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豪榜就像一个时光机,它见证了很多行业的兴衰,也见证了很多富豪的起起落落。
10月28日,胡润研究院发布了《2025胡润百富榜》。
在今年的榜单当中,排在前100的大多是一些老面孔,但从行业分布来看,跟前几年相比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前100名富豪当中,大多都来自制造业,而来自房地产行业的面孔已经大幅减少。
在前100名当中,单纯从事房地产开发或者跟房地产有关的富豪总共有9个,其中专业从事房地产开发的有6个,但在这6个专业从事房地产开发的富豪当中,有5个来自香港,而大陆上榜的只有龙湖地产的吴亚军一个人。

这种现象跟前几年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要知道过去几十年在我国房地产迅猛发展的背景之下,房地产行业可以说是富豪的制造机,每年上榜前100名富豪的房地产大佬都非常多,尤其是在2016年到2020年这段时间更是房地产富豪们集中爆发的时间。
在2016年胡润富豪榜前100名当中,来自房地产行业的富豪高达36个,在前10名当中更是有6个来自房地产,其中首富王健林也是从事房地产开发的;基于房地产的这种重要性,2016年的胡润百富榜更是搬到马来西亚碧桂园森林城市发布。

2017年胡润百富榜前100名当中,来自房地产行业的富豪也达到了32个,其中中国首富许家印也是来自房地产行业。
2018年胡润百富榜前100名当中,来自房地产行业的有34个,虽然房地产大佬没有能够蝉联榜首的位置,但前10名当中依然有三个来自房地产行业。

2019年胡润富豪榜房地产行业依然占据绝对优势,前100名当中有32个富豪来自房地产行业,前10富豪当中更是有4个来自房地产。

不过从2020年之后房地产行业开始迎来转变,上榜的富豪开始明显减少,这一年在胡润富豪榜100名当中,来自房地产行业的大佬只剩下22个了,而且很多人的财富排名都明显下滑。
2021年,这应该是房地产行业最后的巅峰,这一年在胡润富豪榜前100名当中,来自房地产行业的只剩下19个了,最关键的是这份富豪榜纳入了香港的富豪,在上榜的这19名地产富豪当中有三个来自香港,相当于大陆上榜来自房地产行业的只剩下16个。
2022年,随着房地产进入调整周期,房地产行业的富豪们财富大幅缩水,上榜的人数越来越少,其中大陆富豪榜上榜的人数进一步下降到12个,其中纯房地产开发的富豪更是不足8个。
在随后的2023年跟2024年,富豪榜前100名当中来自房地产的富豪也越来越少,直至2025年在前100名富豪当中来自大陆房地产行业的富豪就只剩下一个了,还是排在最后的一位。
按照这种趋势来看,预计到2026年,大陆房地产行业富豪将会彻底跌出前100名。
从2018年巅峰时期前100名富豪当中有34个来自房地产,占比超过1/3,再到2025年仅剩一人入榜,这种差距完全可以用断崖式下跌来形容。
更关键的是,不仅房地产行业的富豪们上榜的人数大幅减少,甚至有很多人直接从富翁变成了“负翁”。
比如巅峰时期,许家印曾多次上榜中国富豪榜,而且直接当上首富,而如今恒大风雨飘摇,许家印的财富也大幅缩水,甚至因为欠下巨额债务而被债权管理人“抄家”了。

房地产行业的这种表现大起大落,就像电视剧里面的情节一样,一时半会让人无法反应过来。
但这些富豪榜的变化就如同一个记事本,记录了中国房地产的兴衰。
自1998年我国开始实行商业房地产政策以来,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房地产每年都在迅猛增长。
比如2005年我国新建商品房销售额只有17576.13亿元,但到了2021年最巅峰时期,我国新建商品房销售额已经达到170158.66亿元,相当于15年增长了8.7倍左右,年均增速超过57%,在这十几年时间,房地产行业可以说遍地都是钱。
也正因为如此,过去十几年有大量的企业都涌入房地产行业,2005年,我国从事房地产开发的企业还只有56290家,2021年巅峰时期,从事房地产开发的企业达到105434家。
尽管房地产开发企业迅猛增长,但市场竞争好像并没有那么激烈,大家都相安无事,因为房地产增长的空间足够大家去分享。
在这种背景之下,房地产行业也成了造富机器,每年都诞生出很多富豪,其中有很多人都上榜了胡润富豪榜,还有那些没有上榜的人,也积累了大量的财富。
然而从2021年开始,一切都结束了。
受到大环境以及房地产行业调整的影响,从2021年左右开始,房地产行业进入了前所未有的调整周期,在这种背景之下,房地产行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一方面是整个市场的房地产销售额逐年下降。
从2021年到2024年,我国新建商品房销售额分别为17万亿,12.74万亿,11.67万亿,9.67万亿,相当于短短三年时间,新建商品房销售额就下跌了43%以上。
另一方面是房价持续下跌。
2021年,很多城市的房价都达到了巅峰期,随后房价开始进入下行通道,经过几年的调整之后,很多城市的房价跌幅达到20%以上,个别城市甚至达到30%以上。
在房价持续下跌的背景之下,整个市场笼罩在阴影当中,大家对房地产的未来都充满了悲观,所以很多人都不敢盲目入市,更多的人都是处于观望的状态,在这种背景之下,即便各地陆续放开了各种政策,甚至推出了历史上最优惠的购房政策,比如利率最低,首付最低,有些地方还给予现金补贴,但仍然无法挽回房地产的颓势。
面对这种市场变化,各大房地产行业没有能够等来春天,很多人都倒在了冬天里面。
这两年时间,曾经那些风光无量的房地产企业都纷纷陷入困境当中,不仅销售额下降,而且市值也大幅缩水,这也导致房地产行业的大佬们财富大幅缩水,个别人跟巅峰时期相比甚至减少80%以上。

对于房地产行业今天这种处境,很多人都可能将原因归结于大环境,甚至归结于前几年所推出的一些调控政策。
首先我们不否认大环境的变化确实对房地产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因为市场的需求下降了,对应的房地产行业的销量下降了,财富自然跟着缩水。
但如果大家认真分析2025年的富豪榜会发现,仍然有不少房地产大佬入围,只不过入围的这些大佬很多都是来自香港。
那为什么香港这些房地产大佬财富相对这么稳定呢?难道他们不受房地产大环境的影响吗?
事实上,目前很多香港房地产大佬有一部分业务也是在大陆,他们自然受到大陆房地产行业的影响,而且这几年香港本身的房地产行业表现也并不太乐观,所以整个行业对他们的冲击肯定是很大的。
只不过相比于大陆的房地产企业而言,香港的开发商受到的冲击相对比较小,而他们之所以能够穿越周期,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他们的负债率一直维持在低水平运营。
如果大家认真去分析香港一些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财报会发现,他们的负债率其实是比较低的,很多企业的资产负债率长期低于40%,甚至低于30%,相反他们手头更多持有大量的现金,以备一些不确定的风险,所以他们才能够在面临行业大变动的时候,依然能够保持相对稳健。

相对来说,大陆的很多开发商就明显过于贪婪,在过去十几年房地产行业迅猛增长的时候,每一个开发商一心都只想把业务做得更大,赚取更多的财富,于是他们就开始不断地加杠杆不断借债。
很多开发商在开发项目的时候自有资金一般都只有20%~30%,剩余的基本上都是通过向银行借贷款、发行债券,或者售卖期房筹集资金,然后进行滚动开发。
凭借着这种高杠杆开发,很多企业业务增长确实非常迅猛,有不少企业营收年均增速都可以达到30%甚至50%以上。
但这种迅猛增长的背后其实早就暗藏危机,那就是负债率过高;很多大陆房地产开发企业前几年负债率都超过80%,甚至90%以上,个别企业净资产负债率甚至超过100%。

但与债务迅猛增长不同,很多开发商的现金储备却并不太乐观,比如在2020年,整体房企货币资金/短期负债的比重只有131.7%,一些中型开发商的现金覆盖倍数甚至不到100%。

开发商的这种财务状况就如同走钢丝一样,随时有可能会跌落重伤。
果不其然,经过几年的调整之后,开发商开始纷纷爆雷了,在这我们只能说这些开发商咎由自取。
如果当初这些开发商能够克制一些,不要盲目的负债,不要盲目地追求规模的增长,而是储备好现金,适当地保持较低的负债率,或许就不会有今天的这种困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