级为“世界车厂”。

从国内市场看,政策引导下的“以旧换新”补贴持续发力;从海外市场看,中国汽车出口连续41个月保持同比正增长。

图片

01 全球格局:东方主导的汽车产业新秩序

2025年1-9月,全球汽车市场呈现出明显的“东升西降”格局。全球汽车销量达到7053万辆,同比增长6%,而中国的贡献尤为突出。

中国汽车销量达到2432万辆,同比增长13%,增速领跑全球主要市场。

相比之下,美国市场销量为1258万辆,仅增长4%;德国市场甚至出现1%的下滑;日本虽然微增5%,但总量仅为346万辆,不到中国的七分之一。

曾被寄予厚望的印度市场,前三季度销量400万辆,增速仅2%,远远跟不上中国节奏。

全球汽车市场的增量,几乎全靠中国在支撑。没有中国,2025年的全球车市可能只是个位数增长,甚至原地踏步。

回顾2025年中国汽车市场份额走势,可谓一波三折。年初,随着“两新”补贴政策逐步启动,中国汽车销量回升,1月份额达到34%的高点。

2月份,受春节因素和美国、日本等市场暂时偏高的影响,中国世界份额一度回落至31%。

随后,在以旧换新补贴政策的推动下,中国车市逐月走强,到7月份额回升到34%的较好水平。

图片

02 政策驱动:精准滴灌的产业智慧

中国汽车产业能够逆势上扬,背后是一系列精准而有效的政策引导。

从2024年下半年开始,中国政府就把“以旧换新”补贴政策加码扩围,一直延续到2026年。

这个政策听起来普通,但效果非常直接:老百姓手里那辆开了七八年的老车,可以换一笔现金补贴,再买一辆新车。

尤其对三四线城市和县乡市场来说,几千到上万元的补贴,足以打消很多人的观望心理。

更重要的是,这个政策不是撒胡椒面,而是精准滴灌。新能源车不仅享受国家补贴,还能免征购置税;燃油车虽然没那么香,但地方财政也在推分档补贴,鼓励大家换车。

这种“双轮驱动”的策略,既稳住了传统市场,又加速了电动化转型。

结果就是,2025年9月,中国狭义乘用车零售达到224.4万辆,创历史新高,比2017年9月的历史峰值还高出5万辆。

图片

03 出口爆发:从产品出海到生态出海

中国汽车产业崛起的另一个标志,是出口业务的持续爆发。2025年1-9月,中国汽车累计出口量达到495.0万辆,累计同比增长14.8%。

更值得关注的是,9月份我国汽车出口量再次劲超60万辆,再创月度新高,同时在增速上也连续保持了5个月的两位数同比增长。

新能源汽车成为拉动汽车出口的重要力量,占据了近四成的出口份额。

2025年9月,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量为22.2万辆,同比大幅增长100.5%。

从累计数据来看,2025年1-9月,我国新能源汽车累计出口量为175.8万辆,累计同比增长89.1%。

出口结构也发生了深刻变化。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2025年1-9月,我国汽车出口量排名前十位的企业合计出口量为427.7万辆,占汽车出口总量的86.4%,集中度较高。

在整车出口前十企业中,比亚迪增速最为惊人——今年1-9月累计出口70.5万辆,累计同比增长高达133.3%,出口量仅次于奇瑞排名第二。

图片

04 新能源引领:技术突破与市场认可

中国汽车在全球市场的崛起,离不开新能源汽车的引领作用。2025年9月,中国新能源车国内零售渗透率已经达到57.8%,也就是说,超过一半的新车都是电动或插混。

而在纯电领域,批发销量同比增速高达32.4%,远超整体市场。

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不仅体现在数量上,更体现在技术突破和市场认可上。

高达99%的中国电池电动车主表示他们会考虑再次购买电动汽车,这种认可程度是世界其他地区无法企及的。

中国再次以巨大优势领先:电动汽车普及率从2023年的36%跃升至2024年的49%,巩固了该国作为全球最大、最具活力的电动汽车市场的地位。

罗兰伯格公司将中国的领先地位归因于其不断扩大的车队和快速的充电基础设施建设。

报告强调,从汽车制造到能源供应和数字服务,中国的电动汽车生态系统已经达到了其他市场无法企及的整合水平。

图片

05 全球视野:多元市场的全面突破

与过去依赖个别重点市场不同,如今中国汽车出口在亚、非、欧、拉美等地区全面实现规模化突破。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指出:“今年我们出口市场实现了多元化的突破,对阿联酋、对墨西哥、对英国等这些出口都实现了超强增长,尤其是在中东还有像英国这些市场,我们都增长了近50%以上。”

欧洲市场是2025年的最大亮点之一。彭博社数据显示,中国车企9月在欧洲市场再次创下新纪录,不仅录得史上最佳单月销量,比亚迪、上汽集团旗下MG、奇瑞等品牌更首次超过韩国起亚等,市场份额攀至新高。

在东南亚,中国车企通过本地化建厂深耕市场。长城汽车巴西工厂竣工投产,作为长城汽车海外第三大全工艺整车制造中心,该工厂承载着辐射墨西哥、阿根廷、智利等拉美市场的核心使命。

图片

06 智能网联:面向未来的技术布局

在电动化加速推进的同时,中国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的布局也在加快。2025年10月18日,《智能网联汽车网络技术路线图(2025—2030)》在2025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闭幕式上正式发布。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总工程师魏然解读称,智能网联汽车向信息通信行业提出了“长周期可用、稳定可靠传输、多场景适配、高安全防护”的综合需求。

需要系统性结合多种通信网络、算力基础设施以及网络安全技术,构建“泛在接入、能力协同、安全可信”的立体化网络体系。

路线图提出,在泛在接入、服务协同的连接能力方面,一是提高车辆先进通信能力的搭载率,强化车端接入能力;

二是优化车辆行驶环境的网络覆盖,通过地面通信和卫星通信形成“天地”无缝衔接。

同时,还需要构建覆盖“端—管—云”全链路的纵深防御体系,强化网络安全防护与态势感知能力。

这一路线图的发布,标志着中国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正迈向系统化、标准化发展新阶段。

图片

07 挑战仍存:从做大到做强的必经之路

尽管中国汽车产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面临的挑战也不容忽视。

首先是利润问题。2024年中国汽车行业利润暴跌至654亿元,不到丰田一家公司净利润的一半。

2025年上半年,不少车企仍在亏损,尤其是新势力。虽然销量上去了,但钱没赚到,长期来看不可持续。

其次是产能过剩。目前全球汽车产能利用率预计到2028年将降至60%以下,中国作为最大生产国,首当其冲。

如果不能有效消化产能,未来可能出现更大规模的行业洗牌。

最后是外部风险。墨西哥计划从2026年起对中国汽车加征50%关税,美国和欧盟也在酝酿新的贸易壁垒。

虽然中国车企可以通过本地化生产规避部分风险,但地缘政治的不确定性始终是个隐患。

---

数据显示,中国品牌在英国、比利时、澳大利亚等多元市场销量全面开花,不再依赖某一特定市场。

在伦敦街头,中国新能源汽车已成为最具代表性的绿色出行工具,而比亚迪甚至针对日本市场量身定制K-EV车型,直接打入占日本汽车市场四成的K-car领域。

从“世界工厂”到“世界车厂”,再到全球汽车技术的输出者,中国汽车产业的崛起已不仅限于产量和销量的提升,更是一场关于技术创新、品牌重塑与全球布局的全面变革。

全球汽车产业的竞争规则正在被改写,而中国已成为最重要的规则制定者之一。

提示:您可以通过浏览器菜单选择“文件 → 打印 → 另存为 PDF”来保存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