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爬:被历史泥沙裹挟的日本陋习

历史就是一条长河,谁也拦不住它往前冲。像个顽皮的孩子,有时泛起金光灿灿的浪花,有时却搅起一摊黑水。人类自古盼着家大业大,说白了,人口是一切的根本。有了人,想干的事才干得起来。可古时候医疗不行,孩子没几个能养大,偏偏又人口紧缺,所以有些怪事、怪风俗,就这样悄悄钻了出来。日本历史上流传过的“夜爬”,听着就让人头皮发麻,但它真真切切地存在过。翻开这段往事,你会发现,在某些年头,女性的命运在黑夜里被肆意揉搓,连最基本的体面都护不住。
说夜爬,说俗一点,就是某个夜里,陌生男人踩着月光进你家门——他不是来喝茶,不是来串门,而是打着“习俗”的旗号,白白要你的身子。这种做法最早能追到什么时候呢?别以为只有野蛮人才干得出,实际上在人类还没啥规矩意识的时候,群婚、自由结合,倒也真见不得有多稀罕。只是后来啊,社会慢慢分出了什么是“家”,有人分田地、拜祖宗、讲门风,才渐渐有了成家的规矩。这种收拾不起的原始野性,也就该收敛收敛了。

然而,历史不会总是一步步往前走。有时候它会冷不丁转个弯,把人们拖回老路上。十四世纪的日本正闹得鸡飞狗跳,天皇和武士们你争我夺,老百姓吃不上一顿饱饭,死伤的、逃难的越来越多,小村庄冷冷清清,一个男人能抵上三个劳力。政客们一拍脑袋:还得拉人口上来。怎么拉?那时候他们竟开始鼓励早该被淘汰的“夜爬”,明面儿上说“为了国家”,骨子里却是连最起码的良心也不要了。
据说那会,男人只要趁着黑夜,踮脚猫进别人家里——门插没插不重要,怕的是人心——只要女主人点点头,不管家里有没有丈夫在,一切都算“允许”。不追究、不指责、不犯法。甚至更离谱:就算女的怀了孕,孩子谁的?丈夫得咬咬牙“当作自己孩子养”。听着心里疙瘩吗?可当年的人就这么过了好多年。说起来难听,这套规则彻底把女人当成了“养娃机器”,柔弱背影在时代轰鸣下,根本来不及反抗。

更可怕的是,这种风气还沾染上了些“反向自觉”——有时女人也会夜里挑着灯,踱进男人屋。日子久了,谁愿意受这份憋屈?男人没得选,女人更没得选,村子变得陌生冷漠,家不再是避风的窝,而变成提心吊胆的小窑洞。
想象一下,夜色降下来,村头几只破灯晃悠着。女人睡前还是本能地把门栏加重、床头放根竹棒。男人出去打猎或打仗,有时候连夜不回,媳妇守着一个家,门外却不知道是鬼是人。谁敢说他家的女人不会被闯进来,哪怕明白是规矩,心头也堵着块石头。女人们慢慢变得木然,既怕被找上,又怕被家里人发现——真是进退两难。一个风俗,一下就能熄灭一群人的情感和温柔。

其实,“夜爬”也不是一直嚣张。从17世纪开始,日本混乱渐息,德川家康搞了几百年“太平”。人们温饱渐有保障,家庭观念也回来了。男人能常回家坐坐,女人也不用老守绿灯。就算最老实的庄稼汉也受不了自己老婆被别人“夜访”几回,事情变得越来越别扭,慢慢也没人再乐意跟风了。夜爬这套旧事,在村口的嘲笑声和背地里的无奈眼神里,日渐消失了。
但话不能说太满。老百姓大多数守规矩,可那些有钱有权的贵族,倒把夜爬玩出了“高级版”。德川时代的风月场所——官方亮着红灯的生意——其实某种程度也就是换了个壳儿的“夜爬”。老爸老妈没法子,为了家里能多添个米袋子,把女儿按头送进去。有规矩了,大家看着也心安理得了,但其实性质根本没变,女人还是让人“挑选”、做买卖的角色。

一场风一场雨,社会变了,但女人的命运,没怎么变。到了明治维新,说是大刀阔斧的现代化,其实藏着许多新装的老套路。表面讲女权、讲开化,背地里“南洋姐”潮流盛行——意思是趁着殖民扩张,把女人送出国做工,更多的其实是做苦役,换外汇。表姐妹一封信都寄不回来,不是流落异乡,就是病死他乡。女人们一边忍着肉体的煎熬,一边还得听祖国“文明开花”的大话。
更歹毒的,是战争来了。军国主义喊得震天响,男人一批批拉去做兵,留下一地空巢。物价疯涨,粮食紧张,女人要养家,只能靠出卖自己。有的成了公开的“白天夜爬”,有的干脆成了军用“服务队”。家庭破碎,尊严碾碎,女人在黑夜的缝里,照见自己的影子都觉得陌生。

风波终于演变到催人心碎的那一晚。昭和十三年,一个叫都井睦雄的小伙子,性子走了极端。被几个女人拒绝了“夜爬”,顿时心生仇恨,一枪一刀把整个村子闹了个底朝天,杀了三十多口子。这场血案,把“夜爬”的阴影撕开给人人看——那些年,女人只是被迫接受,男人只是被要求服从,谁都说不上真正有选择权。
之后,政府终于开始觉醒,正式下令废止夜爬陋习。法律一摊开,道理都对。但——你说,这口子能一朝一夕封住吗?那些年头里积攒的苦,女人们的胆怯、男人们的隐忍、父母的无力,哪是光靠一纸文书就能消得尽的?

有时候想想,夜爬这东西,不只是日本的历史阴影,更像是人性深处的一个老结疤。时代推着人往前走,是不是就真的能把这些伤疤撇在后头了?女人解放不只是法律条文,说到底,还得靠每一个家里每一个人的觉醒——男人放下一点“理所当然”,女人敢于多想一层“凭什么”。
人说历史是女性血泪里熬出来的,大概就是这样吧。夜爬的故事没那么容易讲清楚,那些被忽视的夜晚和无人知晓的苦楚,也许就藏在窗外的风里。是啊,“废了”只是法律的事,但“痊愈”或许是一代又一代人的事。谁又能断言,将来就不会再有别的新名字、新方式,把老旧的伤害复刻出来呢?

我们只是希望,历史这条河,翻过了这样的黑浪,下次能带来点儿光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