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也没想到,那个被随手丢在抽屉角落的燕尾夹,现在成了年轻人的家居救星。

不是什么高科技神器,就是个最普通的金属夹子,四五个一拼,手机稳稳立在桌上,追剧不手酸。

有人在厨房门后夹了本食谱,炒菜时低头一看,油盐酱醋不慌不忙。
还有人拿彩色的夹子给阳台的多肉植物挂牌,绿植丛里像挂了一串小彩旗,邻居路过都多看两眼。
回形针更离谱。

以前是夹文件,现在是修拉链。
真有人拿两个回形针串起来,硬生生顶替了断掉的拉链头,临时救急,不丢脸。
办公室里开始流行用回形针捏小动物,不是什么艺术展上的装置,就是午休时随手弯的,一只歪歪扭扭的小狗,摆在显示器边上,看着就让人想笑。

连专业维修师都承认,按重置键时,回形针比牙签顺手,还不容易折断。
书立也不只是撑书了。
有人把它们倒过来一放,笔记本电脑架在上面,屏幕刚好平视,颈椎终于不酸了。

浴室里,吹风机和卷发棒竖着插在防水书立里,再也不用堆在台面上占地方。
更绝的是,有人把书立塞进车里,稳住车载冰箱,开山路都不晃。
订书机?

别小看它。
租房党发现,地毯边翘了,别急着换,拿订书机钉两下,立马服帖。
文件袋洗一洗,当泳池包用,防水又轻便,海边拍照发朋友圈,没人知道是超市三块钱买的。

便利贴贴在键盘上,防灰又不挡键,拆下来还能当便签,一物两用,省得再买防尘罩。
这些都不是什么天才发明,就是有人多看了两眼,多试了一次。
没人教你怎么用,是生活逼着你动脑子。

以前觉得办公用品就该待在办公桌上,现在才发现,它们的使命,是陪你把日子过顺溜。
数据说,年轻人买这些东西,不是因为便宜,是因为“能多用”。
宜家调研说六成八的人更愿意把一样东西掰成几样用,不是抠门,是明白:生活不需要太多新东西,只需要多一点想象力。

别总想着买新的。
抽屉里那些被遗忘的夹子、回形针、书立,不是垃圾,是还没被唤醒的工具。
它们不炫技,不发光,但能让你在某个手忙脚乱的早晨,突然想起:“哦,这个还能这么用。

”
生活不是靠囤货堆出来的,是靠一点点小聪明,把平凡日子,过出点温度。