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来宾一奇怪习俗,人过世埋葬几年后又挖出捡骨安葬,你见过吗
发布时间:2025-10-30 12:08:14 | 来源:阅天下

你家祖坟埋了五年,真有人会去挖骨头?

图片

别笑,广西来宾的农村,这事每年都在发生。

图片

我见过一个老太太,儿子在城里当老师,她自己蹲在坟地边,用软毛刷子一点点刷遗骨上的土,嘴里念叨着“阿公,该搬家了”。

那不是迷信,是她能想到的最后的孝顺。

骨头不干净,祖先在地下不得安生——这话听着玄乎,可你细想,谁没在年夜饭前给逝去的亲人摆双筷子?

这事儿不是土味民俗,是两千年前百越人传下来的活化石。2023年合山挖出的汉代陶瓮,和现在金坛的形状一模一样。

时间像条河,冲走了多少东西,却没冲走这口坛子。

城里人说这是浪费土地,可你问问那些守着山头的老农,他们祖辈的骨头埋在哪儿,哪儿才是家。

现在不一样了。

年轻人嫌麻烦,找殡葬公司代捡骨,800块包干,连无人机都用上了,飞一圈选风水。

有人把骨灰装进可降解盒子,埋进林子,风一吹,就还给山了。

政府也不再一刀切禁,反而划出专门安葬点,要求金坛密封防漏——他们不是要消灭习俗,是怕污染水源,怕祖宗的骨头泡在化肥里。

泰国、菲律宾也有类似仪式,但人家七年一洗,比这儿还勤。

可我们这儿,五六年,刚好够一场雨把皮肉化尽,骨头露出来,像大地还给你的信。

不是所有告别都要火化成灰,有些告别,得亲手摸一摸,擦一擦,再轻轻放进坛里。

有人骂这是封建,可你见过哪个城里人,会为父母的骨灰盒选个向阳的山坡?

会为一句“别让阿公淋雨”,专门请人垒个挡风的砖墙?

我们不是不懂现代,是我们知道,有些东西,烧了就没了,埋了还能等。

去年在武宣,一个80后女孩,用3D打印了一副父亲的肋骨,摆在客厅。

她说:“他走得太急,我没来得及好好道别。

”她没说错,有些人,连告别都来不及亲手完成。

这习俗没死,它只是换了一种活法。

坛子还是那个坛子,只是现在,有人用手机拍下捡骨的全过程,发朋友圈配文:“祖先的骨头,也值得被认真对待。

你笑它怪,可你有没有想过,当你在城市里把亲人的骨灰盒锁进冰冷的格子间,你真的,比他们更安心吗?

图片

提示:您可以通过浏览器菜单选择“文件 → 打印 → 另存为 PDF”来保存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