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地“隐语”解析
李宽云
武城所在的鲁西北平原,交通便利,人口密集,物产丰富,贸易繁荣;又因地处孔孟之乡,重礼仪,喜交往。在这种优势环境下,催生了丰富多彩的语言。其中有一种“隐语”,言词委婉且形象生动,有讽喻劝勉之效;时下,有些“隐语”还面临失传之虞,因此更有必要解析一番并保存下来。
有关名称的隐语
“老缺”。当地俗称土匪为“老缺”,说它是隐语,是因为还有一个直白的俗称“断截道的”,而“老缺”的含意一直很模糊。汇总众人的说法,老缺主要由两种人组成:一是地痞,二是逃犯。这些人既缺德又缺钱,也没有女人愿嫁。什么都“缺”还梦想不劳而获,于是就什么都抢,而且胆大妄为,不择手段。
“忌讳”。当地人下饭店,经常这样说:“掌柜的,来点儿忌讳。”如果店家直言发问:“噢,你吃醋哇?”那一准儿会引起不痛快。据说,“醋”成为敏感字眼,源于过去豪门之家妻妾间的“争风吃醋”,但当它逐渐成为嫉妒的代名词时,其所指已经不局限于女性了。
“鬼子肉”。以往的岁月中,常有人把驴肉称作“鬼子肉”。缘由是:驴的相貌与鬼传说中的“牛头马面”极为相似,再加上擅走夜路,故此便称驴为鬼,于是驴肉也就成了“鬼子肉”。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日寇侵占中国,像魔鬼一样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国人骂他们是日本鬼子。为了泄愤,吃驴肉时也更愿意说是“吃鬼子肉”!
“家里的”和“外边的”。这是过去当地人对妻子和丈夫的一种普遍的代称。它反映的时代信息是:一是“女主内,男主外”的传统观念;二是传统礼教下拘谨的夫妻关系,尤其是过去的农村,夫妻间打招呼,几乎全用“哎”字开头,然后就是“我说”。
“双身子”和“抬抬身”。在传统的礼教中,婚姻和生育都是羞于出口的话题,于是“双身子”就暗指怀孕了;而“抬抬身”则成了改嫁的隐语。
“药罐子”。药罐子本身是盛药的,当一个人被说成“药罐子”的时候,则暗示身体不好,经常吃药。
“三长两短”。这个词经常这样使用:“这要是有个三长两短,一家人可怎么活呀!”这里的三长两短,是指棺材,自然也就暗示着死亡。或许有人问了:“棺材不是四长两短吗?”哎!这就是传统语言的严谨:四长两短是盖棺论定,这里是假设,棺材盖儿还没盖上,自然是“三长两短”啦。
“露水夫妻”。指短暂的且偷偷摸摸的夫妻关系,夜聚昼分,就像露水一样见不得阳光。
“擦腚砖”。在纸张缺乏的年代,确实常有一些人拿砖头擦腚;但它的言外之义更丰富,一是指没多大用处的人,二是讽刺某些人不厚道的待人方式:用时拿来,用完扔掉。
“豆腐渣”。这个词的原意很好懂,就是做豆腐剩下的废料;所以,当一个人被称为“豆腐渣”时,不外乎就是“废物”的意思。不过,“豆腐渣”在有些地方却是名吃。这个事例似乎像个提示:不要随意轻视人;更不要“看自己一朵花,看别人豆腐渣”。
有关行为的隐语
“拉皮条”和“拉帮套”。拉皮条,暗指不正当交易的中介人,主要嘲讽搞不正当男女关系的牵线人;拉帮套,原意是两匹马拉的车如果负载较重,就再加一匹马拉套。这个词意的改变,缘于生活普遍贫困的年代。作为顶梁柱的丈夫,因懒馋赌抽伤病等原因,无力支撑家庭,不得不找一个光棍来“拉帮套”,这也意味妻子要被别人分享。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文明,这种习俗已趋于绝迹。
“窝里吃,窝里拉”。讽刺某些人做事不讲究,在近亲、家庭和家族中,做出伤风败俗的举动。
“蹲笆篱子”。笆篱子如今很少了,过去当地常见的是垒起半截土墙再插上木棍的那种,就像是铁窗一样,于是笆篱子就成了监狱的代称,而“蹲笆篱子”则成为了坐监的隐语。
“拾起坷垃砸坷垃”。坷垃互砸的结果是全碎了,表示一举两得;再一层意思是指做事无投入,拾麦子打烧饼——干赚。这句话通常比喻一个人做事爱用心机、善使计谋,略含贬义。
“驴粪蛋子外面光”。嘲讽某些人为人处事轻实质重外表,和“绣花枕头一包草”大致是同一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